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粮优化工程”是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是占据本省市场,逐步向外省扩张的一项战略目标,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那么,怎样通过生产与流通的有机融合来促进和推动“川粮优化工程”呢?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川粮优化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订单”粮食来促进“川粮优化工程”,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必须考虑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1.品种更新换代具有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任何粮食新品种的出现,除在科研单位存在孵化期外,还有一个从试点到示范到推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在…  相似文献   

2.
菏泽市粮食局从服务“三农”出发,以实现“三增”为目标,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走龙头带动、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紧紧围绕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大力发展“订单”收购,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和流通,加快了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农企双赢。田纪云副委员长在视察菏泽.粮食企业时特为华瑞食品公司题词:“努力把华瑞公司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菏泽发展“订单”农业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订单农业”,作为联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新形式,较好地避免了互不衔接,产销不对中的弊端,为农产品生产找到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出路,为市场找到和培植切合消费者需求的生产基地,从而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双胜双赢”。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更需要“订单农业”形式进行引导,实现粮食生产的效益化。因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过去粮食生产与流通、消费等,存在着严重的产销脱节,供需失衡等扭曲现象,不仅造成了粮食生产的效益低下,制约了粮食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国有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如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大量适销不对路粮食,长期压库,造成收购资金沉淀,增加各项费用开支,等等。解决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消费存在的“悖反”现象的办法,“订单农业”无疑是十分可行可取的。然而,“订单农业”是柄双刃剑,在可能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因为,“订单农业”是在粮食经营日益市场化的情况下提出和实施的,而粮食市场则是瞬息万变的,同时“订单农业”是一种相互有约束力的承诺,如果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会带来损失。因此,对“订单农业”要分析要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弃弊扬利,最大限度地发展其积极作用和效应。  相似文献   

4.
“订单粮食”是人们通常所讲的“订单农业”的进一步细分。是指粮农在粮食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粮食购买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粮食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粮食”就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订单农业”作为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中的一种契约买卖形式,正越来越多地为粮食购销企业采用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这种以市场为导向把生产和流通进行战略重组的粮油采购新机制,不仅是深化粮改的产物,而且是粮食行业组建粮食流通服务体系,适应粮油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趋势的一种尝度,绵阳游仙区粮食部门利用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省优质稻基地,市高芥酸工业油菜基地的区位优势,从2000年开始实施“订单农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优质稻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就当前优质稻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国有粮食部门在优质稻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看法。一、问题(一)推广品种不适应市场当前各地“订单农业”推广品种在适应市场上大多有一定差距。其一,推广品种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粮食消费市场已出现“吃饱”到“吃好”的转变,消费者现在注重的是粮食的品质,具体体现为“好看、好吃、好营养”,但当前不少地方还在推广产量高、抗性好的品种,视这些品种为“优质稻”,忽视了市场需求所要求的“三好”。这种对…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订单粮食”作为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全国一些省份以及我省的部分市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他们的经验充分证明,发展“订单粮食”,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企业立足农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一条新路子。然而,作为享有泰莱肥平原之称的泰安市,为何“订单粮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我们认真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改措施在我区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三难”(一)粮食市场管理难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一些质量差,不适合市场需要的粮食品种取消保护价后,意味着这部分粮食可自由进入市场,而这部分粮食的区别主要在质量和等级上。因此,市场管理部门要管好粮食市场,必须对所有进入市场的粮食进行鉴定,但目前作为市场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具备粮食鉴定的职能和权力,质量监督部门虽具有这方面的职能和权力,但它又没有市场管理的职能以及…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粮农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流通部门作为涉农部门,应当把促进和引导粮食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面对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形势,粮食流通部门就是要创新、搞活粮食流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以此发挥粮食流通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一,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近年来,不少地方粮食部门积极探索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订单粮食”“、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了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种粮信心、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提…  相似文献   

10.
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不断改革和探索。先后推出了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两线运行”机制,“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一完善”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措施,目前又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政策。不难看出,粮食流通由政府控制逐渐向市场化过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渐接近总目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起,国家在安徽、吉林、湖南、湖北等省的一些地区,悄然实施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粮食企业完全推向了市场。虽然改革的“试验田”并不大,仅在安徽省的来安县、天长市以及其他几个省的少部分地区,但这场以“直接补贴”为中心内容的改革,一定是今后全国范围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湖南省临湘市粮食局为提升粮食生产品位,改善粮食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企双赢的工作目标,积极参与农村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以订单形式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品种。通过1年的实践,订单粮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施“订单粮食”,对完成粮食生产和收购任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粮农收入都有重要作用。必须重视签订规范合同,选择好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和监督作用。从“订单粮食”向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是必然之路。粮食生产要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是粮食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促进粮食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本文就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延津县引导农民依单种麦,企业依单收麦,履约率保持在100%,使企业农户实现双赢,在实践订单粮食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订单”背后的问题令人忧虑。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农村订单农业的合同兑现率不到20%,80%的订单都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和农户两头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订单”因何如此脆弱?据了解,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契约经济,在国外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订单粮食是粮食购销市场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从粮食流通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收购中发展起来的,订单一般由粮食购销企业、粮油加工厂或农民经…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实施五年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逐步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不”,即: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监管经费不保障、监管工具不齐全、监管程序不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稳定我国粮食生产和进一步深化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特提出如下建议 :   一、“订单生产”是实现产销衔接、以销定产的好形式 ,有利于引导粮食生产和粮食结构调整。河南新乡、安徽滁州、湖北荆州等地在探索农业和粮食“订单生产”方面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规划 ,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 ,发展区域规模化种植 ,实行产销衔接的一体化经营 ,执行优质优价政策 ,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通过发展“订单生产” ,找到了粮食产销衔接、以销定产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借助这种形式 ,有利…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负责同志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本文仅就粮食主产区应如何理解并落实“保护产区”政策谈些看法。一、正确理解“保护产区”政策首先,要认清“保护产区”不是保护“落后”。粮产区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产区的粮食生产稳定了,全国粮食供应就有了保证。因此,“保护产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品种,这样才能使粮农增收,提高其种粮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20.
县级粮食流通体制如何彻底摆脱“大锅饭”模式,切实扭转长期以来政企不分、企业管理落后、经营不善、财务亏损不断加剧的状况,是我国粮流通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根据中央、省、市近年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南县粮食局积极探索县级粮食行业深化粮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南县粮食局积极探索县级粮食行业政企分开改革,1998年下放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人财物管理权,2000年又组建县粮食油购销总公司,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从最近我们对南县组建粮油购销总公司及其运作情况透视,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实行县粮食(油)购销总公司集团化经营管理,是当前县级粮食流通体制深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确保宏观管住、微观搞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