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北魏的租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是魏晋租调剥削办法的延续、发展,并成为北朝隋唐(两税法成立之前)时期封建政府对广大农民进行赋税剥削的基本模式。然而,北魏租调制度自身亦经历了不断变化、演进和逐渐趋于相对完善的过程,并对这段历史的复杂关系,拓跋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考察北魏租调制度,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加深理解当时历史的进程。本文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先就北魏前期(孝文帝改革之前)的租调制度再作一些探索,提供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至于孝文帝改革后实行的新的租调制度,以及与租调制度密切相关的徭役之征,因篇幅限制,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2.
唐前期户籍的管理措施与以租庸调制为主的赋役制度密切相关。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以及《斯坦因所获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等资料中户籍文书的基本范式,探讨了唐前期的户籍管理措施,通过对唐前期西州户籍文书的详细梳理,认为唐前期户籍管理较为严格,主要体现在户主的确定,家庭成员的年状、身份,户籍的变动信息,民户的户等、赋税情况以及受田数额等方面。揭示唐前期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租庸调等各项赋役的征调。  相似文献   

3.
我在《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①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北魏前期徭役之征从落后、原始的状态走向制度化的趋势,强调了对州郡百姓征役的重要性及其积极意义。现在接着来谈自孝文帝改革以来的北朝徭役制度和徭役之征的轻重问题。 一、孝文帝改革以来北朝诸政权关于徭役的条令 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始行均田制,接着于下一年又颁行了三长制和改革赋役制度。关于改革租调问题,我已撰《略论北魏孝文帝以来的租调制度》一文②。这里就谈孝文帝太和改制中所涉及的摇役问题。《魏书》卷110 《食货志》云:  相似文献   

4.
开元、天宝时期役法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输庸代役广泛实行;色役折纳资课盛行;雇役普遍实行;府兵制解体,征兵制改为募兵制。盛唐役法变化使劳动者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繁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又推动了徭役折纳及政府和雇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仓廪系统是北朝财政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平城时代北魏仓廪体系已开始形成,并出现了中国仓廪制度史上最早的“义仓”。而“僧仓”的出现亦是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随着农耕化的深入和封建体制的逐步完善,北魏仓廪体系也在继续完善之中。迁都洛阳后,北魏又依托黄河等漕运的有利条件,增设直属中央的转运仓,从而形成以京师仓、州郡要仓、转运仓、州郡仓、常平仓、僧仓、义仓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仓储体系。北齐北周仓廪系统在北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仓廪分类更为细化。  相似文献   

6.
西魏北周国家统制各类经济资源的财政结构,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征服性和落后性,但其形成的国家主导经济利益分配的模式,却是使不同出身、政治立场的关陇集团各群体团聚在西魏北周政权之内的重要原因。然而,由于西魏北周国家财政结构建立在政权强力横征暴敛、大肆掠夺社会财富之上,至北周时难以维系;国家主导利益分配又建立宇文泰的个人权威之上,宇文泰病逝后,缺少威望的宇文护及北周诸帝无法继续实行。这使宇文护、北周诸帝在面临着严重财政危机的同时,不仅不能节减财政支出,相反还要用大量赏赐乃至放任贪污的方式,来换取关陇集团对执政的认可。这不仅使关陇集团成为特权大土地主阶层,也使北周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宇文氏执政合法性越来越弱,杨坚代周建隋与之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管圣义 《经济论坛》1999,(13):10-11
一、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为分析方便,先来看两个恒等式:政府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政府收入=税收收入+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财政收入退库我国的政府收入由五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列入预算,统称为预算内收入,也即财政收入;第三部分为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采取学政策、清文件、发通知、把关口、堵源头、砍“三乱”、查典型、定措施、建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国家主管部门推算,仅中央和省级取消的收费项日,全国就减轻农民负担100亿元以上,若加上市(地区)、县、乡级取消的收费项目,全国农民人均减轻负担达20元、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还注重和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尽管“减负”初见成效,取得厂阶段性成果,但并介意味着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已经解决,各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宣传贯彻厂的不平衡。尽管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宣传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但仍有一些农民甚至部分基层干部尚不了解中央有关政策。据农业部的秋季“百县万户”问卷调查,有47.2%的农民不知道或不准确知道“每个农民每年交纳村提留、乡统等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限额规定。 第二,落实执行上的不平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  相似文献   

