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地区。就现状而言,民族地区旅游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条件下的区域和环境氛围。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得到速猛的发展,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了破坏。因此,对旅游环境进行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才能维持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取得旅游业发展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状况迅速改善。现代化交通环境、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等因素使自驾车旅游迅速发展。本文以西康高速公路与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研究在新的交通环境下。新兴旅游目的地如何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企业竞争力培育、政府积极参与协调旅游发展等方面促进目的地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旅游开发能实现遗产价值最大化,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遗产保护与管理到位,由于资源的独特性,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要因地制宜。在保护管理模式上,政府"托管制"与民间"参与式"并举,对碉楼本体以及村落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景区开发上,建议"建新区,保旧村",着重打造寻根系列游、休闲度假游、碉楼建筑游和爱国教育游四种类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5.
《湖北经济管理》2011,(10):42-4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超  曾克峰 《特区经济》2012,(2):174-176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有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两大宗旨。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地质遗迹资源与地学环境的保护,而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的构建思路。本文吸取品牌延伸战略与"1+1>2"整体效应的精华思想,贯彻科学性优先原则,提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构建的一般思路为"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旅游产业-优势旅游品牌-品牌扩张-旅游产业链"。并针对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给出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链构建策略:围绕地质遗迹景观行政整合旅游资源,围绕地质公园旅游配置县域资源,以地学科普游为主要产品构建区域产业链,以区域规章制度保障品牌质量与产业链的运营。  相似文献   

7.
刘旸 《特区经济》2010,(8):162-164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类型,以其对环境的关注,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被看作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载体,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并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分析了珠三角绿道网和从化流溪绿道案例。研究表明:①国内研究较少关注绿道与区域旅游、绿道与低碳旅游的关系;②绿道的旅游功能体现为:生态观光、低碳旅游、自然与人文体验、游憩度假、康体健身和环境教育方面;③绿道将在设施与交通、旅游经济、旅游环境三个方面促进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④通过完善设施、衔接交通、保护生态、整合资源、带动产业和创造需求,流溪绿道为从化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关东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关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而提升关东民俗文化的旅游品位,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分析静态性、动态性与生态性旅游资源出发,剖析广西这三种旅游资源的特色,提出开发、保护的措施,以达到开发和提升广西旅游资源品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的集合看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然后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长的资源禀赋基础,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和模式.考察了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维度:以旅游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吸引力,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拉动力,政府和当地社区对供需的驱动力,旅游环境管理下的保障力.文章提出了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各地社区的参与度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等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曹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15-118
文章认为,旅游业是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依存程度很高,其快速发展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盲目性问题和保护缺失问题,使得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云南、陕西和广西三省区为例,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务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菊湘 《山东经济》2003,(3):79-80,F003
千佛山景区旅游开发可进一步突出景区文化内涵,在营造宗教文化氛围、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调节人造景观与环境的和谐上,应再下些功夫。千佛山景区管理,在价格收费、功德箱设置、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具有比较优势。智慧旅游生态化解决资金与资源的需求问题,通过生态化错位发展,建立智慧旅游生态品牌,通过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吸纳资源与资金。生态保护资本化是将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过程中节省的用地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与排污权指标通过相应的资本化交易制度变现,获取智慧旅游发展资金。制度耦合有两个层面:一是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用地权、用水权与用能权交易机制耦合,建立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碳排放权与排污权交易耦合,形成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二是将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与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形成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旅游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应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与生态系统和环境密切相关,通常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被作为一种环境物品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评估,并纳入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本一效益体系,避免对资源的无序开发、无偿使用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保护旅游环境资源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地方政府的一大支柱产业。各地政府纷纷在旅游业上下足功夫,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可目前的现状是开发了生态旅游资源,但保护资源环境力度不够,实际上是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那怎么处理好发展旅游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伍鹏 《特区经济》2008,(4):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等措施加强保护,此外,还应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才能够提升宁波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之珍贵和稀缺日益突出.可是处于自然、人为及社会发展等原因,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事情又屡屡发生.这种旅游业大发展与旅游资源弱化的矛盾越来越构成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因此,如何客观看待我们现有的旅游资源并且采取得力措施加以保护和拓展新的旅游资源就成为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