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荣 《经济问题》2007,1(9):80-81
一、邓小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思路 (一)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这说明,农村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当时对于保证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制度的缺陷就日益凸现,目前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0年来,神州大地处处呈现出活力迸发、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梁万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资金和劳动力而居于首位。同样,科技进步也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5.
马武刚 《经济导刊》2011,(6):106-107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它“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30多年改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经济在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极分化和生态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6.
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制度缺失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显现;再加上涉及农村的土地、就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缺失,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1.土地制度因素。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相对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土地制度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缺陷是由于所有权的空位,集体本身…  相似文献   

7.
刘立 《技术经济》2000,19(9):23-25
一、传统体制束缚是吉林省县域工业相对滞后的深层原因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吉林省县域工业经济体系 ,带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吉林省的县域工业体系 ,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 ,系建国以来我国经过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逐步建立起来的传统的县域工业体系 ;另一部分 ,系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兴起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型的县域工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就。但是 ,和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省区进行横向比较 ,吉林省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截至目前,1979年后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以渐进方式进行的,并在这种渐进的改革过程中越来越明确地加强了市场机制作用。它既区别于以往历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区别于目前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上述特点表明,它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10.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代之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造成了俄罗斯和越南经济的严重衰退.为了振兴经济,两国政府先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并采取了不同的改革道路.我国在经济改革前同样也是一个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并且与两国在地理位置的临近,改革背景与两个国家十分相似,研究两国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时的得与失,对于我们找准政府的定位与明确政府职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齐君 《广东经济》2012,(12):36-3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这个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之路,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其中最重要的制度成果,就是建立起并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迈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在新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商业信用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信用逐渐恢复,充分认识到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可以通过对商业信用的规范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了商业信用票据化。商业汇票就是商业信用的合法票据。一、商业汇票在经济中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起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新的结算制度,即支票、本票、汇票和信用卡。允许票据在经济主体之间使用和流通。尤其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年锐意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但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替代国制度,给应对反倾销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文章试图从法律、经济和政治等多个视角透视这一问题,以揭示其实质,阐明其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资源配置、利益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随时都发生着变化。因此,提出与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无疑是1个重要问题。一、我国产业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中看,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产业政策组织机构不合理。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产业政策组织机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行政性机构。这种机构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的流转直接受到政策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对农村土地流转持有不同的政策。改革开放前,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采取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只强调土地保障功能的单一制立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立法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在强调土地保障功能的同时,开始遵循和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从而实现了由单一制政策向双层制政策的转变。在城镇化进程中,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处理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坚持和完善新双层制政策,对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可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新中国建立初期,选择了以公共供给①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曾经取得空前的成功,也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1978年,我国的经济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但是,否定计划经济不等于能够否定计划经济时代所创造的经济基础。因此,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创造的公共经济基础是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建国初期,我们还缺乏管理经验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当时苏联的做法,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特征的计划管理体制。虽然这种体制能够保证国家高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迅速实现重点建设目标,但是,由于它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不承认计划经济必须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也就捆死了企业的手脚,使它们失去了活力。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实际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规模远比五十年代宏大,经济成份、经营方式和对外经济联系也比五十年代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