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电信小灵通业务自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到去年中期,小灵通用户已超过130万户,占当地移动市场份额的20%。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灵通2011年退频期限的临近,剩余近5000万小灵通用户何去何从成了业界关注的话题。本期热点就目前小灵通业务如何经营、小灵通用户如何转网、小灵通剩余资产如何再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相关数据显示,1~9月份,我国无线市话用户共减少1568.6万户,还有5324.5万户,与年初相比流失率为23%。中国电信小灵通用户流失则超过1000万户,还有3800万户,预计还会流失1800万至2800万户,整体形势非常不乐观。笔者认为,出现这种被动局面主要是缺乏对小灵通的保有存量和发展移动业务之间的承接、迁移等问题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战略上的模糊导致了战术上的盲从,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小灵通用户,阻碍了企业效益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2006,(10):79-80
UT斯达康日前宣布:以UT斯达康QBOX产品为主要终端的”灵通无绳”业务.自2006年5月投入商用以来到2006年8月底,全国“灵通无绳”业务用户已突破50万户。UT斯达康率先在业内推出支持“灵通无绳”业务的产品.是小灵通持续性创新成果.对小灵通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京生 《当代通信》2003,(17):28-29
近几年来,小灵通业务在各地发展较快。尤其是今年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也对小灵通加以放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小灵通在政策的夹缝中,在3G牌照推迟发放所提供的时间空隙中,及其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无线市话“小灵通”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一股难以阻挡的力量。当前,如何培育“小灵通”市场,进而引导其发展,使老百姓能继续享受到价廉物美的新业务,使企业  相似文献   

6.
《当代通信》2004,(9):43-43
1997年.浙江余杭开始了第一个小灵通试点,1998年1月在上述地区小灵通投入商用,揭开了中国小灵通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从诞生之日起,小灵通便以资费低廉而受到青睐。如今,关于小灵通是否合法的争论已显多余,业界人士关注更多的是下一步小灵通如何发展。显然,小灵通的存在加速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降价速度,并因此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固网收入产生影响,小灵通“双刃剑”的本性暴露无遗。面对这种局面,电信运营商在努力将市场这块蛋糕做大的同时,在如何切分蛋糕的问题上无时不在暗中较量,通常采用最多的策略便是资费调整。既然卷入这场切分蛋糕的纷争,小灵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资费调整的问题,但小灵通资费调整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李敏 《邮电经济》2006,(1):37-39
小灵通在我国自1998年正式投入商用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到2002年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到2003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的数量大约有3600万,2004年突破6500万,2005年7月则突破8000万。可是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小灵通的增长速度在减慢,到2005年11月约为8600万。3G牌照发放在即。小灵通作为固话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变通.在固话运营商获得3G牌照之后的几年里.有人预测小灵通会逐步退出市场。也有人则认为小灵通和3G可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9.
滕辉 《当代通信》2003,(11):29-31
1998年12月广东肇庆正式推出“流动市话”小灵通,标志着“小灵通”产品进入中小城市的市话服务领域,自此以后,“小灵通”凸现在中国的400多座城市,截至2002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300万户。2003年元旦前后至今,“小灵通”在媒体的一浪接一浪的炒作中、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一片反对声中、在众多用户的欢呼声中完成了疾风暴雨式的网络布置、网络放号等工作,大举进军南京、重庆等大型城市,并直逼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禁区,其来势之迅猛,使得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纷纷出台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PHS的热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东智 《当代通信》2003,(17):19-24
2003年,“小灵通”取得突破性进展,又先后突破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政策禁区,到目前为止全国用户已达到2300多万,呈迅猛发展之势。业内专家预测,“小灵通”用户数量年底有望突破3000万。但专家也指出,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竞争对手采取了积极的市场应对政策,同时又面临3G时代的到来,“小灵通”的发展空间将出现萎缩。“小灵通”的未来前景如何?“小灵通”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如何?“小灵通”下一步如何发展?等等与“小灵通”相关的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经过快速的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仅三年时间,成都电信的小灵通客户数已发展到130万户左右.但此后,小灵通的发展开始走入困境.2005年1~4月,成都电信发展小灵通客户数虽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万,但收入却下降近1000万元.为了稳定客户和收入,企业不得不采取补贴终端的办法来发展新客户,但在补贴终端带来新客户增加的同时,老客户的流失日益加剧,每月的拆机客户数居高不下,单双停客户数一度高达近40万. 难道小灵通的生命周期真就只有这么短吗?[编按]  相似文献   

