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再次发出警告:2010年的粮食价格指数将再创新高,世界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关于此次粮食危机爆发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是世界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了粮食危机,而本文认为,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垄断资本通过积极推动农业领域自由化所造成的全球农业格局的变迁,供求矛盾不过是全球农业格局变迁这一生产关系运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吉林省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形势较为严峻。面对复杂的经营形势,应侧重城加大收购资金监管力度、调整费用贷款供应方式、支持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和改善经营环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4.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决定了统购统销是中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寻找保证工业化资本积累的组织制度供给,成为建国后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题,也是其不断加速前进的巨大驱动力。集体化组织形式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加速演进,使得工业化资本积累最终获得有力的组织制度供给而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粮食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世界近现代的粮食问题,利用多个角度的历史数据分析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几次主要的世界粮食市场危机的成因和影响,并着重突出了国际粮食体系的概念。粮食体系包括粮食的生产、分配与交换关系,从属于总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国际粮食体系的危机与重建,这个过程过去没有,以后也难以真正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世界需要探索新的可持续的粮食方案,而中国可以提供自力更生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7.
世界粮食危机对东亚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价的不断攀升,世界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不仅8亿多人口面临饥饿威胁,而且粮食危机本身也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亚由于人口比重与可耕地比重严重不成比例,平均农业生产力低下,因此,粮食危机对东亚国家的未来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的东亚范畴是指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为此,东亚国家需要转变观念,既在国内调整相关政策倾向,重新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要加强区域内的农业投资合作以及农产品贸易机制,以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8.
一 1988年苏联社会经济改革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是农业改革。一年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频频开会研究农业问题,戈尔巴乔夫亲自抓农业改革,两次会见农业界各方人士,倾听对苏联农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1988年11月  相似文献   

9.
对于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发行来讲 ,长期以来承担着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任务 ,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意味着贷款支持的收购对象的调整 ,这必将给其业务经营尤其是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方式带来深层次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审时度势 ,适时转变经营观念 ,调整工作思路 ,在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发挥应有政策性金融职能 ,完成收购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农业拖工业后腿的矛盾加剧,出现粮食购销危机。为了保证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国家出台了统购统销制度。为了便于低价收购并在低价下增加农产品收购数量,农业合作化速度骤然加快。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产权制度安排。国家行为受到的竞争约束较小,使国家干预农民产权的权力增强,而农民谈判权力相对较弱,是导致农业集体化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当前政府在确定农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国家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产权限制,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持续提高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粮食危机论、粮食危机误导论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生态经济学家更注重资源的内在价值、生态功能以及自然极限,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受环境制约的、可以无限膨胀和具有无限供应能力的系统,他们对无形的市场之手抱有扭曲的高度信任。农业生产是典型的有限环境中的有限生产。世界粮食产销格局的深刻转变预示着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极限已经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无力扭转人口膨胀、城市和经济扩张的势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实现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型,不仅是粮食危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危机也将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先后经历了粮食自由贸易、粮食计划收购、粮食收购"双轨制"、粮食收购市场化四个阶段。它的主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把握处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规律是逐渐发挥价值规律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粮食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本文剖析了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粮食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以期提高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粮食产量的适度增长和在较高水平的稳定,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现有的向农民提供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旨在提高种粮比较收益的措施尽管对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但难以克服农忙季节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能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本文认为,为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有必要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农业产出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健康和营养供给,而水则是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必需的要素投入。种植业、畜牧业需要雨水、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提供的淡水支撑,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更是渔业和水产业存在的基础。因此,水资源短缺将从根本上影响农业产出,引发粮食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旗舰报告《2020年粮食及农业状况:应对农业中的水资源挑战》指出:过去2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均淡水资源可供量却减少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古巴、朝鲜和美国的农业模式及相应模式下各自迥异的境况,探讨资源限制对农业发展的长期约束,并联系中国的现实展开讨论,指出危机下的中国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及相关产业比绿色革命农业模式能让更多的人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发生了大范围的粮食危机,并进而导致了巨大的人口损失。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此次历史事件展开了详细的研究,最近更是有一批高质量的文献关注饥荒的长期影响。现有研究在大饥荒所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规模,大饥荒爆发的核心区域,引起大饥荒的政策失误等方面已取得了共识。但在粮食征购的目的,公共食堂的重要性,饥荒的选择效应等方面还存在争议。因此,在关于大饥荒对人口的影响,公共食堂对大饥荒的作用,大饥荒对之后制度演进的作用等几个方向上应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呈现出来的特征不同,理论研究的侧重也就不同。概而言之,集中探讨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表现为四个方面:马尔萨斯基于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基于增长的的极限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理论、基于农业生产特征的粮食危机理论与保证粮食安全的政府行为理论。本文对这些主要的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农业资源转换与粮食的区际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