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琴  胡凯 《海南金融》2010,(6):12-15
按照传统观点,在本国货币遭受投机攻击时,中央银行的典型做法是提高短期利率来捍卫货币和汇率制度。但批评者认为,提高利率会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容易引发信用恐慌和产出减少。通过建立一个基于马尔科夫变换的世代交叠模型可以发现,利率被提的越高,汇率波动率也会随之相应增加。当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维持汇率稳定的可信度下降时,投机者就会发动对本币的投机攻击。最后在外汇储备耗尽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权衡得失后不得不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2.
王霞 《甘肃金融》2002,(11):7-9
与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相联系的机构设置问题,近年来在业界引起了不少争论.争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职能应该由中央银行统一承担(以下简称为"统管制"),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把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去,另设专门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下简称为"分管制").  相似文献   

3.
国际游资的投机攻击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投机商从商业银行系统购得远期合约;第二阶段,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要么通过远期合约,要么通过即期—掉期交易进行对冲。国际游资攻击之时,往往是流入国金融风险聚集到很严重之时,国际游资的投机攻击毫无疑问会触发这种风险。本文以一个简化了的两期模型对中央银行对投机冲击的反应及随后的均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看,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做出反应.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上灾难备份的模式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网络恶意攻击乃至恐怖袭击的时有发生对当前中央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在建立自己的灾难恢复计划。  相似文献   

6.
曾因率先开办个人委托贷款而名噪一时的民生银行已接到中央银行口头叫停的通知. 一位业内人士称,曾风闻中央银行有意叫停个人委托贷款中的"多对一模式",因其涉嫌集资.而更多的观点是,委托贷款业务的开展抢了信托公司的饭碗,自然非议众多.  相似文献   

7.
发展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体制 关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主流观点认为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经营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彻底分离,使得责、权、利较为清晰;同时也要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力,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庞大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案件防范工作,构建防范的长效机制,是摆在中央银行分支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央行系统案件的案发特点、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案防理论观点,对如何构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案件防范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未来学者认为中央银行制度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从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成立以来的履职情况看,中央银行的主流职能是实施货币政策,即采取可行的措施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心是保持币值稳定,这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通行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的不同,再附加一些相关的政策目标,如推动增长、增加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以保持汇率的稳定,等等.虽然不同国家中央银行所处的履职环境不同,具体职责互有差异,但其工作特征始终未脱离主流职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目的是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长;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具体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有以下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学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观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2):28-29
人民币汇率与热钱问题,就如同这个季节骤变的气温,仅仅一个多月前,经济学界还在讨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等。但现在,多起事实在明确证明:人民币汇率开始"双向波动";国外热钱流入我国的速度明显放缓,潜伏国内的热钱也在逐步撤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所谓"严重低估",而且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分析,还有高估之嫌,以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为由逼迫人民币升值缺乏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并不是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的结果,人民币升值非但不能解决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问题,反而会成为促使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推手.鉴于上述原因,破解前述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之间恶性循环的对策,绝不能是人民币无休止地升值,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名义汇率高估,影响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当局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下调人民币汇率,使之向实际汇率咽归。在其回归的过程中,振幅不宜过大。下调方式宜在频率适度的条件下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5.
在利率体系中,其准利率处于关键地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之前,理论界普遍将法定利率视为基准利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国债利率市场化属性的进一步确认,我们不能再用一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基准利率去判断和评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资产价值,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为金融创新工具的开发、定价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人民币升值可以替代通货膨胀吗?如果可以,定量的替代关系如何?在综合使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后,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抑制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但其效果决定了升值不能成为抑制通胀的主要工具。另外,通过模型我们还揭示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国内物价的上涨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金流分解法的思想,通过推导浮息债定价的理论模型,结合报价利差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浮息债报价利差的两个决定因素:一是定存利率和市场收益率的相对涨幅;二是加息预期的扭转。研究表明,只有在加息的中段和加息结束之后,定存浮息债才有资本利得;同时,在减息尾声,定存浮息债也有不错的资本利得。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4-2018年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MLF利率与隔夜利率对贷款加权利率、商业银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利率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MLF利率对贷款加权利率和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较大,隔夜利率对金融市场利率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鉴此,应利用MLF利率调节贷款加权利率与商业银行行为,利用隔夜利率调节金融市场利率与金融市场波动,当两种利率的调节效果收敛接近时,再最终确定唯一的操作目标利率.  相似文献   

19.
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计量涉及两个重要环节:风险计量方法和风险参数设计。其中,风险参数设计主要指如何构建利率冲击情景,包括关键利率选择和冲击程度。目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提出的200个基点标准利率冲击法,但这一简单的冲击情景远远不能解释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利率冲击情景以准确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成为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参考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运用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历史数据,探索构建了以国内利率环境为基准的利率冲击情景,为准确衡量国内银行真实利率风险水平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货币体系下,缺乏超国家力量判断与监管单个国家汇率定价的合理性,评判一国汇率合理与否并对其进行干预的外来力量主要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本文以美国财政部出具的《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为基础,考察作为单个国家美国对他国汇率定价合理性的判断与调整要求是否对他国汇率具有影响力。通过统计观察和计量分析,本文发现,美国对他国汇率操纵的指称未能有效影响被指称国的汇率。因此,本文提出,仅靠单个国家对他国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判断与调整要求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汇率错位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在此背景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将更加迫切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