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世界石油及油品在90年代的供需走势作简要介绍。指出,到2000年世界石油总生产能力达38亿t/a,同期美国的石油生产能力以1.14%/a的速度下降到2000年的4.25亿t/a;西欧、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分别下降到1.65亿t/a和5.63亿t/a,年均下降速度为0.78%和1.3%。而中东地区则以5.6%速度递增至14.5亿t/a。预计世界总的石油供应较为富裕,供应量略高于需求量,而亚太地区需求增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 对于世界石油市场而言,2003年以来油价一直高企,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屡屡突破预期高点,石油供应也愈发牵动各方神经。油价涨势在进入2005年后仍在继续,2005年2月2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又越过50美元大限,  相似文献   

3.
陈蕊 《中国石化》2009,(2):7-10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将成为油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预计世界经济低迷的状况将会一直持续到2009年底。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石油需求将大幅下降。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将有所好转,致使市场熊市气氛浓厚,2009年油价总体水平将比去年大幅回落.年均价格预计为40~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增长创1976年以来新高。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阶段。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的多元化,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将出现新一轮大调整。中国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正在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预计未来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形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5.
20年前 ,亚太地区占世界石油需求的份额尚不到 2 0 % ,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 ,亚太地区石油市场快速发展 ,2 0 0 0年该地区占世界石油需求的份额增长到 2 7%以上。除日本和澳大利亚外的亚太市场份额翻了一番 ,从 1 980年占 8%增长到 2 0 0 0年占近 1 9%。亚太地区炼制能力也快速增长 ,1 990- 2 0 0 1年 ,该地区炼油能力的增加超过 1 0Mt a ,增加了 65 %。仅韩国炼油能力就增加近二倍 ,2 0 0 1年达到 1 2 7Mt a。在高增长率下 ,该地区成为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地区 ,产品进口达 1 0Mt a。在未来 1 0年内 ,亚太地区在世界石油…  相似文献   

6.
世界石油市场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世界石油市场在已经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石油供应增长滞后于石油需求的增长;(2)石油工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饱和或接受饱和;(3)石油库存仍处于低水平;(4)成品油价格拉动石油价格上升;(5)市场心理和投机因素的影响。对2001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形势估计如下:石油市场将重新恢复平衡,国际油价将逐步回落到多年的平均水平;区佩克政策的侧重点是防止油价暴跃;随着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和油价已达到高位,看涨的市场心理开始消散,看跃的市场心理逐步形成,石油期货投机商必然要找到新的炒点,拉抬或打压油价,以从中获利。在需求正常增长,欧佩克采取减产措施的情况下,预计2001年世界石油价格为25.0美元/桶。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内外石油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有可能成为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油价最低的一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需求增长减弱的影响,199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将明显减缓。尽管今年以来产油国两度减产,但因西方国家库存高涨,亚洲石油需求不振,加上产油国减产不可能全部到位,因此,今年年底前甚至到明年供需基本面可能不会有大的改观。预计明年油价显著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1997年和1998年上半年国内石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国际市场油价走势、国内打击走私能否持续进行下去和成品油价格改革能否顺利实行将决定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国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今后,石油和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南北市场供需关系的协调和炼油分销系统的配合,将对国内成品油市场走势起到关键作用。市场本身的内在规律已经或正在成为左右国内石油市场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全球石油供需状况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年来,全球石油生产和消费平.除1999年受油价低速影响,世界石油产于消费量外,各年产量均大于消费量,2004年全球石油产量仍将明显大于消费量,因此.从总体看,世界并未出现石油供应短缺.油价上涨主要缘于非正常的市场因素,从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上看,全球尚有41.2%的石油资源即1888.5亿吨有特进一步发现和探明。尽管未来油气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已发现油气区的探迫和扩层,储量修订及采收率提高等,但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油气勘探发展方向,若按今后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计算.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选到1.25亿桶/日,约82亿吨/年.累计需求达1250亿吨。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400亿吨.储采比为28年,到203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100亿吨左右,储采比为18年,而且尚有25%即约1200亿吨的石油资源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逐步完成.2030年以后,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可能不足1%.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1992年的世界石油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居主导地位,油价处于相对稳定的疲软状态。从多种因素分析,1993年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保持基本平衡,油价总体水平将略高于1992年。石油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是: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下降,但石油消费量将上升;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较快;新增需求量主要由欧佩克来提供;石油工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油价主要受控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令全球研究石油市场的人士大跌眼镜的一年。世界石油需求比2003年略有增长,但总体供大于需,国际油价本应下降,但实际上却在大幅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创下了55.6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全年平均价格高达41.47美元/桶,比2003年上涨了33.8%。2005年,预计全年WTI平均价格将在43美元/桶左右,略高于去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比2000年放慢1%左右,同时由于1999~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走高,节能和替代能源再度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估计200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下降。200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将增加,欧佩克将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调整石油供应量,以使世界油价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预计2001年世界平均油价将在25美元/桶左右。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也会比2000年下降0.5%左右,大约为5%,在正常情况下,估计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大约为2.15亿吨。国产成品油将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有些油品特别是汽油供大于求,需要组织出口。LPG、燃料油、高品质航空煤油仍需进口,但净进口量有可能下降,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地区和季节性不平衡仍将存在。政府将会运用燃油税等手段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并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今后一个时期直至2010年,世界石油总需求仍将缓慢上升,但一些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开始减少,增长的部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从世界石油资源、生产成本、石油生产能力和主要石油消费区进口趋势来分析,石油供应将更加依赖欧佩克尤其是中东产油国。欧佩克在90年代将继续推行限产促价政策,估计到2000年世界石油价格将由1995年的每桶22美元上升到30美元左右。石油消费国与产油国加强合作,这一趋势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继续朝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下降,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宽松,国际油价触底后强劲回升,全年平均62美元/桶;世界勘探开发投资在经历连续10年增长后首次下降,部分大型项目被暂缓或取消;世界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双双下降,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短期内全球LNG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过剩;世界炼油能力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带动下大幅增长,总体能力过剩,加工总量下降,毛利大幅下滑;由资源国主导的国际油气合作格局进一步发展,资源国与新兴市场消费国之间政府主导的互利合作明显增强,两伊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油气合作模式酝酿变革。展望2010年,全球石油供需仍较宽松,预计全年国际油价平均7-080美元/桶,波动区间为60-100美元/桶;成品油仍将供过于求,炼油毛利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世界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2%,至3.05万亿立方米,全球LNG市场仍呈买方市场格局;主要资源国仍将延续偏紧的对外合作政策,资源国与新兴市场消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互利合作将在政府推动和主导下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向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全球上游资本支出将恢复增长,总体投资将比2009年增长10%左右。2009年中国石油消费先抑后扬、增速放缓,对外依存度继续提高;国内成品油供需总体由偏紧转为宽松,油品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内外价格关联性增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多气源供应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快速发展期的阶段性矛盾凸显;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定,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海外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展望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将继续回暖,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27亿吨,增速在5%以上;国内成品油需求较快增长,但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局面;天然气消费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可望超过1000亿立方米;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新建LNG接收站的陆续投产,进口天然气将突破100亿立方米。同时,国家能源政策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酝酿多年的《能源法》等相关法律可望正式出台,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规范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加快制定,资源税改革和碳税等环境税的征收也将提上日程;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深化,新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可能推出。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石油资源将来还会发生匮缺,国际油价仍将只以靠限产维持差断价格,价格随市场短期因素的作用面不断上下激烈波动,但实际上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平均油价将大致维持在以1998年不变美元计算的18美元/桶的水平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平均油价将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据经验判断,国际平均油价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平均价的35%左右,未来的石油仍将是一种战略物资和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在世界一次能  相似文献   