12.
何廷润 《当代通信》2003,(17):24-27
一.小灵通室内覆盖的现状 2003年6月小灵通用户已达2250万,用户数量比2002年底增长80%2003年底突破3000万户大关也会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小灵通进军京、沪、穗、渝等特大城市,使小灵通在去年底覆盖420个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到500多座城市,其网络和用户规模都可与中国联通CDMA网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朱道平 《当代通信》2003,(13):41-43
近期以来,“小灵通”业务在全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发展“小灵通”用户1500多万户。“小灵通”以其低端、价廉、实用和平民化的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细分“小灵通”业务市场并认真探析其营销策略,将对此项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营销+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斯达康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小灵通”手机生产商,月产手机80万台。我局通过推行个性化营销、提供个性化服务,成功地将UT斯达康公司发展为速递大客户。一、个性化营销随着“小灵通”的迅猛发展,UT斯达康公司的速递业务引来各家速递公司的激烈竞争,邮政EMS在竞争中并不占有突出的优势。在研究UT斯达康公司的业务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后,我局感到邮政原有的上门揽收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必须推行客户经理制,在邮政与UT斯达康公司之间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我局派出客户经理全权负责与UT斯达康公司的日常业务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试点到小范围推广到全面铺开到突破上海、北京等禁区,曲曲折折中,小灵通获得了合法的身份,用户数突破了7000万,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产业链。然而随着电信改革的深入,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日3G 的呼声日益高涨,小灵通将何去何从?是持续发展还是悄然隐退?小灵通的命运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小灵通发展面临的内忧外患,阐述产业链上各环节不利于小灵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为稳固小灵通产业链、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2O09年1月9日,《关于1900~192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为小灵通的退出找出了政策依据。以这种形式退网在中国的电信发展吏上还属首次。虽然也曾出有过模拟移动网络和寻呼网络退出的事例,但这两次退出都是在市场发展的自然淘汰过程中完成的。而此次小灵通退网却是在小灵通业务还有很大需求的时候作出的决定。亡羊补牢,既然小灵通的命运已然确定,我们不妨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妥善安排小灵通用户上来。  相似文献   

17.
从移动单向收费开始,无线市话(以下称"小灵通")客户流失骤然加速,原先支撑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风光已不复存在.随着新联通的成立,三大运营商全业务经营格局已定.对于小灵通业务的发展方向,主流的判断是"消亡论".运营商甚至已经制定出逐步转网"消化"现有小灵通客户的计划,政策上"劝退"的各种声音也相继在业界出现.抛开纯技术思维不说,小灵通这一耗费大量国有资产投资的通信产品真就穷途末路了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小灵通在余杭、保定、昆明等10余个中小城市相继开通。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小灵通自1998年正式商用后,很快于200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了2003年,小灵通闯入广州、上海与北京最后三个禁区。从此,小灵通步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进入2004年,小灵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上半年用户平稳上升。但随着运营商富余网络容量逐渐饱和,3G呼之欲出,下半年小灵通发展逐渐放缓。总体看,运营及设备市场规模放大,小灵通进入发展成熟期。2005年,小灵通发展将大大放慢,到2007年底,用户总数将达到7550万。在小灵通用户中,中国电信占比例为80%,中国网通占20%。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小灵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系统、终端、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内容等方面颇具规模,这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虽然小灵通自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它却依然顽强地成长起来,其生命力之强令人叹服。今天,随着3G呼声的日益高涨,小灵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再次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展小灵通用户将近300万,在移动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发展速度和规模在网通集团始终保持领先水平。黑龙江省通信公司小灵通业务发展有何秘诀?品牌经营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包东智 《当代通信》2003,(10):40-45
“小灵通”即无线市话(PHS),采用微蜂窝技术,以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电话网,使“小灵通”电话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随身携带使用。其收费标准与固定电话一样,也是一种超低辐射的“手机”。它的前身是日本的PHS,UT斯达康对它进行了改进,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1999年底全世界已拥有270万线的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