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1984—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基于价格-产出关系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定性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然后利用1984-2006年经济金融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平衡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充分就业作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传导的流畅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货币政策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基本面联系不强,无法成为传导的有效途径,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与发展资本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3.
袁鹰  涂志勇 《上海金融》2007,18(3):60-64
哈马达模型和罗格夫模型是对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效应进行分析的两个著名的理论模型。哈马达模型对两国之间政策合作解优于非合作解给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解释。后者则引入时间一致性假设下的理性预期概念,考虑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中货币当局与公众的博弈行为,得出结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改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作用是相反的。本文对这两个模型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黎乙东 《海南金融》2001,(10):35-38
本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需求不足问题,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以及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璟 《中国外资》2013,(18):72-72,74
在我国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一种扮演者无可替代的角色,是我国对经济展开宏观调控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它的作用非对称性特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识别与检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与惰性,对加强我国货币政策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的基础上,已线性指数损失函数为依托,并增加通胀与产出缺口两项指数项参数,基本构建了一种货币政策的反应模型,并对这一模型参数进行了约束,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惰性行为以及非线性规则性进行识别,以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选取1990—2021年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使用SVAR基准模型和IVAR拓展模型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选取中国1994—2020年30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老年抚养比引入货币政策效果方程。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均发现,人口老龄化削弱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面板数据证明了人口年龄结构是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最后本文进一步探索人口老龄化削弱货币政策效果的具体渠道,通过对沪深交易所部分A股上市公司和上市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可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本文结论提示,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一种扮演者无可替代的角色,是我国对经济展开宏观调控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它的作用非对称性特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识别与检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与惰性,对加强我国货币政策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的基础上,已线性指数损失函数为依托,并增加通胀与产出缺口两项指数项参数,基本构建了一种货币政策的反应模型,并对这一模型参数进行了约束,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惰性行为以及非线性规则性进行识别,以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盯住目标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不同盯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和扰动响应,对货币政策数量、价格两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从实证结果看,中央银行选择盯住货币供应量具有相对合理性。中央银行应继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盯住目标的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货币政策效力争论的原因分析,指出了IS-LM模型在分析非成熟市场制度条件下的宏观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旨在说明在一个非成熟市场制度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没有充分发挥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或说存在“制度陷阱”,本最后对“制度陷阱”进行剖析,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几点启示:以上仅就美国、英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但仅此三国,即可窥见一斑。因为三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具典型性,表明了当今世界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类型。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分别以三国为其蓝本而进行各自货币政策传导模式设计的。三国模式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型的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归纳起来,三国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有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越来越注重对货币政策的运用。本文试图运用IS-LM曲线模型和函数,结合影响均衡利率的因素各参数的分析及其变化,探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以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效力以及框架选择。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就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2009)、Ague and Demertzis(2010)模型框架的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将金融稳定纳入其目标框架。相应政策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货币政策引导规则、加强社会沟通,发挥好市场预期引导作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进行了检验: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数量与外汇储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外部冲击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二是对物价、货币数量和利率做基于VAR的误差修正模型(VEC)来分析利率变动是否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货币数量是否是内生变量,从内部作用机制系统性地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研究结论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自1998年以来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数量M1变动的决定性原因,货币政策丧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显示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并没有受到系统性制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逐步从粗放型式的调节方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的结构化调节方式。再贷款、再贴现及创新型政策工具作为人民银行主要的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扶贫、支农和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撬动作用。本文分析了2020年以来广西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的运用成效和存在问题,运用全面FGLS模型方法对广西2016—202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再贷款、再贴现等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显著正向促进金融机构对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和农业产业的增长,但再贷款对撬动农业产业增长的作用低于再贴现的作用。本文从优化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框架和实施策略两个层面提出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再次面临严峻考验。本文采用简化的Kopecky and VanHoose模型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信贷投放的影响,理论探讨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目标一致与现实冲突,并对1997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强化资本监管、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必然受到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同时股票市场也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传导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渠道,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要考虑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检验中运用系统GMM模型剔除内生性,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阶段性.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而言,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总量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均可以拉动总体就业规模的增长,以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存在门槛特征,拉动效应随货币政策规模的扩张而下降,LPR下降对私营主体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据此,建议引导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加,加快LPR改革进程,制定差异化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