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新动力何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两大支柱。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黄冈是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成员.建设"两型"社会要求黄冈不能走传统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工业化道路,而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电子商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工具,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必将促进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黄冈市应大力做好电子商务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以促进黄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趋势.所谓"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而言的.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指出,"牧童经济"是一种资源高消耗、废物高排放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他形象地比喻说,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就像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大量地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弃置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或"垃圾箱"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200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1 58万亿元,约合1.4万亿美元,却消费能源约16亿吨煤、2 5亿吨石油、2亿多吨钢材、8亿吨水泥,其消费量大于GDP总量比中国多2倍的日本(石油除外)。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过量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据1997年世界银行测算,中国仅空气和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40亿元。按经济增长的三个来源(投资、消费、净出口)测算,2003年投资的贡献达到70% ,消费的贡献仅为30%左右,可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消耗…  相似文献   

5.
陈伟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82-8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升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增加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深入准确认识当前两化融合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对今后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江西省两化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江西省后续经济发展中两化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不同,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源不足,环境容量变小。与此同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得到广泛的认识与识同,要求发展中国家走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走传统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工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发展是支撑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尽快赶超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基础,然而,在全球减排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约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未能摆脱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工业化以来出现了资源高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摈弃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特点,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绿色经济"是一种不损害环境、不过度消耗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发展与生态双丰收的经济,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希望。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理解"绿色经济"的内涵,明白"绿色经济"的意义,最终寻求"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是按照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的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减缓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经济总量的继续扩大,资源和环境硬约束将持续加剧。我国需要通过采取结构升级、总量和强度调控、自主创新和布局调整等措施,减缓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低效率的消耗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1.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忧虑,也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后果的直接反思,主要针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基本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因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未来中国继续以这种模式来发展经济,必然会给资源环境进一步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事业保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张爽 《商》2014,(19):106-106
世界经济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带来严重的全球环境、生态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代价也是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税收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创造过辉煌农业文明,并正处于新兴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口大国,经过3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工业文明主导的文明体系。但是与此相伴的,是我们付出了昂贵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代价,面临着潜在的环境危机。因此来说,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循环经济模式已是当务之急。”采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中心主任齐建国告诉《财经界》记者。  相似文献   

14.
环境审计是对环境政策执行、环境规划管理,环境项目决策、环境资金投入及效益等情况的审计.目前,中国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总量大幅度增加,资源环境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压缩性、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已经凸显,因此.加强环境审计是追在眉睫的一项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平衡失调、资源短缺以及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指出加快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环保和健康需求的产业经济形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矛盾的根本途径。绿色生态经济强调在生态系统可承载范围内挖掘资源价值,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文章首先论述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建设绿色生态经济的内涵和价值,最后提出新时代开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的有效路径。建立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基础上的绿色生态经济是实践绿色发展观的前提,有助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使我国的污染治理积重难返,产生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两型社会",寻求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之路,应从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法制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这也是严峻的环境污染数据对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势必将不断增加,工业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发展的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保障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尽管工业发展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与提升潜力。一、近年来工业发展的能源消耗及变化趋势相对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  相似文献   

19.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在选择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突出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特色,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工业化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科技与生产力,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保护、治理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