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难忘义工们     
曹燮 《开放潮》2004,(9):13-15
2001年9月,福州长乐市来了两位员工陈建玲,陈松玲,她们是姐妹俩。妹妹那年才21岁,她们从报纸上看到赛岐孤儿院缺人手后,姐妹俩从长乐赶到福安赛岐,并打算长久在孤儿院服务。当余祖亮按每月300元的员工待遇给刘燕玲,陈建玲,陈松玲发工资时,她们却怎么也不要。她们对余祖亮说:“我们前几年在外地打工也赚了些钱,我们来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救助弱小的生命。”员工中像这样不计报酬的还真不少,当她们得知余祖亮为此而耗尽了数百万元家  相似文献   

2.
梦想的力量     
李鸿 《西部人》2005,(1):65
第四代猴王六小龄童儿时和二哥小六龄童感情最深,可惜二哥17岁时患白血病,临终前六小龄童哭成泪人。内向和幼稚的他痴痴地问:“哥,你到天堂以后,我怎样才能见到你呀?”二哥留下最后一句话:“你真正演好美猴王的那一天才能看到我。”演好美猴王可是二哥的人生大梦啊!为了这句话,为了二哥这个未完的梦,六小龄童常常梦见自己在演美猴王。在父母的教导下,他苦练猴戏17载,终于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全世界播出率最高的电视剧,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观众。梦像神舟飞船的高核能燃料,推着六小龄童登上猴戏的天堂。他的…  相似文献   

3.
张继武 《当代陕西》2002,(10):15-16
我和朱显发有着近20年的交往,有过两次六年共事的经历,后一次我当乡党委书记,他当乡长.我们分别仅9个月他便去了,随着我住了三年零一个月的办公房一并交给6月9日那场大洪水.  相似文献   

4.
我于1922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梁上的独立家屋里。家境贫寒,童年父母双亡,靠当放牛娃甚至乞讨度日。 1933年红军来了,我去要求当红军但不收我。唯一的理由是“年纪太小(11岁),走不动。”可我要不当红军,只有死路一条,便“赖”在这个部队里。白日黑夜行军,淋着雨,赤着脚,走山路过河流,不知摔了多少跤,像个泥人,拼命紧跟在部队后面。有个炊事班长对我很好,每当宿营,给我弄饭吃,找地方睡觉。这样跟了三天,终于收下我在连部当勤务兵。 过了一段时间,我被调到营部当勤务  相似文献   

5.
距离百姓最近刘湛深为人低调而又谦和,第一次见面他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能不能不要写我?"他这样说,"我没有什么贡献。15岁时下过乡,在农村吃过苦遭过罪,不过也挺好。之  相似文献   

6.
10颗黄豆     
新月 《西部人》2004,(12):50-51
我10岁生日礼物是一小碟煮黄豆.那天中午一放学,就看到案板碟子里放了10颗黄亮亮的豆子,好香!   “丫,这豆子是爷爷特意给你过生日煮的,还放了酱油,快吃吧!“说着爷爷便捏起一颗送进我嘴里.……  相似文献   

7.
侯伯文 《当代陕西》2011,(12):12-13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二哥,是我的好哥哥。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大学工作,直到去世。他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我国西部的教学、科研事业。 我二哥被誉为“中国的骄傲”,我无权评说,但我可以肯定:他绝非英美教育的成果,他完完全全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陈宇家今年的“年”没有过好,丈夫和二哥大年初一就走了,他们是腊月二十八凌晨跟运菜的车到达吉林老家的。丈夫回到支撑他们全家生计的辽宁大虎山,二哥又回到他的谋生地天津。  相似文献   

9.
陈宇家今年的“年”没有过好,丈夫和二哥大年初一就走了,他们是腊月二十八凌晨跟运菜的车到达吉林老家的。丈夫回到支撑他们全家生计的辽宁大虎山,二哥又回到他的谋生地天津。  相似文献   

10.
“您说:‘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是党员,救助患者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能够理解您,因为我知道,您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尽心尽责的白衣天使。”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  相似文献   

11.
阿强 《西部人》2003,(9):18
1968年在兵团当知青排长的时候,有一个叫云梦的初中小女生,下乡时她才16岁,大大的眼睛长得特别漂亮,又会唱一嗓子好京剧,由于长得特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大伙都管她叫“小铁梅”。连队里好多大男生暗中喜欢她,她总是把这些人亲切地称呼大哥、二哥、三哥,对我则不然,从来都直呼其名。正因为她在知青中的年龄最小,我常把一些较轻的活分给她干,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对我产生好感。当时知青的伙食很糟,凡改善伙食都实行配给制。而每次改善伙食时,她都以吃不了为由,把她那份拨给我一些,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只好在食堂躲着她。一次,我分配她在家…  相似文献   

