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据劳动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目前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但据亚洳开发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一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一现阶段技术条件下农业必需就业量一已经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的计算方法,我国2000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大约为1.566亿(谢培秀,2004)。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他们必须到其他领域和产业就业.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趋势,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静 《投资与合作》2011,(11):245-246
2010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多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提出要求。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问题。湖北省农村发展近年来正面临着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而带来的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总结并分析湖北省成宁市成安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做法,来研究当前湖北省整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上应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发达的城乡过渡体系.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城乡过渡体系构建是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其基础内容。由于历史因素和政策条件的制约,我国城市产业的二元性十分突出,城乡产业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而引起的工农业关系不和谐,现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还存在很多不足,建议从促进土地制度的完善、促进城乡资本双向流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业现代化等方面完善现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 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这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18.87%和35.71%.  相似文献   

11.
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大力提升地方工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的基础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和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河南1978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的VAR(1)模型,通过IRF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非常小.河南应从改革相关制约制度、健全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制度入手,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为阻力;借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的彻底分离和完全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1年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但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率低.城乡教育质量悬殊、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河南省应当从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无论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农产品需求的扩大,都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还会通过城市居民的增加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大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是中国城镇化的革命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大城市的问题,二是三农问题。中国是典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产业为抓手的特色小镇培育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化就业,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释放农村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城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战略需要。本文探讨了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双轨制转移模式:市郊县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远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助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近年来,公主岭市坚持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做文章,农产品加工业总量不断增大,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对公主岭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4,(8)
正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推动城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法律法规不明确,使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制约了农村土地进一步流转以及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现状延边州农村土地流转现状201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技术人才及农民精英的缺乏问题应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知识型人才的引进和保留,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以及高级劳动力培养、发展、吸引和保留作为支持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腾飞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建筑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方向转变的更多,转移的速度快于工业,因此农村建筑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