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凯恩斯的失业概念: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讨论了三类失业,其中两类是对其前辈的失业概念的归纳,即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另一类是他的创新,即"非自愿失业".  相似文献   

2.
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失业问题再次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与此相应,在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界,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失业的新理论。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同,这些新的理论主要地不是从有效需求不足方面,而是从名义的或实际的工资刚性方面来说明大规模失业的存在。新失业理论主要包括有:“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效率工资理论、隐含合同理论以及集体谈判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文章考察了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对于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下,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具有时间依存性;基于贝叶斯冲击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是推动我国失业波动最主要的动力,并且我国存在显著的失业回滞问题。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的模型中,相对于不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而言,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对较小。这一发现意味着,在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武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5.
张烈军 《经济纵横》1996,(11):53-57
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张烈军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为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西方失业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吸取养分。西方失业理论纷繁复杂、层出不穷,概括近几十年有关失业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阿克洛夫的效率工资理论,通过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人的劳动行为看成基于公平出发的社会习俗。根据这一习俗,企业支付的工资不少于工人预期的公平工资,而工人根据企业支付的工资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决定自己的边际产出。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并非支付的工资越高越好,支付工人的工资应等于工人的边际产出。当公平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时,非自愿失业问题出现,工人技术程度与其失业率负相关。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现实与人类内生的行为规范,使得非自愿失业问题的解决前景十分悲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失业问题主要不是结构问题,而是总量问题。运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的周期性总量性失业模型。对长期总量性非自愿失业的生成机制的研究发现,应从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劳动参与率、缩短劳动时间及实行灵活的就业制度等方面扩张潜在就业规模,从而有效治理失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电子制造业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电子制造业产业升级与劳动力素质偏低之间、企业掠夺式用人方式与劳动者寻求自身发展之间以及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与宏观经济调控之间的深刻矛盾。农民工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高、工资待遇低、自身素质低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农民工非自愿失业的对策主要有: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造一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薪酬待遇等。  相似文献   

9.
失业理论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的研究重点又是所谓的NAIRU(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即非加速通胀失业率。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至2002年左右,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最为稳健的“黄金增长期”。低失业、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现象表明,以往对于NAIRU变化动态和失业问题的分析与现实的经济存在着不符。针对这个问题,美国经济学界对失业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通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原主题围绕着就业与通胀展开,是基于李嘉图的社会财富分配论,凯恩斯的货币相对价值论和决定资源实际合作量的因素论。经济学中提出的各种失业理论,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作出不同的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费里德曼对“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解释,特别是把“心理预期”纳入就业与通胀的研究中。各种就业理论认为不同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概括地说无非是崇尚市场行为或崇沿政府行为。但崇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式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社会保险是指就业者由于非本人自愿的原因而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对失业者发放一定数额失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政府曾于1950年颁布过《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但这并不是失业社会保险,而是一种社会救济。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关于失业方面的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才逐步建立起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行为经济学均先后对非自愿失业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厂商雇佣工人过程中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则没有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去.本文从雇工消费的外部经济切入,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外部经济作用下的非自愿失业生成机制,对日本社会的低失业率现象进行论证检验,并根据本文的分析对我国政府解决非自愿失业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选择及其对策陈明一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史证明,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两者不可同时兼得。1958年,在英国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浦斯(A·W·Phiuips)在《英国的失业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1865-1957》一文中,根据...  相似文献   

15.
失业利益与工资谈判:一个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可以中途退出谈判的讨价还价模型 ,刻画了存在失业利益条件下的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工资议价行为。结论是 :失业利益将加强工人的工资要价能力 ,降低工人求职的努力程度 ,过高的失业利益甚至导致工人提前结束谈判 ,而过低的失业利益导致工人在各阶段的工资要价都较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 ,企业可以凭借信息优势对工人的要价进行压价。理论上 ,存在最优的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刘亮 《资本市场》2006,(3):104-10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承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他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最后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关乎国家、地区的安定、协调发展。近年来,新疆的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由就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阻碍了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大量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层化、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地位沉降与  相似文献   

18.
尚长风 《经济学家》2003,(4):123-12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以竞争机制为主,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机制在劳动就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机制以及劳动者自身素质也决定了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在该市场上重新就业的可能性极低。既然如此,失业者为何宁愿选择自愿失业也不到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去就业?决定劳动力选择就业岗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收入,让我们先看一下收入是否构成了再就业障碍。假设劳动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上失业后,在这个市场上重新找到工作的概率为p,在二级劳动市场上就业所得工资相当于一级市场工资的折扣率为a。如果p等于a,那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问题成因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雪  张阳 《经济论坛》2004,(4):17-18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现阶段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超过1800万人,失业率约为8.1%。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个,剩余劳动力约占30%,约为1.5亿。大学生就业与失业开始出现新的问题,截至2003年夏季,待业与自愿失业的大学生数达到近100万人。若将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加,将达到1.68亿人。全社会失业率将高达23%。这  相似文献   

20.
邱蓉 《当代经济》2006,(7):37-38
西方近代就业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因较贴近现实经济生活、政策指导性强而被普遍认同.该曲线表明宏观经济的二大指数失业与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