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小农、大农和中农以及大土地占有者的特点,并且阐述了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无产阶级对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该文从社会阶层视角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存在消化准城市化人口的压力、现存产业结构不合理固化农民工进城的职业与职位、社会断裂阻挡农民工的垂直流动等因素,使得新一轮城市化推进面临一定的阻力。要实现以农民的城市化拉动消费,改变"土地的城市化,而非农民的边沿化"状态,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速度,缩小农民阶层规模;激活初始阶段的"普适化"效应,扭转突破阶层边界因素的力量;弱化职位对农民阶层的限制;强化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职能提供突破阶层边界的条件,才能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石晓静 《走向世界》2014,(50):56-57
一见到笔者,青岛莱西市"振军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振军便热情地展示刚刚申办下来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在青岛农商银行的帮助下,我家农场的10公顷地两天就有了‘身份证’。过去找好几个人担保才能在银行贷出十万八万,现在凭这个‘绿本本’就能获得几十万的贷款支持。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可以成为创业的资本。"王振军一脸欣喜地说。  相似文献   

4.
白雪梅  刘东 《东北之窗》2011,(10):26-27
气温回暖,田里到处可以看见农民耕作的身影。可在建昌县,很多农民却被告知不得在自家田里翻地、播种,政府甚至出动大型机械,在农民的田里犁出来一道道深沟,强行要求农民种葡萄。此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王府站镇与企业签约建农业示范区,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干部进村强行送钱,村民拒收,"现场100元钱满地飞"。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府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那么,农民的土地买卖到底应该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财政"备受质疑和攻击。一是认为"剥削"了农民:"几万元一亩的土地从农民手中征收而来,一转手卖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这不是残酷地剥削了农民吗!"二是认为"剥削"了市民。一些学者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财政收入,实行"饥饿式"供地,与开发商联手推高房价",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恶之源。  相似文献   

6.
继5月中旬国务院出台"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后,辽宁也推出了重磅扶持计划。5月20日,"辽宁中小企业千亿融资计划"在沈阳正式启动。辽宁省副省长陈超英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李曙君认为,亲和源模式的重点是服务,而不是地产。在比较了国内众多的养老机构之后,挚信资本发现,亲和源模式使得"整个经济效益进入良性的循环,把我们想象中的事情都已经实现了。"所以,他们才愿意投资1亿元,"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胡红云 《浙江经济》2015,(22):56-58
在中国,"富不过三代"既是一句古语,也是从古至今家族财富传承的一大"定律"。而事实上,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完善,要保持家族资本的延续并非难事,"富不过三代"的定论也逐渐被推翻,难的只是"强过三代",即保持家族企业发展动力的可持续性。浙江作为民营企业大省,同时也是家族企业大省,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保持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既是企业家自身亟待攻破的难题,也是浙江经济寻求新增长动力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那么,"囤地"呢?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从风靡亚洲到High翻全球从"Nobody"到"江南Style",从《蓝色生死恋》到《大长今》,席卷全球的"韩流"中没有任何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的身影,似乎完全凭借民间的资本和力量获得了成功,一切看上去甚至有些偶然。但由此便认为政府对文化产业是"无为而治",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使得文化产业不仅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了支柱地位,还不断输出着这个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冀志罡 《新财经》2011,(6):99-99
2005年下半年,"831"(土地招拍挂政策)大限到期,新项目上市骤然减少,供不应求初露端倪。售楼小姐开始对客户的询问电话不理不睬,购房者开始为了买房托关系走后门。至少从表面上看,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政府并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政策出了问题。相反,  相似文献   

12.
近代定县土地分配关系,为中国近代乡村土地分配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例证。首先,自有田产者占绝大多数,自耕农比例居优势,中农、贫农阶层占地比例较大。不仅如此,土地分配的演变趋势也处于分散或稳定状态。可见,传统观点所谓地权日益集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此缺乏充分的依据。地权分配之所以没有如此恶化,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地权分散的推动力,如分家析产、惜卖土地、土地购买力不大和家庭手工业经营等。分家析产,使土地规模的保持艰难,近代以后人口和家庭数量的增长更助长了这一趋势;惜卖土地和购买土地财力积聚的困难,使民众之间的土地交易规模极小,土地流转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现象;从事家庭手工业,则有利于农民维持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延续。当然,这种地权分散仅具有相对意义,从绝对意义而言,仍是较为集中的,如地主富农占地较多,无田或低于土地平均数的农户占有不小比例,基尼系数偏高等。可见,表面上自耕农的占优势,实际上带有一定程度的假象,甚至是经济艰困的反映。也正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才成为中共土地改革的社会经济基础。土地平分虽不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但可以提高贫穷农民的土地数量,改善农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3.
一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简单理解为卖地、盖楼、建小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城镇化被狭义地放大成了城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并出现了乱占耕地的现象。片面城镇化导致城乡脱节,以至于城乡面貌被人批评为欧洲与非洲之分;无序城镇化导致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在城镇发展模式上存在着城乡分治思维的传统观念,"产城脱节"带来大量的"睡城"、"空城",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当前我国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保障。河南作为全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剖析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出发,从人地矛盾、社会资本介入难以及土地流转不规范三个方面,深挖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在科学发展观及成功经验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其他省市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代敬 《开发研究》2005,4(1):59-63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将日益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必须走土地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资本化之路 ,即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文章论述了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是实现土地开发市场化、资本化的前提。本文着重阐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的必要性和条件、途径和形式。提出了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土地滚动开发机制的主要特征 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的启动特征是土地资本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 作为城市土地,当它不能作为商品在土地市场上流通经营时,尚不具有资本的特征。因此,必须赋予它可有偿使用的经营属性,并且在投资开发中实现增值。浦东开发从初期就致力于变土地划拨为土地有偿使用,变农业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变政府投资开发为委托开发公司滚动开发。政府作为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以土地“空转”的形式向国有开发公司有偿投入成片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使开发公司拥有了有价值的土地资本。 拥有土地资本的国有开发公司为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情"入手,以情感人;从"恒"着眼,持之以恒;从"小事"着手,"小"中见大;用爱建筑,公正无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12,(3):19-19
温铁军:"三农"内涵亟需重新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中国的"三农"改革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三农"问题的内涵也亟须重新界定:由原来是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为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本积聚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结构优化,消灭小规模土地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课题组针对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和模式适用问题,对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20.
江峥  蔡瀛 《现代乡镇》2005,(9):17-19
赋予城市土地的资本属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土地资源的分配,通过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使土地资源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土地开发,形成政府规划引导、企业投资发展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