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土地报酬规律的再认识,结合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疏理了土地报酬规律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我省土地整理活动的实践,提出了遵循规律、增加投入、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正在开展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作,黑龙江省是全国五个试点省之一。黑龙江省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从试点项目看具有四大特征:一是试点项目类型齐全,包含了基本农田、一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二是空间分布合理,农业用地代表性强,东部三江平原、中部丘陵地带、西部松嫩平原都有项目;三是地市覆盖率高,全省13个地市中有9个地市有试点项目;四是体现了地方特色,试点项目在黑龙江省的垦区和贫困县有分布。总体看,试点项目具有代表性、科学性,能够全面反映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特征,有利于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作在全省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很大的工程,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项目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衡量土地整治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之一,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以商洛市的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冈市村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各地推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村庄土地整治实践;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村庄土地整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现有的村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武冈村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武冈选择村庄整治模式的原则,并分析了武冈已选择实施的模式;研究结论:应从武冈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武冈村庄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议引入占补"平衡机制"和"增减挂钩"机制作为武冈村庄整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重要主题,而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依靠土地整治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总体战略框架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成为"三化"协调发展中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性质等,教学内容可进行优化重构,分为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工程和土地整治管理三部分,其中以土地整治的分项工程为主体;实践内容主要是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分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图件的绘制及土地整治项目报告的编制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农村土地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因此,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的农村土地政治问题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人地和谐的目标。我们要切实的掌握整治区域的人地关系,从客观关系入手确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新模式。我们这篇文章侧重分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的重点,并介绍了完整的土地整治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4)
山西省矿区土地面积大,破坏严重,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文章从矿区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及已有整治经验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原则,重点探讨了矿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空间,本文在介绍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九龙坡的改革,得出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未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平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等损害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必须要尊重、保护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在整治中要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农民财产权的内涵及构成,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土地财产权受损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而提出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对策,包括以级差地租为经济杠杆,保护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及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中土地增值收益须“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非农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凸显,是否能合理利用土地已经直接影响着城镇及农村建设及农民收入的增加.适当又合理的进行土地整改,不仅合理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解决好土地问题就是加强国家基础的基础,是强基、固基之举,既是底线思维,又是战略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发展全要素的现阶段,包括对以乡镇为基准单位的域内国土资源规划、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居住改造、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乡土文化建设、一二三产业发展等。进一步全面发展乡村要素,应充分挖掘乡镇域内的资源禀赋与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域内主导优势要素耦合辅助发展要素,对闲置、利用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结合外在政策动力激活域内乡村发展内在动力,从而形成经济、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良好效益,进而实现乡村要素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乡村振兴策略,从乡村要素出发到推动乡村内核动力促进全要素发展,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生产环节多、建设周期长、参与方多等特点,不论是哪个环节与主体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工程的质量缺陷,甚至会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应切实的搞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工作.本文首先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现状进行探讨,其后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具体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概述中日低碳商店发展现状,着重比较中日低碳商店的评定标准及其特点,指出我国低碳商店评定标准存在适用面窄、层级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现行立法对征收农民集体的土地具有明显的国家强制特征,土地征用补偿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补偿并非针对土地所有权,补偿标准就低不就高,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并没有公认的补偿原则,暴露出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存在根本缺陷。因此,文章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在立法上应当对土地所有权予以补偿,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多样化,设立独立的征地补偿费评定机构和征地纠纷调解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权属认可度、生产便利度和和谐发展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工程对切实保护国家耕地、节约集略利用土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全面展开,但整治工程内容繁多,招标投标混乱,缺乏监管,导致工程投入资金不足、数量不够、质量不合格,在此情况下,采用原有的土地整治方式就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程潜在功能.要高效优质地实施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路径,使整理出来的土地能够实现其应有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尽管湖南省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了人居环境,但同时也成为了腐败高发区。我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域腐败呈现出涉案人员级别高、涉案金额大、涉案环节多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督措施严重缺位、管理权力过分集中和管理人员存在主观思想问题等五个方面。结合湖南省现状,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项目整治原则和管理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机制、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和加强管理人员廉政教育有利于预防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腐败。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型背景下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与保障机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并以此构建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在界定农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根据各类土地整治与流转模式特点,构建土地整治、流转与农业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互动、统筹"的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整治与出租流转模式、村集体主导型农业附属设施配套整治与转包流转模式、家庭农场主导型农田设施完善整治与租赁流转模式、企业主导型农业产业配套整治与入股流转模式和科技引领型绿色生态整治与多元流转模式5种类型。最后,为保障土地整治流转耦合模式的顺利实施,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方参与土地整治;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丰富多元现代农业类型等方面,提出助推中国农业转型的保障机制。通过创新土地整治与流转的运作模式,为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和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