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政府行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区际经济良性发展,但也可能由于寻租费用等,妨碍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区域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通过对比政府在"无为"的策略下和在"积极主动参与"的策略下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分析,突出强调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在交易成本的分析指导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政府能更好地承担这一角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雪梅  温威 《乡镇经济》2009,25(8):65-67
在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进程中,部分产业在不同区域间从高梯度向低梯度进行转移。西江产业带区域间产业转移给流域带来了经济正效应和环境负效应。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标准,提出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行区域政府合作,建设生态化的产业集群,运用公众参与机制进行监督管理,促进西江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区域产业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干预难以避免,干预下的负面效应使产业转移缺乏效率,为此,必须深入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认识政府制度创新对干预所致的负面效应的矫正,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培育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经济的形成与区域资源禀赋、协作分工、成本、政府参与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等要素密切相关,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是集群经济得以长期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叶琪 《新疆财经》2013,(6):38-45
在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我国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渐成规模,并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较为明显的梯度性态势,由此也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年-2011年我国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把这些地区划分为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和极弱竞争力五种类型,且这些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区域圈层性等特征.为促进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的优化,本文提出:强化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合性;培育各省区特色核心竞争优势,引导产业竞争力合理布局;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整合凝聚区域竞争力;促进中西部地区主动参与更大空间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产业转移现状与转移产业中的农民工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认为产业转移对农民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也为市民化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新机遇,转移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农民工市民化。因此,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全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营造良好的产业承接环境、加快区域产业转移、增强中西部承担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的能力,协调区域人口流动、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加快政府制度改革与转变企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谢丽霜  陈颖 《改革与战略》2011,27(12):61-64
产业转移对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都有有利的一面,对这种有利性的高度认同和追逐,是产业转移得以发生的利益基础。与此同时,产业转移又是一个利益在转出区和转入区之间的调整和再分配过程,由于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区域产业转移在实践中的推进必定要面临多重利益矛盾的困扰。文章认为,为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应强化国家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和推动,建立区域协商互动机制,探索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转移新模式,恰当定位和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国政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36-40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转移方和承接方企业的行为选择,以及在博弈双方政府作用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算例和实际案例对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转移的实现有赖于博弈双方的初始投入成本、超额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比例等因素,在政府作用机制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增加区域产业转移的实施概率.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悦胜 《南方经济》2002,(10):50-52
本文综述了理论界对高科技产业政策合理性的理论争论和融合,概括了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政府产业政策的依据,及其扶持发展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创新沟域经济建设模式,对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顺利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房山区南窖沟域深入调研,总结并阐述了在煤矿产业退出后,该沟域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构筑产业基础;依靠文化创意推动,培育产业融合关键节点;实施生态工程带动,优化人居环境及调动内外因素积极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实现了沟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尽管如此,南窖沟域面临经济下滑趋势、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历史遗留事件未能有效解决等问题。应继续加大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产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以促进沟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自2005上实施产业转移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与不够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地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市场机制的特征和作用出发,指出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不完善性.广东省产业转移中应集市场机制、政府和企业于一体,通过对目前广东省产业转移存在问题的剖析,指出当下...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之间点对点合作来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是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重要形式,但现有的文献很少对这种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不同于以往文献从产业的视角,本文考虑到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新近发展起来的异质性企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广东合作产业转移园的调查数据,通过直接观察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迁移行为,来分析这种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这种产业转移政策对异质性的企业具有选择效应: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那些投资规模大或用地面积大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相对于部分迁移的企业,整体迁移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由于这种选择效应的存在,政策对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的迁移影响有限。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迁移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隋广军  唐丹玲 《改革》2012,(6):18-25
由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以及进行减灾投资的能力和动力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无论在何处登陆,台风对欠发达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高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台风对基础设施的破坏,而这又阻碍了产业转移。因此,台风灾害会从多方面扩大地区经济差距。从趋势上看,台风灾害对广东省的总体破坏在增加,并且其破坏主要来自个别台风,这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经济差距。政府应在减灾投资上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推广巨灾保险,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并提高科技抗灾投入。  相似文献   

15.
李达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48-156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化解农村金融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提振供应链参与主体参加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心、协调参与者积极性是农村金融的一大难题。基于有限理性情况,利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主体(农户、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相关扰动,分析影响均衡解的因素,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主体中,农户一般处于利好位置,有限理性条件下,履约性较强,倾向于最愿意参与合作;核心企业策略选择与其预期收益和其他两方主体参与意愿成正向相关,策略弹性较大,其可控性和可调节性相对较强;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机会成本最为敏感,短期看来,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可能获益较低。针对以上结论给出相应建议: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是农户积极参与的关键;核心企业具有较大的收入灵活性和可控性,应承担协调农民和金融机构参与共同帮助农村振兴的任务,政府需采取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6.
刘兰 《特区经济》2012,(5):69-71
从长期来看,汇率变动必将改变国内资源配置的方向,进而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重点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指出中国要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坚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并且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entrepreneurship to development ha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recent economic and policy debates. Using panel data from the Indonesia Family Life Survey over a long period (1993–2007) marked by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isis in 199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on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in micro-entrepreneurship, while accounting for corruption as well as institutional and infrastructure quality. Larger urban households that have greater financial and social capital, and/or whose members have an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edu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Corruption at the local parlia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levels reduce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while higher-quality formal institutions and infrastructure boost entrepreneurship. The period is marked by a rise in participation in 2000, but communities that experienced a loss in well-being due to the crisis were less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micro-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8.
罗明新 《特区经济》2012,(1):218-220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理清社会资本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社会资本通过推动物质资本投入、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替代或补充正式制度等形式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用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社会资本不足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的多种不利影响。政府作为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主体,应通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发挥现代社团的规范作用、拓展与延伸区域协作网络等措施,大力培育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聂延庆  马思  卢萌 《改革与战略》2012,28(4):110-1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贷款规模增长的爆发性、平台使用效率低、违规关联担保多发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扩大等。文章提出明确政府的职能和定位、明晰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政府应作为理性信用担保者参与项目运作等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路径和办法,以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环境审计监督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公众作为资源环境的所有者,是当之无愧的环境线索发现主体。文章通过对长春市333位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意愿及方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了解到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意愿较强,但较多出自于对"小我"利益的关注,缺少监督环境审计的大局观与责任感;由于公众对环境审计了解不够、对参与环境审计顾虑较多以及政府开设的环境审计渠道不畅等原因的存在,目前社会公众未能很好地参与环境审计监督中来。政府应当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多样化参与平台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信心与可行性,以恰当履行社会公众作为环境线索发现主体的职能,提高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中国环境审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