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经济理论在空间外部性假设下,研究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共同构成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主流理论.本文从研究范式与特点、空间外部性的提出与发展、空间外部性来源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集聚经济的实证检验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外部性假设的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历史脉络、最新进展及主要结论等做了系统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吕寒  朱婷 《江苏经济探讨》2013,(11):37-40,55
该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与文化遗产无关和相关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成功申遗将通过直接需求效应和外部性效应两种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检验表明,申遗成功对地区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正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 2005—2007 年中国近 14 多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和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个体特征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等外部性集聚收益依然显著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所有制类型对企业从集聚中获得的收益也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获得的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大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则显著高于内资企业。  相似文献   

4.
郗永勤  张其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29-32
文章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研究了福建省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高于物质资本的边际贡献率,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高于第三产业。随后提出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卉 《世界经济情况》2007,(3):68-70,60
本文是关于工业集聚、外部性来源及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学家对集聚外部性来源的认识主要分为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和非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在认识外部性来源的基础上,许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工业集聚如何通过外部性这一机制来影响到经济增长。虽然得出的结论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对今后的研究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建设投资的经济效应可能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文章选取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空间模型SDM、SAR和SEM进行模型选择,分析了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本存量在2010年以前呈现空间正相关,而2010年后呈现空间负相关;江西省地区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影响,但在2006-2009年有正空间外部性,在2010-2015年有负空间外部性;不同交通行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均有正影响,其中公路投资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不同时期不同交通行业投资的外部经济效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最终品种类和中间品种类均为内生决定的动态模型,同时考虑重工业投资和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通过比较分散经济下和社会计划者经济下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分析私人对重工业投资是否不足,以此来考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否合理.由于生产方式越迂回,生产效率越高,重工业投资具有正的技术外部性和正的金融外部性;由于消费者偏好多样性,轻工业投资具有正的金融外部性.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始终超过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所以私人对重工业投资不足.如果不考虑补贴造成的扭曲效应,需要一直对重工业投资进行补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和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对重工业投资的补贴应该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8.
一、外部性的经济含义
  外部性理论早在1910年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随后他的学生庇古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所谓外部性,就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用数学公式来表述,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  相似文献   

9.
草原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北方经济》2006,(10):14-16
一、旅游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分析 所谓外部性,是指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外部性又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其活动过程中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其活动过程中对其他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且他人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称为外部不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吴嫒丽 《中国经贸》2014,(10):111-111
外部性问题是困扰环境治理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追求私人利益而不顾环境保护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导致了资源的加速消耗、环境系统的破坏,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外部性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外部不经济的后果,提出循环经济可以将经济系统的外部性改造为经济系统的内在性,从而解决了外部不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围绕网络是节点与链路的连接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这一本质,论证了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互补组合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效应,并对因网络外部性概念混淆所导致的不恰当对策作了分析,进而在经典外部性理论框架内明确了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王冬 《特区经济》2013,(1):142-144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逐渐与世俗经济相契合,现代都市的寺院经济所特有的商业集聚效应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商业中心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商业集聚理论初步分析了寺院商业集聚区的运作机制和优势来源,探讨了都市型寺院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外部性影响,以期最大化发挥寺院经济的商业集聚功能,为佛教文化产业和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品牌外部性是现代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文章尝试从外部性这一存在的品牌现象,尽可能较全面地对品牌外部性进行剖析,论证外部性对企业品牌战略选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消费网络的视角,运用结构化模型对产业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生产—消费网络下,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影响;第二,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构成典型的“中心—外围”网络模式,中心挤出效应和边缘支撑效应并存;第三,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等网络的完备性而最终影响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本文研究得出的生产—消费网络的“中心—外围”模式及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从而为二者在新时期的深度融合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的经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广义地说,经济学曾经面临和正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它们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并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对外部性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促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网络商品的消费角度探讨了网络外部不经济。在将网络外部性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改并限定了研究范围之后,将网络商品的消费过程分为之前、之中和之后三个阶段,并运用预期价值、使用价值和消费者价值评价三项指标对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络商品消费的分析,得出了在消费之前的网络外部性正效应显著,而消费之中的网络外部性负效应显著。最后以网络外部不经济为依据对实现预期的需求曲线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直接效应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的 MAR、JACOBS 与PORTER 外部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因此,文章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路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高管薪酬的研究,大多是以债务代理成本假说为基础,从而降低债务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现有研究对高管薪酬的经济外部性关注度不够.高管薪酬主要分为货币薪酬、高管持股以及债务类薪酬.本文主要对这三种形式的高管薪酬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高管薪酬导致企业现金持有量越多,则其经济外部性越小.因为,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越有可能及时偿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越能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刘伟贤 《北方经济》2007,(17):48-49
一、引言 在经济学理论中,外部性是一个与公共物品、市场失灵联系紧密的论题.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支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曼昆,2003).根据该事项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或不利的,可将其定义为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