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额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香港贸易统计,1950年内地与香港贸易总额2,043百万港元,至1984年增加至95,100百万港元,三十四年间增长了45倍多,平均每年递增11.96%,其中内地向香港出口1950年为783百万港元,1984年增至55,753百万港元,增长70倍,平均每年递增13.37%;内地从香港进口1950年为1,260百万港元,1984年增至39,347百万港元,增长30倍,平均每年递增10.65%。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央对香港采取正确方针、政策,内地对香港出口有较大发展,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进一步加快。一九五○年内地对香港供货只有1.42亿美元,一九八三年增加到53亿美元,三十三年增长了三十六倍,平均每年递增11.6%。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发展,供港商品结构也在逐步变化。五十年代初期,内地供港商品基本是农副土特产品,至七十年代末,即一九七九年开始,工业产品的总值便超过了农副土特产品。据香港海关统计,包括纺织、轻工、石油化工、五金矿产、机械仪器等五大类工业产品所占内地对香港出口总值比重,一九七八年为43%,一九八三年上升为63.46%;绝对金额由4 5.36亿港元增至271.75亿港元,五年增近五倍。目前,我们已有一大批商品在香港市场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如  相似文献   

3.
一自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来往和技术交流迅速发展,1986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创历史的最高纪录,并出现了一些十分可喜的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双边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根据香港当局的统计,1986年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总额达1405.49亿港元,较1985年的1201.75亿港元增长了16.95%,创历史的最高纪录,占香港对外贸易比重25.44%。这是继1985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连续两年超过了美国,跃居香港对外贸易的首位。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后,西德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比较快的。1950年西德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9.8亿美元,1980年猛增至1,929.3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96倍,每年平均增长16.5%。同期,进口贸易额则从27亿美元增至1,880亿美元,即增长了近69倍,每年平均增长15.2%。这一增长速度比西德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快得多,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西德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50年,西德只占世界出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省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步伐,从1978年到1982年的四年间,出口贸易额增长了一倍,平均每年递增19%左右。1983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出口仍可完成17亿美元左右,将比1982年增长8%以上。近几年,我省对外贸易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党和国家采取了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是继“金砖国家”后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节点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土贸易往来频繁,如今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也日益密切,2013年中土双边贸易额约22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土耳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土耳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Trade Map数据,2001-2013年间,土耳其农产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由4141.7百万美元和2345.0百万美元增至16767.7百万美元和13210.1百万美元,分别增加了3倍和5倍,其农产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平均每年约在1.74%左右。但是目前中土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其规模与双边总体贸易规模不协调、贸易失衡、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中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 二次大战后的25年,常常被人们标榜为自由贸易的“黄金时期”,在此期内国际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从1950年起至1973年的24年间,世界出口贸易值从603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平均每年递增约10%,高于同期工业6.1%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如此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归功于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它富有成效地使多边关税得以大幅度减让,现在工业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  相似文献   

8.
浅论内地与香港贸易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两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祖国对香港各方面的支持,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特别是自1979年我国实行开放、改革以来,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广泛迅速发展,这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和香港的繁荣稳定都起了重要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祖国的四化建设需要香港;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本文仅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  相似文献   

9.
过去华润以香港业务为主,陈新华上任后,华润的口号由“立足香港、背靠祖国”改为“立足香港、面向祖国”。其内地业务的投资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34亿港元增至2006年的339亿港元,累计超过900亿港元。2006年华润集团内地、香港及海外业务营业额所占比例分别为66%、31%和3%,占公司经营盈利的比例分别为78%、20%和2%。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徽经济建设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安徽在全国较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1979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9%,去年达270亿元,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安徽坚决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方针,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较快.出口增长率高于工农业生产增长率,1979年以来,出口商品收购额平均每年递增17%,自营出口额平均每年递增94%,去年出口商品收购额的45%实现了自营.地方外汇进口从1980年开始由省直接进行.目前,完徽已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成为新兴的外贸口岸.  相似文献   

