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地区社会经济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新疆生态自然环境问题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自然资源的丰富,被称为“贫困的富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被称为“富饶的贫困”。显然,贫困地区要走出贫困,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对本身拥有的潜在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从资源的富饶变为经济的富饶。贫困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很多的,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以  相似文献   

3.
在把握贫困和生态脆弱的规律性基础上,探究如何兼顾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有效路径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态服务型经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本文在生态服务型经济概念界定基础上,揭示生态服务型经济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利用青海省的典型案例调查数据,评估生态服务型经济的实施成效。研究表明,生态服务型经济是一种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和居民、社会企业、消费者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服务型经济将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新亮点,并为我国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提供良好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国务院扶贫办陈凡一、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模式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行为决定了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机理,而揭示与掌握贫困地区及其农户的贫困机理则是科学地确定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贫困地区农户分类我国贫困地区的农...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三大问题之首.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扶贫成效的巩固、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问题也很突出.兵团团场的贫困问题更有其复杂的自然、经济、政治等特殊背景,扶贫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对具有代表性的边境贫困团场农九师的调查,通过对边境贫困团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扶贫政策的落实及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进一步的了解到新疆边境农牧团场扶贫的效果及其原因,同时也为政府下一步的扶贫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的县级财政问题,是该地区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它受制于地方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同时也受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并作用于经济,这一基本原理是我们认识贫困地区县级财政的基础.考察贫困地区的县级财政必须从考察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9.
崔秀荣 《农村经济》2007,(12):77-80
建立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我国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贫困地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应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互助为补充,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并以贫困性救助、疾病性救助、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比其它一切物质资源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在当前,贫困地区的大中专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有效减轻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无现实意义。一、贫困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浅析#一$经济落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出现与贫困地区的落后经济是分不开的。一是生产结…  相似文献   

11.
一、贫困地区的含义 贫困地区大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首先,贫困地区是一个经济范畴,即指生活资料缺乏。“贫困”通常与“落后”一词连用,称为贫困落后地区。贫困与落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即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既不存在着只贫困而不落后的地区,又不存在着只落后而不贫困的地区,但是,贫困和落后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落后地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除包括经济落后外,还包括文化落后、教育落后、科技落后、管理落后。换言之,落后中包含着贫困在内,既不能把二者同等看待,也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改革推动下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大面积贫困消除。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近些年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式是贫困地区扶贫活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川藏区32个县2004~2013年间的人均GDP数据,运用GeoDa、ArcGIS软件及ESDA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演变状况。研究表明:四川藏区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现空间贫困固化态势,县域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区位条件、资源赋存及公路交通体系在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冲出经济困境的对策中共广西蒙山县委书记肖军忍尽快摆脱贫困走向致富,这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现就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谈些粗浅看法。一、深刻透...  相似文献   

15.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内生原因与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连片特困地区1816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Logit和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内生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是影响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收入、父辈对子辈教育投入和家庭结构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最显著。为了阻止贫困世袭,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政府应精准施策,加大贫困地区资源转化力度,培育好属地化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社会组织应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乡土文化氛围,重塑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农业经济》2008,(6):32-3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陕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十分尖锐的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发展贫困地区经济,降低贫困人口数量,取得了瞩目成果。NGO可有效解决政府扶贫缺口,在教育、技术、文化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以具体项目为例,分析了NGO扶贫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工作 ,一直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社会目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采取了以工代赈、小额信贷、异地开发等多种扶贫方式。但目前脱贫速度还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贫困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干部同样也处于“贫困”状态 ,只不过他们不是经济生活上的贫困 ,而是思想意识上的“贫困”。主要表现是 :1 把贫困问题简单化。这种观念往往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简单看作农民经济生活上的贫困 ,不认真考察和分析农民贫困后面的社会问题和致贫的深层次原因。认真探析致贫原因 ,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往往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山区,受交通、地质地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引导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脱离贫困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虽然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较为落后,但由于其未经历充分的开发,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厚的天然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应坚持改善当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合理开发,科学管理,避免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贫困对象向个体化、边缘化倾向发展,政府制度性扶贫瞄准机制有效性降低,扶贫难度逐步增大。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视角,建立了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农户收入增加的分析框架,并以贫困农户生存理性为逻辑起点,构建理论模型探析了农户市场参与程度对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贫困农户市场参与程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出结构调整,实现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因此,在贫困地区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市场活动是对政府制度性扶贫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