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29个省份的农户问卷调查,基于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分析农村民生类、生产类、公共安全类和环境保护类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地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新疆522户农村居民、366户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重要性加权法对城乡居民满意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就其异同之处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乡居民对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意度值处于3.1625到3.7414之间,总体上基本满意,但满意度并不高;新疆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共性的评价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等偏“硬”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高于公共卫生医疗、基础教育等偏“软”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意度评价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关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文化娱乐方面城乡满意度值及排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相似文献   

4.
在气候灾害的应对和救援中,政府提高生产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是减少受灾损失、防止农户"因灾致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湖北省10个县(区、市)1115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的需求特征与其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就现状而言,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别突出、整体不足的特征,农户对水电路基础设施恢复等灾后保障性服务以及保险定损理赔等协助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而对病虫害防治、农机维修等一般补救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低;就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而言,户主为男性以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兼业则显著降低了这一需求强度,户主投入风险感知程度高和较高的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较弱,而产出风险高的农户则表现出较强烈的需求;总体而言,农业依赖型农户的这一需求强度更大。为避免盲目供给,政府应为农民优先提供他们具有迫切需求的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诸如发挥保障性功能的基础设施恢复等,并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的气候灾害脆弱型农户进行重点和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5.
农户对水稻科技需求优先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0 %以上的农户当前最需要的农业科技成果有三类 :第一类是新品种 ,第二类是新肥料和新农药 ,第三类是新的栽培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种植规模和不同家庭年纯收入的农户的第一科技需求均为水稻新品种 ,他们对次要的科技需求有所差异。具体来看 ,农户在水稻生产中需要的前 1 0项技术分别为 :高产品种、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优质品种、病虫害精准预报、病虫害精准防治、复合肥、生物农药、有机肥、平衡施肥技术、肥料减施技术 ,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种植规模、不同年纯收入的农户对前 1 0项技术的需求的次序有所不同。从农户对科技需求的优先序来看 ,加强对水稻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生产机械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民生服务的供求矛盾已成为中国近年来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欠发达地区对民生服务的需求尤为突显。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户的调查研究,主要就农户对民生服务的满意度与需求度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民生服务供需均衡矩阵对政府供给和农户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列出了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民生服务需要供给的优先序,进而为政府提供了相关政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域农户减灾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西鄱阳湖区域51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以旱灾和洪灾为例,从农户视角分析减灾需求率和减灾需求模型两个层面,研究农户减灾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鄱阳湖区实地情况首先利用优先序聚类分析表明,资金需求最为优先迫切,其次是政策、信息、技术、劳力。进而根据减灾需求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农业劳动时间比例、交通便利是显著影响其减灾需求的变量。依此提出政府主导农业减灾体系建立,加大资金对减灾的支持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本文利用TOPSIS方法和差异系数法测算2006年至2014年间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差异化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提高,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高。据统计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支、城镇化率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因此,要实现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需求反馈机制、成本分担机制、监督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考评问责机制等实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先进技术的采用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生产能力,提高棉农收益的根本举措。文章以新疆棉农棉花技术需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研判棉花技术需求的优先序。结果表明:新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施肥是棉农急需的技术;而农户在技术选择的过程中受文化程度、技术获取渠道、机械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广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加大棉花技术培训绩效、创新棉花生产技术服务模式和加强棉花技术推广支持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户对棉花生产技术的认知与需求,优化棉花生产服务模式,推动新疆棉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机制框架,重点阐述供给端的财政制度改革脉络,并采用549万个服务设施点位大数据信息,测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三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分布、均等化程度和边际受益归宿。结果显示:第一,新时代以来,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翻倍增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但整体上区域差距呈缩小态势,非均衡现象在逐步改善;第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事实上践行了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的地区受益更大,基础教育供给表现出更加偏向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本研究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设定农业科研的先后次序(即农业科研优先序)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设定农业科研优先序的含义、角度、基本步骤、以及设定农业科研优先序的方法和方法选择。藉此,可对西方经济学中科研优先序研究方法概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出提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来源、支出水平、贷款经历、社会关系、土地规模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水平等变量对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应该适当扩大试点的数量和规模,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而促使农户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途径,获取农业生产资金贷款。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采用AF方法,从经济设施、社会事务和人居环境3个维度10个指标,以2020年县域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燃气供给、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四个指标短板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间短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间十分不平衡,薄弱县问题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由高到低依次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牧区县、陆地边境县、民族县、脱贫县和生态县,粮食主产县、棉花主产县、一类革命老区县的公共服务短板问题不突出。本文建议,开展全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估;实施公共服务薄弱县提升工程,对牧区县、陆地边境县和民族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给予重点帮扶;实施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振兴工程;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引导市场与社会多元供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建设“城乡数字大脑”,推动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获得。  相似文献   

14.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以湖北省和湖南省实地调研数据为例,研究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专家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及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农户耕地块数、灌溉劳力机械等投入成本、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项目信息公开程度、政府是否合理引导农户参与、地区差异等变量影响显著,其他因素不显著。其中“政府是否合理引导农户参与”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农户耕地块数”和“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地区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小。研究结论:针对显著和影响程度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荣 《南方农村》2014,(11):75-78
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方法对影响村民自治参与意愿的主体性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收入水平、教育年限、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自评管理技能水平、闲暇时间和公共服务意识程度均对农户自治参与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且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的影响程度最大,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的农户也更有可能参与社区自治管理,闲暇时间多的农户相对于闲暇时间不足的自治参与意愿要高。所以通过改进制度设计,降低村民参与自治管理成本,同时利用社会资本等工具,使得个人行动目标的实现来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效率以及开展农村教育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微观福利视角,探究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以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11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宅基地置换政策了解度、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情况4类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有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差别化引导和推动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强化宅基地置换政策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宅基地置换效果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东地区农户的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进行了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与当地富裕程度呈正比,即越富裕地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越旺盛;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强度逐年提高,且越富裕地区需求增速越快;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等对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了解农户贷款需求,创新农户贷款产品和服务,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增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时期应坚持惠民、富民方针,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积极推动消除贫困工作,让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人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优先向贫困人群提供,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医疗费用过高是造成许多农户陷入贫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单产潜力和科研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粮食单产潜力和科研优先序研究《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研究》课题组 ̄①粮食是用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食物需求的,粮食生产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扩大播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只有不断提高单产才能在播种面积不扩大甚至...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测度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农民福利,揭示农民福利的变动机理与原因,期望对当前的理论争论提供新的启示,并对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与拓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测得农户整体福利指数为78.3025,表明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增进了农户整体福利;(2)从5大子系统的福利效应来看,最明显改善的是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公平感知状况居中,就业发展与家庭经济状况最不明显,这与农户福利诉求存在一定偏差,表明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尚存优化空间。研究结论:增减挂钩政策应围绕变政府主导为农民自主、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注重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