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2年到2008年期间的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评价期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平稳、中西部跳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概括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9项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旅游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国家优惠政策4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进行客观的原因分析,结果发现,这四方面并不是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付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旅游发展产生区城差异的根源是制度因素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发展差距的关健是制定出切实高效的旅游业制度体系,同时,指出制度因素的制定不是数童的多少问题,关健是重在制度因素的质量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各省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从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区域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和区域技术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建立指标,对环渤海4省、2市和1个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环渤海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0年主要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省域按照"排放———效率"类型分为四大类,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建模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市化率以及碳排放强度对4类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4类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是4类地区碳排放共同的驱动因素;对于高排———低效地区和低排———低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高排———高效地区与低排———高效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并无显著的倒U型关系;另外,能源消费结构与4类地区碳排放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上述差异做出分析与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差异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锡尔指数对2005~2009年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差异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对于区域内部差异而言,西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三大区域之间差异最为突出,对区域总体差异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从结构上规定并体现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对规划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鹿泉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鹿泉市经济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经济运行中已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已不再起主导作用。建议鹿泉市今后应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深挖区域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使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9.
基于秩和比法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区域科技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相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秩和比法,对江苏省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发现此方法克服了主观加权法在权重确定上主观性的缺陷和客观加权法对指标间有较强相关性的要求,而且可操作性强.因此它不失为一种直观、实用而且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全国30 个省市 2005~2016 年的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 政府干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 区域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反作用, 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推动作用; 创新对产业结构转换有正向效应; 而新动力对东部、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同。 国家在新动力下推动产业结构转换, 应提高创新能力和专利成果商业转化效率, 大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扩大有效供给, 拉动内需, 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影响及制约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并对提升云南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海南将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和定性分析,对海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海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和潜在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区域经济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差异逐渐扩大。本文认为引起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则是其主要原因。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分为9种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并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仍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方法,在对河南省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9个典型地市,对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成果,将之运用到区域经济层面上来,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估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并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区域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区域智力资本的4种构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所差异,而且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很不平衡.本文进而探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和机制,并为地方政府选择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引入新型城镇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门槛效应,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7.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强弱将影响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章建立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智力支撑条件和服务业成长力5个指标以及19项影响因素对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用全局主成分法确定权重,尔后通过数据处理、建模计算出长三角16个城市服务业综合评价值.笔者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明显,具有以上海市为中心向周边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综合评价值上,也表现在各个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率上.此外,在科技对服务业发展支撑方面,长三角城市都表现出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要求,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三维指标,采用多期DID、SDID方法检验中欧班列运行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运行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均存在显著正效应,且主要通过外贸驱动机制和要素驱动机制作用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引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主要集中在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态化效应则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为明显;同时相较于低人力资本水平城市,中欧班列引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促进效应均集中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范围。进一步研究发现,中欧班列运行对地理邻域、行政邻域存在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后者;目前中欧班列引致的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促进邻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邻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生态化。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影响及制约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