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国债的思考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王兵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好.同时兼有回报率高,流动性强的特征。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以来,为国家筹集了大量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1992年,尤其是1993年的国债发行...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与国债发行市场概况 1979年以来,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我国发行了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等一系列国债。这一时期,国债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债作用也不断强化,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发行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1998年~2000年国债资金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 1.51个百分点、1.96个百分点、1.65个百分点。国债资金与社会保障支出、出口退税相结合,1998年~2000年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36个百分…  相似文献   

3.
今年可称得上是国债年,从年初开始差不多每月都有新国债推出,国债发行规模也较往年大幅度增长,据有关消息说,目前已发行的六期国债已近1300亿元。今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将达到1952亿元,比1995年增长26.98%。国债即国家举借的债。为了平衡财政赤字,筹集长期资金,平抑通货膨胀,保证重点建设等,各国都普遍采用国债的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在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连续几年直线上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济界人士说,国债发行的规模扩大表明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加大,国债作为筹集重点建设资…  相似文献   

4.
刘安萍 《广东财政》2003,(12):58-58
国债是国家为筹集资金而依法发行的有价证券。我国从80年代初恢复发行国债,国债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债的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债实际发行数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657亿元,年平均增幅达24.24%。时至今日,国债规模己逾16000亿元,由此引致出以下问题:如何看待我国国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国债制度的改革薛誉华一、国债发行及国债规模改革开放初,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以及财政赤字等原因,国家财政不得不在1981年发行了48.66亿元的国库券,当时数额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此后,随改革的深入和相关理论认识的提高,国债发行额便一直调整...  相似文献   

6.
国债、国库现金管理在货币市场的功能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短期国债的发行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交易品种。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债发行规模实行年度额度管理制度,国债年度发行计划作为国家预算的一部分上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在全国人大会上提请审议,一旦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  相似文献   

8.
发行国债为国家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兑付国债是保证今后发行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发行工作还是兑付工作,都具有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工作量大,手续繁锁等特点,发行工作宣传的力度、兑付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国家债券信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薛颖 《中国金融》1994,(5):44-44
发行国债券知多少?薛颖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已连续发行了14个年头。14年中,共发行了6种国债券,它们是: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6个品种。其基本情况如下:1.1981年发行的国库券,年利率4%,主...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国债发行市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为保证凭证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发行、交易等方面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国家应出台国债发行、交易方面的管理性法律。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对代理凭证式国债发行、交易的金融机构的条件做出明确规定,由当地人民银行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对进入和退出凭证式国债市场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进行审查,用法律法规规范国债市场秩序。各承销机构要严格按照承销任务进行发售,要实现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系统内的纵向联网,基层分销点可采用“联网销售”的方式进行公开销售,满足投资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易、兑取变现的要求.严禁超发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从国债筹融资功能。协调功能.定价功能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国债筹融资功能:国债发行,销售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功能:货币政策措施.时机选择,国债发售时间和价格。国债利率定价功能:国债收益率.国债发行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等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如何鉴别国家债券的真伪问:请谈谈我国国家债券发行的基本情况及其构成要素。答: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14年中,已经发行了6种国债,即: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国债。其中国库券、保值公债、国家建设债券都发行了实...  相似文献   

13.
短期国债可以同时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使用,其独特的功能是其它金融产品无法替代的。我国在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后,虽然发行额度逐年增加,发行方式、发行手段不断丰富完善,但始终没有解决一年期以内短期国债缺位的问题。到2006年末,我国国债存量达到35.568亿元,短期国债只有1.340亿元,占比不足4%。而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市场资金配置、债券市场流动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都需要我国大量发行短期国债,增加短期国债占比。可以说,短期国债的缺位已经制约了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金融宏观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从海南省国债发行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海南省国债热销的成因、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债的三大功能与作用条件高文武今年国债计划发行额1,000多亿元,接近于13年来国债发行的总额。国家规定,从今年起,弥补财政赤字不再采取向中央银行透支方式,而是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所以,在今后几年内,国债发行额度可能会居高不下。因此,探讨如何发挥国债...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储蓄国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意识弱化。1995年,为解决储蓄国债发行和兑付渠道不畅、国家信用被冒用的问题。我国成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公司”)。中央国债公司的成立,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的国债营销系统.改进了国债债权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向国债承销团招标发行国债是国际主流实践,国债承销团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发行,将其中标国债分销给最终投资者,对于促进国债发行,保障市场秩序至关重要。因此,国债承销团管理制度在国债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国债管理需要平衡好“保障国债发行”与“支持货币政策实施”目标,权衡的结果使得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演变出两类典型模式,即以英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财政部主导的债务管理办公室模式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主导的管理模式。本文从国债管理目标、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及其框架等维度,对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债管理体制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国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国债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芸 《新金融》2023,(5):52-57
面向国债承销团招标发行国债是国际主流实践,国债承销团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发行,将其中标国债分销给最终投资者,对于促进国债发行,保障市场秩序至关重要。因此,国债承销团管理制度在国债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国债管理需要平衡好“保障国债发行”与“支持货币政策实施”目标,权衡的结果使得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演变出两类典型模式,即以英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财政部主导的债务管理办公室模式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主导的管理模式。本文从国债管理目标、国债承销团管理体制及其框架等维度,对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债管理体制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国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国债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企业投资国债方面有特殊的财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在税务处理方面做了进一步规范。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发行主体是国家,具有极高的信用度,具有风险性小、安全性好、流通性强、收益稳定等特点,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企业在国债投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调整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凭证式国债发行从财政的角度分析,国债的主要职能是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赤字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通货发行、举借债务的方式弥补亏空,其中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发行政府债券具有迅速、灵活、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各国政府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法。从金融的角度分析,国债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金融机构和私人持有的主要金融资产之一。基础货币的发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越来越依赖于国债市场。在很多国家,国债的市场利率往往被作为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而成为中央银行关注的目标。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