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增值额=分配额",即等式的左边表示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企业对各个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的右边表示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指标出发,呼吁建立增值额在社会各界公平合理的分配比例,以及建立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丽 《广西会计》2003,(12):5-6
增值是把智力和技术结合起来 ,开发一定的资源 ,创造出产成品或劳务 ,从而在价值上获得的增益。增值的多少称为“增值额”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增值额 :对一个产品来讲 ,它的增值额等于其流转的各个环节的增值总额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就是对每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 ,增值额就是销售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的外购物资价值后的余额 ,也就是产品价值中V +m的部分或者是产品价值扣减C以后的部分 ,它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一、增值额和利润的区别利润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 ,将上缴国家的税利以及职…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增值税自1954年由法国最早实行且取得功以来,已被世界很多国家普遍推行和采用.它是以商品或劳务的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按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商品价值是由C V M构成的,扣除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C,新创造的价值为V M,这就是理论上的增值额.需要扣除的价值C理论上包括两部分,一是劳动手段的当期转移价值,一是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  相似文献   

4.
增值表(Valueadded Statement)是70年代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欧的一张会计报表.它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分配状况,从而揭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本文拟从增值表特有的优越性及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略加阐述.一、增值表的优越性编制增值表的目的在于帮助报表的使用者评价某一会计主体的整体状况.损益表实际上只涉及属于股东的那一部分增值额即利润,而在增值额中利润只是增值额分配的一个组成内容,剩余部分在其他有资格分享增值额的法人和个人(即雇员、债权人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从一定意义上讲,增值表是对损益表披露信息的补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净收益的获得和分配状况.一般的表式是:表的上半部分反映增值额的形成,即一定时期内企业制造和营业活动的收入与所耗外购原材料、劳务等的支出之间的差额.表的下半部分则反映增值额的分配情况:雇员获得的份额表现为工资、津贴等;债权人、股东分得的利息或股利;国家通过征税形式获得自己的份额;剩余部分留存在企业中,用于将来的投资项目,包括留存利润、折旧、非常准备金等项目.增值表突出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增值会计是以计算和分析增值额为主要目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增值会计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增值额。根据对企业增值额含义的不同理解,可将增值额分为总增值额(GVA)和净增值额(NVA),分别来源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净产值指标。总增值额是指产品价值中扣除劳动对象转移价值后的新增价值;净增值额是在毛增值额的基础上,扣除劳动资料的转移价值后的新增价值。增值额不同于传统会计中的净利润指标,但增值额和净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从下列公式中看出:净利润=收入-外购物料与服务-工资-利息-税金-折…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是以一定期间企业所取得的报酬,按与取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表示的.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研究很多,但用增值额分配比率来研究企业收益分配状况的很少.文章通过对我国渔业行业上市公司2004-2008年增值额分配比率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并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对5年中各分配比率的差异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渔业行业的员工报酬较高,税收较少,所以各分配比率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2003-200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财务比率分析的思想,研究了我国增值额分配比率的分布特征,并运用Box-Cox变换对数据进行了正态化处理.研究发现,除了政府报酬率之外的四个增值分配比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经过Box-Cox变换的处理后所有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研究丰富了我国增值额分配问题的研究,对增值额分配率的分布特征做了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对研究我国增值额分配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价值星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星系是组织间关系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它是企业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的新发展。在价值星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已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目标,基于价值星系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价值创造最大化与价值分配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网络经济中,价值星系是组织间关系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它是企业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的新发展.在价值星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已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目标,基于价值星系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价值创造最大化与价值分配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本质问题是企业理论中最基本、核心的问题,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所在。不同于传统理论,要准确理解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本质需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个环节入手。由此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本质体现为:由人力资本组成的关键性资源创造企业价值,并受机制保护参与价值分配。由于人力资本不具备产权特性,运用传统法律边界的产权视角难以准确理解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边界问题。而企业的经济边界放弃了法律边界的狭隘视角,将创造企业价值的关键性资源都纳入企业的经济边界以内,而无论其是否具备产权特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无限循环.价值创造决定价值评价,进而决定价值分配.农业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是劳动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是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新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是劳动、资本、企业家和知识.  相似文献   

13.
ESG作为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从善向善理念,影响极其深远,激发反思,促进变革.传统上,财务管理基于股东至上主义,投资、融资、分配和评价均以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为依归.这种以股东为导向的价值创造与倡导利益攸关者主义的ESG理念格格不入,亟待变革创新.伴随着ESG的勃兴,价值创造的观念将发生三大变革:价值创造导向将从单元向多元转变,共享价值最大化将取代股东价值最大化;价值创造范畴将从内涵向外延拓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价值创造动因将从内部向外部延伸,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日趋明显.价值创造的观念变革,契合ESG理念,要求企业相应改进投资、融资、分配和评价决策,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的价值运动是指并购过程中企业存量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转移和增量价值的产生及分配过程.其中增量价值就是并购所创造的新价值.价值运动分析是研究并购价值来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有效市场的初次分配、有为政府的再分配和有爱社会的三次分配之间的有机协同。薪酬治理是初次分配中的关键环节,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联想集团的薪酬治理体系为切入点,剖析新经济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对新经济企业而言,若能在薪酬治理、知识资本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形成正反馈循环,那么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共同富裕能得以同时实现;若三者之间形成负反馈循环,那么企业的价值创造不具有可持续性,共同富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对于新经济企业而言,分配效率与分配正义要么同时呈现,要么同时缺失。有鉴于此,本文对当前薪酬治理制度提出以下政策改进建议:建立薪酬话语权制度,进行高管薪酬专项审计,强化薪酬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战略联盟实质上是联盟主体为实现利益“双赢”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为联盟双方创造了新价值,这些新价值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战略联盟的生存和绩效。军地物流战略联盟也创造了新价值,这些新价值的分配对联盟各方同样是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军地物流战略联盟所创造的价值,并提出了价值分配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劳务价值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在2009年,我国进行了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本文对新增值税条例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关系基础上,提出包括价值分析、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和价值支撑五大环节的人力资源价值链模型,从人力资源价值链整合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升级、高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劳务价值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在2009年,我国进行了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本文对新增值税条例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鲍同振 《价值工程》2004,23(3):18-21
物流运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将生产经营与物流分业完成,可发挥专业优势,创造“第三利润源”。本文从集运、延迟、物流标准化与信息通信技术三方面分析了专业物流的价值创造过程:集运以规模服务赢得利润;延迟通过提供“溢价”产品和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创造价值;标准化与信息技术通过增加物流业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创造新价值。物流新价值的分配是不均衡的,由双方在合约谈判中的势力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