11.
<正>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国民经济的雄厚的物质基础。1964年以来,随着巴西国内政局的巩固和稳定,使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可能。1968年至1974年,巴西政府先后通过大量引进外资与技术,大举借债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措施,促使经济以10.1%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发展,一时被称为“巴西经济奇迹”。在巴西经济奇迹中,对外贸易起了重要的作用。巴西进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主要是1964年以后的事,从1964年到1978年对外贸易总额由26.93亿美元猛增至252.90亿美元,增长9.4倍,其中出口总额由1964年14.3亿美元跃增到1978年的126.51亿美元,增长8.8倍,每年平均增长率约17%。同期进口总额由12.63亿美元增至136.39亿美元,增长10.8倍,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9%。随着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进口方面,机器设备本来一直居于首位,1964年占进口总额的24.4%,以后仍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丹(麦)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很快。丹麦已成为我国同西欧发展经济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中丹两国于1950年建交,30多年来,两国贸易关系不断发展,根据我方统计,五十年代两国平均贸易额仅500万美元,到八十年代头四年两国平均贸易额为1亿多美元,即在三十多年里两国平均贸易额增长了20倍。1982年中丹两国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为1.8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125%,其中从丹麦进口比1981年增长237%,对丹麦出口减少5%。从丹麦进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我购买了四艘6.4万吨级散装货船、冰激凌生产设备和化肥等。对丹麦出口减少,主要是世界性经济衰  相似文献   

13.
<正> 据港府统计,1991年头十个月,内港贸易总额为4029.2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内港贸易额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则从1990年的30.8%上升到1991年头十个月的32.2%,中国大陆仍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过去多年,内地已成为香港转口和进口的最大市场。虽然现时美国仍为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但自1989年以来,港产品出口到美国的货值逐年减少,相反,出口到内地的则稳步上升。至1991年头十个月,美国及内地市场分别占港产品出口总额的26.7%和23.4%,而在1986年,这个比重分别为41.7%和11.7%。若按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内地市场将有可能在1992年取代美国而成为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毗邻港澳,现管辖中山市和南海、顺德、三水、高明等一市四县,面积5,496平方公里,人口355万人,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10亿元。佛山市是1972年经贸部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综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十三年来,全市收购、自营出口年年增长。1972年收购19,890万元,1985年增至108,986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4%。1972年自营出口收汇5,120万美元,1985年增至21,900万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2%。十三年来,出现三个增长高潮。第一个高潮是1972-1975年,每年平均递增20%;第二个高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8年-1981年,每年递增24%;第三个高潮是今年开始的,今年收购、自营  相似文献   

15.
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历来非常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广泛发展,这对两地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关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作用,笔者已有另文论述(见本刊1988年第2期:《浅论内地与香港贸易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作用》),本文仅从内地与香港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一些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世界各国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逐年上升,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与新加坡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双方的经济合作正在继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前景十分广阔.自新加坡驻我国商务代表处成立以来,双边贸易额由1980年的9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27亿美元(由于受世界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1986和1987年的贸易额有所下降)。我国同新加坡的贸易领域很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一、两地贸易2011年1~8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1828.4亿美元,同比上升31.4%,占内地对外贸易额的7.8%。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为1726.0亿美元,同比上升31.2%;自香港进口为102.5亿美元,同比上升35.7%。2011年8月内地与  相似文献   

18.
地处鄂西北穷乡僻壤的竹溪县,落后的经济决定了该县财力的贫脊与脆弱。摆脱这种“吃饱尚且不能,何谈经济建设”的尴尬局面,根本的措施在于开发山场,振兴经济,广僻财源。 一、竹溪县财政收支状况 一是财政收入起点低。1950年全县财政收入仅1万元,到“六五”末期的1985年,财政收入仅404万元二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1994年与1950年相比,增长1900余倍。其中大幅度增长的为“一五”时期,增长8.4倍;“七五”时期增长3.7倍。1994年财政收入比1985年超出1502万元,九年增长371.8%,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19.
贺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的25年,是一段德中经济关系成功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25年内,德中贸易额增长了28倍。1972年,德中贸易额才10亿马克,1996年,两国贸易额达到288亿马克,创历史最高纪录。 1972年,两国建交极大地推动了德中关系的全面发展。早在1957年,德国经济东方委员会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定了促进双边贸易的协定。但直到两国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坚持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和逐步改革外贸体制的条件下,同日本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从贸易上看,1985年,中日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4.4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29.1%,比1980年增长78.7%,平均每年递增10.5%。从1981到1985年的“六五”期间,中日贸易总额合计为569.8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293.7亿美元的四分之一,比1976到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