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沿线建立高速公路有线广播系统,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发布信息组织救援、疏导车辆、人员紧急调度的有力手段,是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应急措施之一.在正常运营状态下,可作为信息发布系统的一种补充手段,灵活地传递公路养护施工状况或交通信息等.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特点和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交通的咽喉地段。高速公路隧道具有道路相对狭窄、行车视线能见度低,地貌环境复杂多变、易遭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特点,而紧急事故疏散困难、紧急事故难以控制、救援人员专业性强和牵扯面大、隧道无值守人员等则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点。以往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和火灾造成的惨痛代价和教训不难想象影响隧道行车  相似文献   

3.
江苏连徐(连云港--徐州)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交通工程的一部分,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通过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紧急电话等外场设备采集交通量与速度等交通信息、能见度与路面状况等环境信息、紧急事件信息,经预置算法处理,辅之以摄像机图像监视,获取交通状况、环境状况及紧急事件,产生交通控制方案,通过可变情报板和可变限速标志发布交通诱导信息和限速指令,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高速、高效运营.监控系统数据类型包括低速数据、语音数据(即紧急电话通话信息)和图像数据(即摄像机视频),需要根据数据特点和外场设备的位置设计数据传输模式,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为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紧急电话系统是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驾驶员提供一个直接呼救求援的专用通讯系统,而紧急电话分机多数设置在空旷及雷电频繁出现的地带,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故设计这类系统在满足基本的性能指标前提下,在可靠性及防雷设计等方面尤其需引起设计者的注意,同时也提醒工程施工人员在高速公路上安装机电设备时,切不可忽视可靠接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隧道联动控制方案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极为关键一部分,它是监控计算机综合分析隧道内交通运行状况、环境指标状况或接收到隧道内火灾报警信号后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而设计的一系列程序。其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运营或事故的应急处理效果。隧道联动控制方案主要涉及隧道图像监控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电力监控子系统(含通风、照明控制系统)、交通控制子系统(含车检器,可变信息标志、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标志、横洞指示标志等)、隧道有线广播子系统等,所有系统即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主要对206国道改造工程北斗至清潭的2个主要隧道和其中的重点路段实施监控。整个系统包括:紧急报警处理系统.隧道环境流量检测、通风照明控制、闭路电视监视.紧急电话、有线广播等若干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路段机电系统需要改造升级,本文介绍了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隧道机电监控系统中火灾报警、闭路电视、监控信息传输系统、监控分中心软硬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为改造项目立项以及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张石高速公路化稍营至蔚县段隧道监控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交通检测、火灾监测及自动报警、视频事件检测及本地控制等子系统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方案,为其他类似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改造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隧道区域的智能隧道管理系统,是高速公路智能化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对隧道服务管理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设备的布置与设备功能的需求,为智能隧道管理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营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性化管理的普及,公共有线广播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包括站长室、会议室、收费亭,收费广场等场所)和隧道内,为其提供各种公共广播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的公路隧道投入运营,隧道内机电设备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降低电力能源消耗,国内多条运营高速公路隧道纷纷出现"有灯少开或不开,有风机不转"的现象,为行驶在隧道内的车辆人员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本文通过介绍几种新能源的供电方案,然后与采用节能设备后应用实例对比,总结出隧道节能在高速公路的具体应用方法,对隧道节能起到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专网紧急电话系统已在我国高:速公路实施应用十几年了,它曾在提供紧急救援、保障高速公路畅通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电信营运商在公路沿线布设了基站和直放站,信号覆盖沿线,甚至隧道和一些山区盲区、也可以通过与电信营运商协商达到信号全覆盖。且移动手机在人们的普及率非常高,通过手机报警已是目前人们使用最多的方法,专网紧急电话在高速公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本人认为在新建的高速公路上已无硌要再建专网紧急电话系统,它的历史使命已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以其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高的显著特点,成为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和重要运输通道。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高速公路投资管理部门收回投资的工具,是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高速、安全和人性化服务的手段。紧急电话系统作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为保障公路运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国不少地区公路两侧的紧急电话,利用率在逐渐降低。为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营维护费用,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等资源,特别是2005年10月,交通部的一纸公告、一个文件决定完善修定公路紧急报警设施设置的意见,局部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33)中“公路两侧应设置紧急报警设施”的条款内容(第9.0.6条第1款第15行)和其条文说明,原则上取消紧急电话系统的设置,将高速公路呼叫中心再次提到高速公路设计、建设和管理者的案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在建高速公路中路段、隧道及收费站三大部分的视频监控系统。本工程以视频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为主要传输设备同时结合了高清网络摄像机,构建了一整套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系统整体技术方案,简述了系统网络建设的背景及系统原理,根据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功能要求及建设方案,其技术方案满足业主单位要求,本项目的实施为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参考,充分体现了信息发布系统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良好服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也在逐步完善,并且朝着网络智能化方向发展。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以为监控人员提供更直观、更具体、更清晰的交通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监视器、大屏幕拼接等后端显示设备直观清楚地了解重点路段摄像机覆盖区的路面信息情况。在高速公路逐步成网建设的新形势下,监控系统也逐步呈现出网络化,逐步从单点监控扩展至路段全程监控或区域监控;从本地监控拓展为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图像传输也将从模拟传输处理逐步拓展为数字化传输处理;传输方式也逐步走向网络传输,同时图像的存储将从模拟化的存储拓展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存储。  相似文献   

17.
持续增加的高速公路交通量需要管理者实时掌握路网运营状况,并在紧急情况下实时做出快速的决策。本文针对此情况提出了基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OD数据推算的高速公路旅行时间计算出全线平均行车速度,依据相关标准得出公路交通运行状况,为长期负责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经济评价分析等方面的相关人员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计算方法,为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8.
公路紧急报警设施是保证用户及时准确地向公路管理部门报告公路上发生意外事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尽快处理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措施。自高速公路诞生以来,紧急电话系统作为机电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一直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行而设计、实施和使用,其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造价也逐步降低,应该说多年来紧急电话系统在高速公路事故报警及紧急救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为满足高速公路营运单位对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需求,通过构建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系统,实现机电系统维护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对高速公路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统一智能化管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实现可靠、高效、低成本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建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故障自动感知、自动申报、机电设备信息直观地全面展示、设备运维智能专家库支持、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化等功能。通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机电系统运营、维护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设备故障,并以最快速度排除机电设备故障,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网络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给高速公路所有车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各机电管理系统在做到技术先进的同时更要做到运行稳定,而要确保所有机电管理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前提则是具有一个结构科学合理、运行稳定可靠的供配电系统本文主要对泉州晋石高速公路的隧道供配电系统供电方案优化过程及投运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