15.
顾永强 《中国石化》2008,(11):58-60
150年不间断开采和无节制使用.导致了现在全球石油市场起伏不定.价格高位运转,以至于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家认为.世界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虽然最近油价回落,但是各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油价不可能冉回到从前的低水平。在法国,油价上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油价正在深刻影响国家经济和改变法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中东EG的生产能力、消耗量、进出口量、价格走势以及生产厂情况。预计到2005年,中东地区EG生产能力将增加124.4万t/a,达到251.0万t/a,而届时中东EG消耗量为46.6万t/a,中东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G出口地区,亚洲国家将一起向中东东争夺EG。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际油市将由卖方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油价空前高涨,石油市场上供应吃紧的阴云始终驱之不散,美国、中国以及亚太地区油品旺销使2004年成为过去1/4世纪以来全球需求增长最快的一年。在石油开采和炼油工业处在接近满负荷水平运转之下,市场越来越担心供不应求,世界石油供应链上诸多不稳定因素在上下游供应能力紧缺的情况下对油价的影响被夸大,投机商的参与更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油价在9月下旬创下45美元/桶历史新高点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即上涨到55美元/桶。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仍处于海湾战争以来的较高水平,但与1996年相比有所回落,到11月底为止,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欧洲布伦特油及亚洲迪拜油的现货平均价分别为20.81、19.50和18.31美元/桶。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石油库存水平回升是1997年油价回落的主要原因,而围绕伊拉克问题不断出现的紧张局势则在全年影响着石油市场。预计199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减缓,供应的增长仍将快于需求的增长,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伊拉克问题是影响1998年世界石油市场的潜在因素。从总体看,1998年国际原油的价格水平将低于1997年。  相似文献   

19.
1.石油产量下降1991年世界石油产量为58.9Mbd(百万桶/日)比上年下降了1%,比1979年下降6%,主要是由于需求减少.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促使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并转向天然气和煤炭.在1990年波斯湾危机期间,石油现货价格迅速上涨,然而这次石油危机是短暂的,不仅由于世界有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可供利用,沙特阿拉伯在几个月内就弥补了伊拉克和科威特减少3Mbd的石油出口,从而使油价迅速回落.然而在90年代,世界石油市场将供不应求,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头号的石油消费国。经过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美国的石油消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连同9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国际油价,将成为影响这个国家今后十年石油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90年代美国石油消费发展趋势,有助于洞察国际石油供需形势与国际油价走向,并有助于建立我国90年代的石油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