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中,鲤城区将继续围绕福建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要求,发挥新优势,实施新举措,构筑新平台,再创新辉煌,努力把鲤城打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科工贸旅游文化现代名城。  相似文献   

2.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拓展了全省发展的空间,更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大田必须抓住机遇,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立足三明市“产业连接带”的功能定位,发挥优势,创造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全市产业分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动承接“大泉州”经济圈经济辐射,着力建设闽中特色农业种养基地、闽中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基地、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闽南产业分工承接基地,构建文明、开放、繁荣的闽中经济走廊,促进大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骆国清 《发展研究》2005,(12):29-30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现“树立南安形象,走在全省前列”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多作贡献,是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对南安的要求,也是148万南安人民的共同愿望。发展最重要的是靠人、靠班子、靠队伍。卢展工书记在泉州、  相似文献   

5.
提升民营经济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今年拟出台的两大举措之一。鲤城区作为泉州市的中心城区,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华边 《发展研究》2007,(6):86-87
三明城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三策并举",按照一主(三明中心城市)两辅(永安、沙县)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施以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和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永安城市联盟,优化永安 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形成包括三明市区、沙县、永安的大三明城市格局,做大空间、做优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逐步把三明建成连接沿海、对接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十一五”发展评估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一五”是福建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已成定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求福建省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头赶上周边沿海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06,(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9.
赵熠 《发展研究》2006,(8):45-46
从政府管理的视角看,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其战略部署的重要基础,而转变政府职能不能只停在纸上,流于形式,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及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与决议精神,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手段以解决区域的实际问题。本文正是试图从执行力的维度,即:战略,职能结构,执行,去理解政府执行力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李建国 《发展研究》2007,(11):87-89
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中明确要求漳州"发挥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为漳州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海西战略的大框架下,本市积极融入、准确定位,制定了"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把漳州建成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以来,江泽民、李鹏先后视察福建泉州,提出要把闽东南建成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海峡西岸的繁荣地带。据此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大泉州”、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的战略构想。而地处泉州湾北畔、湄洲湾南岸的惠安县,除天时、地利外,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大工业的优势: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把福建炼  相似文献   

12.
借助资本市场 夯实经济基石实现福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韬 《发展研究》2010,(1):84-86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表明海西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西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福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更高站位谋划发展思路,借助资本市场引擎,夯实经济腾飞基石,实现在海西建设中跨越式发展?这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丽月 《发展研究》2005,(12):34-3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为加快石狮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提供难得的机遇。石狮市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主动融入福建省、泉州市发展格局,巩固大好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取得一定实效,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大好局面,但仍需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努力形成全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一)抓住历史机遇.强化战略思维,争取生成更多纳入国家产业布局和海西战略布局的重大项目,从根本上做大做强闽北经济总量。5月初,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凸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闽北必须从历史机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新的考量。  相似文献   

15.
上半年,惠安举县上下,齐心协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呼应和对接省、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项目带动和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主动应对和克服严重干旱、缺电、缺水、缺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运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取得可喜成效:该县实现生产总值96.43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6.
审计必须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环渤海经济区的形成、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说明以经济区为对象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在这种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福建发展的定位,凸显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陈玉章 《经济师》2007,(6):272-273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凸显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两大“三角洲”,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龙岩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一员,如何准确处理好区内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协调,真正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达到龙岩经济发展的目标。文章从龙岩区位优势及龙岩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龙岩主动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厦门对台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思明区作为福建省综合发展实力位居前列的城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区,商贸服务、旅游会展、文化教育三大中心的功能定位凸显,以商务产业链为主导的服务业支撑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9.
剑风 《发展研究》2006,(10):141-142
在中共武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武平县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充分拓展中央苏区县的作为空间,全力构筑后发优势,把武平建设成为东融厦漳泉、南接珠三角、西拓大腹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崛起的闽粤赣边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在国务院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梳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港口与城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再根据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计算二者的协调系数,以评价其协调水平并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