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城市便利店越来越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场所,其发展是否匹配了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值得关注。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2016—2021年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便利店与居民食品消费耦合协调度,依据测度结果将样本城市归为四类,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便利店与居民食品消费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和规律。结果显示:首先,城市便利店与居民食品消费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其次,不同城市的便利店与居民食品消费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城市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最后,便利店发展水平并非完全取决于地理和区位因素,与当地商业发展环境有密切关联。应当加快城市便利店对居民食品消费的匹配式发展,不仅要营造宽松的便利店营商环境,且在制定便利店发展政策时应做到因地施策,以助力便利店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城市新建居民区不断涌现,居民希望不出社区就能满足购物、就餐、娱乐、健身等各方面需求。然而目前不少社区无法给居民提供这种方便。社区快速发展带来了社区消费的不断升级,记者了解到,居民希望社区能够提供的消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中国某大型寿险公司的客户保单信息,分析了中国居民在不同年龄上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年金寿险购买率①变化趋势,结论表明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需求具有明显的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消费需求呈阶段性特征,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寿险产品的消费需求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产品政策干预对居民的寿险需求有较大的影响,保险事故责任的差异是居民寿险消费需求差异的主要原因,幼年群体对拉动寿险消费需求的作用较为显著,未成年群体的普通终身和分红终身寿险消费存在较大的退保风险,建议寿险供给主体谨慎开发这个年龄群体的市场消费。产品趋同化提升了寿险消费需求,但并未带来消费量的急剧拉升,建议寿险供给主体着眼于产品保障功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增加开发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家电消费调查的研究数据,从微观层面上对安徽城乡居民的消费模式进行了初步概括,根据需求层次的基本原理提炼出三大消费模式,对不同消费模式下居民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描述,并根据研究数据,比较了不同模式下居民家电消费的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房地产业生产、消费个人住房消费是一种耐用品消费,按经济学的规律,这种消费不仅取决于家庭现在的收入,而且还取决于未来的预期收入。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由于住房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使居民无法将家庭未来收入与现有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改善自身的福利水平。而个人住房消费处于消费的最后环节,是实现商品住宅销售的重要手段。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诱发系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拉动作用。我国现在房地产状况是供过于求,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而全国城市又有300万以上居民平均住房面…  相似文献   

6.
韩竺蔓 《经济论坛》2023,(11):32-43
中国各区域的居民能源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分析中国区域居民能源消费不平等问题,并探索其驱动因素对于中国政府制定区域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区域能源洛伦兹曲线和区域能源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区域居民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程度,在考虑不同区域气候差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区域居民能源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居民能源消费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区域温度差异。剔除区域温度差异以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不平等程度明显下降,且原来的北高南低的特征也不再存在,居民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区域协同分布,这表明中国居民能源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依然较大,还没有达到饱和水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然会保持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蒋军 《时代经贸》2011,(4):81-82
1.引言 加入WTO后,生猪养殖业作为重要的畜牧业部门,越来越多的深入到国际市场,而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形式,其价格在近几天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给我国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主要分为农户散养和专业户规模养殖两种,这两种养殖方式在养殖效益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也是导致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习惯形成是居民消费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收入阶层异质性是居民禀赋差异的主要体现,本文旨在结合两者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以探寻扩大居民消费的方法。基于阶层消费函数理论,运用收入阶层面板SUR的结果显示,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消费行为呈现异质性,表现为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习惯较弱、消费倾向较高,中等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消费较谨慎,高收入居民的习惯较强、地位性消费较活跃。当前“金字塔”形的收入分布、不断扩大但谨慎的中等收入居民、地位性消费的外流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的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对不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应依据各阶层消费的特点,从供给侧出发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平稳增长,多方面减弱中等收入居民的谨慎性,并提升国内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  相似文献   

9.
随着扩内需改革的深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关于家庭消费升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助于缓解家庭信贷约束从而促进消费,这种作用受家庭内部金融能力的影响,并表现出地区差异.本文分析了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分类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总消费,尤其是其中的质量型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就居民金融能力作用于质量型消费的程度而言,城镇地区明显大于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中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信贷约束后家庭的正规负债、财富以及社会资本中的亲缘关系能够解释金融能力对总消费和质量型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居民医保一体化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消费公平、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我国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DID、空间DID等方法探究居民医保一体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与城乡消费差距指数存在一定时空耦合特征,分别呈现由沿海到内陆逐步蔓延和由内陆到沿海逐渐缓和的趋势,在较早进行政策试点的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其城乡消费差距指数也明显更低;(2)居民医保一体化能够显著缓解当地城乡消费差距,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减缓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而加剧地理相邻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3)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减少预防性储蓄来缓解城乡消费差距,并且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聚集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于淑波 《生产力研究》2004,(11):87-88,12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由此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的收入群体有自己不同的消费特征,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认识和掌握各收入群体的消费特点和他们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和鼓励他们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拉开,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明显差异,结合收入与消费两方面,对居民进行经济分层,有利于正确认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合理消费,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13.
杨波 《经济经纬》2012,(1):122-126
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依赖于低碳消费的发展。不同个体特征的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有一定差异,大多数郑州市居民对低碳商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却又缺乏信任;居民收入水平、对低碳商品的信任度、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低碳消费补贴是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对低碳商品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基于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特点,这一结论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当前对低碳商品的认知状况和消费意愿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信息消费函数,并运用分离出个体差异和时间差异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我国居民信息消费问题.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高于其他单项消费,且信息消费增速快;信息消费中的"时滞效应"和"棘轮效应"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其中,城乡、地区不平衡的根源是城乡、地区收入上的差距,时间上的差异则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各种膳食的同时,也消耗了水资源。不同的膳食结构及消费量,其水资源消耗量也不同。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消费水足迹的量化,比较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量值及其组成的差异,探讨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可为膳食结构调整,节约水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增长较快,城镇居民肉类水足迹较农村居民高,而农村居民粮食水足迹高于城镇居民。各省份之间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差异明显,而农村居民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差异小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综合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有不同层次需求的人群来说,会选择去不同的消费场所。分析商圈规模形成中的居民数量、居民收入、购买力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等因素,探讨城镇化对商业地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构建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与住房支付能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差异、收入差异为视角,利用2000-2006年我国29省市的数据检验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住宅价格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住房贷款利率和居住消费支出在中、西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医疗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部.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制定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世代交叠模型(OLG)分析框架,研究了环境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即追求健康水平的消费动机,并利用CGSS2010年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居民是否关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越严重,家庭消费支出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越低;环境污染是否严重不会改变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环保意识不会影响其环保意愿,但会影响其环保支出意愿,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家庭有"搭便车"倾向;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的环境问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会改变人们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20.
早在深港经济合作之初,香港居民就开始北上深圳消费。但 北上消费真正成为香港市民普遍选择的习惯性消费方式和经常性消费行为,则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经济陷入低迷、整体资产缩水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放慢甚至下降之后。本文分析香港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北上消费趋势的形成及其特点,同时提出利用港人北上消费的契机,构建深港两地闲暇产业中心的设想。 一、香港居民收入变动及其影响分析 自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参见表1)。从不同行业类别、不同职业组别和不同性别的实际收入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