12.
庄子美学实际上是生命美学。庄子困于尘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超脱,便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庄子美学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人的生命自由和快乐。文章试图从虚静之美、天地之美和德充之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孙广法 《当代陕西》2006,(11):40-41
“我参加过上百次的抢险救灾,亲眼目睹了生死存亡的场面,对我来说,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个人的生命太重要了,那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我的职责就是提着自己的脑袋去挽救工友们的生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明阳在梦     
陈克 《中国高新区》2009,(5):124-125
说实在话,当初离开报社,除了明阳我还有很多的选择。只是,当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正是芒果成熟的时节。我从未看见过这么旧这么大的成群成片的芒果树,更没有看见过这么旧这么大的成群成片的芒果树挂满了成熟的芒果。风猛烈地吹着,那是无数果实在空中赶集,那是色彩演奏的金色华章,拥挤的生命共同献出浓烈的色彩而取得了空间的胜利。这是一个从故旧中转出来的新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严峰 《东北之窗》2008,(Z1):106-107
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实施50周年,而1月13日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102岁的生日。周老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后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全国文字改革,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并于1958年秋季进入全国小学课堂。从金融经济到语言文字,周有光的转身可算是"完美"。周老曾开心地说:"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上午 10:00 晴 在从北京到太原的飞机上,我与邻座一位70多岁的老者交谈着,他是典型的太原人,生在太原,长在,加上这次到北京他一共离开过4次太原。在到太原之前,我对太原的印象是迷糊的,虽然以前也到过太原,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尽管,老人给我讲了太原的历史、太原的发展甚至太原的几届市长,但还是没能帮我形成一种叫做“太原印象”的东西。还是眼见为实吧。  相似文献   

17.
夜访从文墓     
如果把凤凰行视为一次文学之旅的话,沈从文墓是非去不可的了。白天我就去过,山脚下市声一片,人声嘈杂。想到从文先生是个澹泊的人,我便突发奇想掉头走了,打算要夜访从文墓。 华灯初上时,踩着沱江边的石板街踽踽行去,脚步声有一种空旷的水意。手里拿紧了买的那一打黄菊,眼前不由得浮现所看过的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这方水土这方人,揣摩着这方水土是如何给了作家一副悲天悯人的心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6日这天,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收到一封感谢信.感谢信出自油田劳动服务总公司福利工厂19岁的残疾员工王彧"……我有先天残疾,出生几天就被亲身父母抛弃,是养母张家青收养了我.我出生时即患有脑积液残症,左腿发育畸形,将近四岁才会走路,是医学上诊断长大后'非呆即傻'的重残病人.19年前,面对数次手术的失败,面对今后必将面临艰难的生活,曾有多位医生好心地劝说当年只有25岁的养母张家青将我送到红十字会,生死由命.但养母没有放弃我.19年来,为治好我的病,她倾家荡产,家庭破裂;为抚养我,她承受了外人不可想象的艰难……19年,在她善良仁爱的怀抱中我长大成人,成了一名中专生,今年10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油田黄立功总经理亲自指示,让我成为一位企业员工.如果说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一次生命是油田母亲张家青给的,那么我走向人生社会的第二次生命是油田党政领导给的.感谢我的善良的母亲张家青,感谢油田领导,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一路走来》这部人物传记,真正地使我的心悸颤了。 《一路走来》所提供的,是一个人六十年中真实的屐痕和真实的心路历程。从农村到工厂到军营到机关到商海,主人公任世德经历了苦难也得到过温馨,遭遇过死神的逡巡也经历过爱的抚慰,遭受过包括牢狱的冤枉也得到过正直和良心的仗义。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透视着六十年社会生活的阴晴雨雾,涌动着生活底层的清流和浊水。主人公终于坚守着作为人的正义正直善良这些最基础的品质,从而能够在他六十岁到来时说一声:我  相似文献   

20.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Z1):138-138
迟尚斌的老父亲87岁病逝。很多人不知道,九年前,他曾"被逝世"一次……2009年12月13日,迟尚斌的老父亲走了。87岁。高寿。当天下午,迟大哥打电话告诉了我。然后说:"我把老父亲经历跟你说说,你给老父亲写个悼词吧!"当时我正在参加一个读者俱乐部的迎新联欢会。于是,我开了小差,找了间空房子,听他说他的老父亲,我记录。回到会场,正是《爱的箴言》——"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孤独留给我自己……"生命代谢,老去新来,大抵都是这样。我不由得想起我英年早逝的父亲。刚刚走进春天,他就永远地走了,走进那个永远的孤独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