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阳 《江苏税务》2003,(5):25-26
定期定额征收是当前税务机关对大多数中小纳税户所采取的税款征收方式。由于定额所确定的应纳税额是根据间接资料推算出来的税额,不可能与实际应纳税额完全符合,而且定期定额管理法规长期缺位,因此极易引起征纳双方的争议。本试图通过对定期定额征收若干问题的剖析,探索规范和加强定期定额征收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家风 《涉外税务》2003,(12):77-80
定期定额征收是税务机关对 未建账或所建账簿不能准确核算应纳税额的纳税人采取的、核定其在一定时期内应税收入和所得并依税法计算应纳税额的一种税款征收管理方式。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目前广泛适用于全国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和部分小型企业,它在简化征收程序、降低征纳成本、保障国家税收计划完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丁林 《税务纵横》2003,(4):51-51
按照新征管模式的要求,“多元申报.集中征收”到位以后,如何搞好对纳税人的“分类管理”成为税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分类管理的对象看,重点税源企业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纳税信誉程度高,个体业户大多采用了定期定额征收方式,而中小企业异常申报比较突出,偷税现象相对集中。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4.
吴春华 《税收征纳》2006,(10):39-39,46
日前.一位从事个体经营的纳税人咨询: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如果对税务机关的税款核定不服是否可以申请复议或诉讼?应当如何进行行政救济?  相似文献   

5.
《税收征纳》2006,(11):I0004-I0007
《个体工商产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6月28日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庄树灿 《福建税务》2001,(10):25-25
“以法治税、依率计征”是人们所熟悉的征税原则,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特别在民营经营发达的地区,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使相当一部分纳税人账证不会,甚至没有建账,使税法中的“依率计征”难予贯彻实施。按照新《征管法》中“税款征收”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某些情形的纳税人,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实施税收征客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核定税款明确:“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定期定额的方法征收税款。”这里的定期定额,也有人称“双定”,是对纳税人一定期限内应纳税额的确定,俗称“评税”。  相似文献   

7.
税事文摘     
《税收征纳》2006,(10):40-43
个体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新办法明年起施行;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税务总局:购进整车改装生产汽车应征收消费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收入要征税;六大类消费品征税范围明确[编按]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国税部门将其分为定期定额户、查帐征收户两大类进行税收征管。所谓定期定额,简单地说,是指税务机关采用一定的依据,对一些帐征不全的纳税户,按照一定的纳税期核定其应纳税款的具体行为。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在税务系统的运用较为广泛,核定税款的行为也被简称为“评税”或“定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征收方式对帐征不全的业户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征纳双方的透明度不断增加,科学、科技管理手段不断引进应用,评税制度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日益突出,亟待改进和完善。从大的方面来讲,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一、评税过程操作简单且随意性大,失之公平;二、评税只在几个管理员与个别领导中间进行,失之透明;三、评税依据简单,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运行机制,失之深度;四、评税的经验没有形成理性的指标用以监测征管质量,失之广度。  相似文献   

9.
林祥  林雄 《税收征纳》2007,(1):13-14
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是由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8月30日发布的共和国第一部税收定额管理规章,新《办法》执行后,1997年6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有哪些主要变化,是广大税务干郜和纳税人,尤其是基层一线税务干部和小规模纳税人都要了解和掌握,本文对此给予详细归纳和提炼。  相似文献   

10.
国库对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与征收机关定期核对各级预算收入,是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措施,也是保证财、税、库之间预算收入数字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现在,这两家的对账工作仍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1.
洪燕忠 《福建税务》2001,(10):23-24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目前民营企业的数量在全省企业总数中已占绝大多数。由于民企业规模小,或无力建账,或账证不实。全省纳税户中,建账能力差、账证不健全的个体私营企业高达85%以上,税务机关多年来只能因地制宜采用定期定率或定期定额的办法征收税款。如何收好税、收足税,如何减少弹性、防止不廉,如何公平税负,一直是地税部门思考和探索和重点,也是纳税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理财》1996,(12)
基金周转金定期审计的做法内乡县审计局针对当前各项基金周转金底子不清、管理混乱的状况,内乡县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审计部门从今年起,每年对全县范围内20多个单位掌握使用的近60项基金周转金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基金周转金来源审计主要检查"四性...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了配合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和使用, 切实减轻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纳》2007,(2):I0012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发布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为了有利于征纳双方准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办法》,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国税发[2003]47号件进一步明确规定:“‘简易申报’是指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或在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视同申报。‘简并征期’是指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采取将纳税期限合并为按季、半年、年的方式缴纳税款,具体期限由省级税务机关根据具体悄况确定。”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做好税收解缴入库工作,是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在税收解缴入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存在问题(一)解缴税款迟缓,积压现象普遍。1、定期解缴税款,造成人为积压。这是在税款解缴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征收机关不按规定将已征收的税款及时缴入所在地银行(信用社),而是沿袭早已废止的“双限”解缴办法,集中时间,定期汇总解缴。据调查,征收机关一般在每月结账前(每月17—21日)集中办理税收解缴,有的一个月最多解缴4次,造成大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基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是筹措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按照“纳入预算、明细核算、先收后支、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结余结转”的管理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教育基金征管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奠定工作基础。该县成立专门的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征管部门及使用部门协调会,制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征收、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税费并重,加大征收力度。该县征收部门将教育基金征收工作置于与税收工作同等的地位,坚持“费随税走,税费同征”的原则.保证教育基金征收与正税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国库会计对帐是指各级国库将入库的预算收入、支出按预算级次科目,定期(日末、月末、年末)同财政机关、征收机关和国库之间进行的帐务核对。从近年来国库发生的一些案件来看,其原因都是个别部门忽视制度建设,内控不严,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强化国库对帐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基本案情 某广告,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005年5月31日注销.登记注册类型:全民所有制,注册资金:100000元,主营业务为广告策划、装磺设计,经营方式:服务、零售。该企业是个家族性的公司,税款征收实行定期定额.该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及相应的会计核算,帐簿、凭证未按规定保管,通过对该企业实施外围取证发现:  相似文献   

20.
11月7日,是临安市岛石镇杨川村“农业两税”(即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期第一天,从一大早开始到村委会办公室缴税的村民就络绎不绝,当天共有70多户村民前来缴了税。到11月9日仅用三天时间,全村160多户村民全部主动交纳了应缴的“农业两税”,共计征收农业税11716.4元,农业特产税15595元,“农业两税”征收率达100%。这个成绩是该村采用了“源头控管、以村设点、定期定点集中征收”的新征收办法后取得的。目前这种新的“农业两税”征收办法已开始在临安市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