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关系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产生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出现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晰、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事权的法律规定不明确、财权的过度集中、中央的权威性思考、晋升激励制度等原因所造成,建议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公开事权和财权划分、转变政府之间交流方式以及转变地方政府责任方向,以期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和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看,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在财权不断上移、事权不断下移的趋势下,基层财政困难日渐加剧.有鉴于此,在改革完善我国财税体制过程中,就要按照公共产品层次性等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中央集中度等措施,对各级政府财权进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3.
谭莹 《时代经贸》2012,(4):96-96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并与财权分配相结合,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间关系基本框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要以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切入点,推动支出体制与收入体制联动改革,健全各级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与财力匹配、与财权相适应”的新体制。本文主要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对我国政府问财权与事权划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二者优化配置的建议及设想。  相似文献   

4.
刘英 《经济论坛》1996,(4):12-13
分税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刘英分税制改革是一项渐进性的改革,虽然目前取得了视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事权的界定是财权划分的基础。分税制改革应建立在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范围、坚持事权与财权相...  相似文献   

5.
原有分税制改革受各种因素制约,制度框架继承了各级政府间原有的支出事项,与事权的关联考虑不多,缺乏明晰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划分的政治机制,同时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并未伴随财政职能的下放而发生根本性变革,产生了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财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引致事权重叠交叉、事权与支出责任分离、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事权与财力不确定等问题,带来制度激励偏离公共性和治理失效的风险,亟待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政府治理整体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成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本问题在于地方的财力和事权不相匹配,治本之道在于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收入逐渐向中央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事权即支出责任却逐渐下放。在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情况下,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能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是中国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我国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事权上存在着过多的重叠,权利与义务,收入与支出不清晰,矛盾频频出现.本文阐述了中国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权上的动态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法治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单一制国家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法治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调整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宪法、中央地方关系法、税收基本法、转移支付法、预算法等方面,考虑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法治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郑培 《发展研究》2012,(5):23-28
现阶段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纵向事权划分不明确、不清晰,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等问题。要推动事权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重心,加快事权划分法治化建设,尽快形成政府间亨权和支出责任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
政府在公共投资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现阶段,我国公共投资在中央与地方间事权划分上存在模糊,错位等现象,而财权的划分又与相应事权不相匹配,严重地影响公共投资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对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与财权重新划分,完善政府公共投资职能。  相似文献   

11.
1.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转变地方政府职能。(1)合理划分事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原有的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提高其可操作性。应强化中央政府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职能,以保障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均衡稳定发展。(2)合理划分财权,处理好财权与事权的关系。应尽快解决目前在有些方面存在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合理交叉问题,做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3)应增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必须加快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应更新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作为社会的政府,就其经济服务、社会服务而言的职能不断强化,而政府职能的强化对财税收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改革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在税收权限划分的权利义务不协调现象,使事权与财权不一致的现象不断凸显。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事权和财权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地方的财权与其承担的事权相比相对较少,使得地方很难充分行使其职责。  相似文献   

13.
以环境保护科目为研究对象,从绝对规模、相对规模、中央地方支出分配、结构等角度全面分析2010—2015年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情况,发现存在支出保障力度不够、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偏低等问题。结合中央财政环保支出的发展趋势,政府需从增强支出稳定性、转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式、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效率和效益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财政环保支出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分税制?为什么要实行分税制?分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分级独立编制收支预算,自求平衡,并辅之以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一种财政体制形式...  相似文献   

15.
集权与分权的抉择—改革开放30年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反映出财政分权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财政集权的趋势;当前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导致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不当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造成了我国财政纵向不平衡较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税收控制度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优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适当的分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张欣  王卫昆 《时代经贸》2011,(10):28-29
政府闻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而事权划分是完善财力与事权匹配的首要环节,事权有了比较清晰合理的界定之后,才能踱确界定政府闻的财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实现整个财政体制的正常运转。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现状和问题,分析我国事权混乱的原因,并对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而事权划分是完善财力与事权匹配的首要环节,事权有了比较清晰合理的界定之后,才能明确界定政府问的财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实现整个财政体制的正常运转.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现状和问题,分析我国事权混乱的原因,并对如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问事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长江 《时代经贸》2014,(2):249-251
分税制确立了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其财权事权不匹配的弊端致使地方政府事权过大、财权过小,以致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也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攀高、债务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规范地反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本文已财权事权划分为视角,主张从改革财权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角度入手,以期矫正地方。财事”失衡之格局,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良性运行和地方政府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营改增"的继续推进,将涉及寻找新的地方主体税种,重新布局地方税体系,以及调整地方和中央之间财政分成比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营改增"为契机,重塑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思路应涉及以下内容:1.尽可能细化事权范围、支出责任,并与财权、财力配置相适应。如应尽可能列举各级政府的全部事权范围,相应明确支出责任,并配置相应的财权与财力,对于长期性项目和跨区域项目,则应明确相关政府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在预算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是属于最高一档,199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措施并未改变财政分权的基本格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占到本地GDP的21-22 %,人均财政支出的省均值已经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3.7倍,全部预算内支出的3/4是由地方政府花掉的.如果还讲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还努力要中央多转移一些资源给地方,还强调地方政府财权不够,那么这至少是超越了客观可行性.从1996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行政开支总额上升了2.92倍.地方政府行政开支过大、上升过快,恰恰是借助于"预算外"这种较"软"的预算约束条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