9.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宋代经济史的学者常说宋人曾说过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其实,说宋代"田制不立"者,是<宋史>的作者脱脱等人,不是宋人.宋元时人论"田制",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专指"井田制",这种意义的"田制",不独宋代没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也都没有."田制"的另一种涵义是指各种土地政策、土地法规,这种意义上的"田制",不仅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有,宋代也有.宋人王应麟等的意见就是如此.宋人王钰只是说宋初"置转运使于逐路,专一飞挽刍粮,饷军为职,不务科敛,不抑兼并",而不是说整个宋朝政府机构都"不抑兼并".实际上,抑制兼并的传统思想仍是宋代政坛的主流思想;宋代政府还是实行抑制兼并政策的.宋代抑制土地兼并之力度与效果皆不及此前的北朝隋唐.但不能因此就说宋代的基本国策是不抑兼并,甚或说宋代实行促进土地兼并政策.如果不是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宋代土地兼并的势头必将更猛.  相似文献   

10.
唐朝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全国推行以“唯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取代“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的税制改革,并同时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即通过确定两税三分制而建立起中央财政与使、州二级地方财政“划分收支、定额管理”的国家预算管理新体制。这无疑是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史中的一场重大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参考》2004,(14):34-35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既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又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推进农村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民负担将明显减轻,地方政府收入也将相应减少。对此,农村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大力节减经费开支。但是,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消化有一定难度,中央财政有必要通过转移支付方…  相似文献   

12.
明亮 《经济论坛》2010,(12):10-12
本文通过对C市黄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租代征这一违规用地现象是地方政府受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在现有制度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以租代征虽然能够促成各相关方的利益整合,但却不利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和农民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租金以及寻租活动的客观存在造成政府官员与寻租人的合谋及政府官员的设租与榨租,从而扭曲了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出现寻租性腐败行为。政府官员进行设租或榨租行为,既有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又受到自身有限理性的制约。因此,应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方面进行规制,减少政府干预,把政府干预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规范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范畴之内,控制在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合理边界上。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财政形势与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肯定积极财政政策成效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五个方面:高经济增长和低就业并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因素并存,市场化进程加快与行政性体制复归并存,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与结构严重失调并存,财政收入高增长和高风险并存。关于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可概括为:“做大一个蛋糕、调整两大存量、完善三项制度、推动四项改革”四个方面。“做大一个蛋糕”是指要保持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税费改革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非税收入的潜力,力争财政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使本届政府5年任期内财政收入总额达…  相似文献   

15.
改变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现象,当务之急是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原因有多方面,但财政收入体制、政府参与初次分配的方式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财税制度欠完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要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在赋权于农民、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完善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与唐朝后期的政策对比,五代中央明显强化了对地方政府“检田定税”即配税权的干预。多次制定“省限”及对地方官吏“税输办集”与否的奖惩制度,这些都是在财政上重振中央集权权威的措施,为北宋初重建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海 《经济论坛》2003,(6):10-11
农民负担过重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呢?笔者认为,调整政府间职能是关键。一、调整政府间职能是应对减轻农民负担复杂局面的需要减轻农民负担、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改革,涉及面广,矛盾较多。不仅涉及全体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地方财政收入,以及教育、计划生育、卫生等其他有关部门的实际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各地农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即使在一个县的范…  相似文献   

18.
安春 《时代经贸》2009,(7):77-7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组织,农民自愿参与,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以下简称新农合档案)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以来,房地产税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房地产税制度设计是一种零和博弈,即民众缴纳房地产税的个人损失即为政府收入。当前我国房地产税的首要功能应定位于筹集地方财政收入,依据民众房地产税收实际负担能力和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寻求政府与民众对房地产税的意愿契合度。政府应厘清租、税、费界限,理顺房地产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整房地产税费结构,适时开征保有环节房产税,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建立房地产税制改革长效机制,构建政策支撑体系,营造适宜房地产税改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田夫 《经济前沿》2006,(6):I0006-I0007
近年来,我区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依法理财,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区城市化加快推进和社会管理服务范围扩大等带来的财政增支因素,我区财政收入矛盾日益加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目标的“双赶超”和特区内外、龙岗区域内“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理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当前财政工作,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按照“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理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