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产品的季节差价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弄清楚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客观依据,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正确贯彻国家在农产品购销价格方面所制订的价格政策。本文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些意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农产品季节差价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在季节间的不相适应农产品的季节差价是同一种农产品(等级质量相同)在同一市场的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2.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若干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民收入用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最综合的比例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集中地体现着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间、人民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正确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不仅如此,我们知道,作为国民经济中最综合的比例之一,积累和消费的  相似文献   

3.
<正> 商业价格是商品在流通过程的价格,是商品价值实现过程的价格。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商业价格存在着收购(进货)价、调拨(供应)价、批发价、零售价等不同形式。这些价格相互间的关系,既表现为商品流转各环节的进销差价、地区差价、调拨差价、批零差价,又表现为贯串于流转全过程的质量差价、季节差价以及新老产品差价等,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处理这些差价关系,是建立合理的商业价格体系的任务。本文试对商业价格体系改革中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商讨。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是商品价格体系的組成部分。不同商品之間的价格关系,构成商品比价;同种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个不同环节上的不同价格形态之間的关系,构成商品差价。本文就商品差价問題談谈我們粗浅的看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商品差价的形成及幅度是由国家有計划地規定的,它不仅要符合价值規律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社会主义其他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各个生产部门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这种情况也必然同样存在,所以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从原始公社崩溃以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劳动者不再为剥削者而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的性质改变了,工资的性质也改变了。工资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了剥削者同被剥削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因而工资亦不再是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着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整个社会同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工作的各个工作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经济关系,首先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集中表现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三者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但亦存在着矛盾。因此,实行商业经营责任制必须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乃是全面落实经营责任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和检验经营责任制效果的重要标志。如何正确处理?其办法就是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说的:“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这就是说,当三者之间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上,必须首先服从国家利益。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局,是前提,是实行商业经营责任制的根本目的所在。怎样才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存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后伴随着资本运动、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生产过剩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通病,其存在着质的差别,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对抗性矛盾的定期爆发,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剧对工人剥削在生产力领域的最直接表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潜在掘墓人;社会主义生产过剩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阶段性现象,它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完善而自行消除。  相似文献   

9.
蒋达 《江南论坛》2000,(10):36-36
所谓经纪人,是指在买卖双方间充当介绍人而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农业经纪人队伍,这个活跃在田间与市场,以推销农副产品为业的社会商业群体,是搞活农产品流动的重要市场中介,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一、农业经纪人的基本特征 1、市场导向性特征。农业经纪人一般是从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中分离出来的。他们通过一定时期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实践和闯荡,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地区之间价格差价、批发零售差价、季节之间的价格差价,以及销售渠…  相似文献   

10.
数字消费是消费在数字场域中的扩展与延伸,反映了生产关系数字化时代化的演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消费内蕴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样态:人的存在与物的存在、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人的发展与加速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尽管在内涵与表征上不尽相同,但其都是资本逻辑在消费领域作用的结果。因此,消解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数字消费矛盾,必须透过现象探究矛盾产生的根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主体性”弱化“数字拜物教”、以“民族性”涵化消费主义、以“人民性”钝化加速主义,不断释放数字消费的巨大潜力,满足人民对数字消费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新时代数字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邓 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独创性的重要理论。邓小平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应不应该搞市场经济 ,能不能搞市场经济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围绕这一课题 ,马、恩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 ,私有制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相联系的商品货币关系也将随之消亡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将被全社会有计划的生产所取代 ,根本不存在市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商品经济存在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独立的私人所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虽然仍存在着社会分工 ,但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不再属于私人所有 ,它是未来社会惟...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民公社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反映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农业扩大再生产速度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关系,反映了农民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公社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对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对于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的新的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人民公社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合理布局,是当前我们进行经济调整,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工业与农产原料地的矛盾,搞好综合平衡,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改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利用各地区的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各地区的消费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中的问题,就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同农产原料基地和产品消费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生产资料(主要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是归社会公有,而后者则归个人私有。由于这个区别,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存在着某些不同的规律。这里所以加上“某些”两字,是由于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普遍地存在着从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商品货币等类关系,因此在这两种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所有制不同,这些共同规律的表现形式多少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我国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为开端,进入全面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时期。20年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历程,就是农产品计划形成价格机制逐渐解体,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价格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直至最终建立农产品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基本框架,都与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确立密切相关,这是20年农产品价格改革四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显着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价格是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它反映了工农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国家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反映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就本质上说,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关系。它是调整国民经济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重要杠杆之一。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中,必须十分重视价格调整,保证国民经济调整、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级差地租作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农产品中“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一经济范畴。学习和运用这个理论,对于制定和执行党对农产品的价格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流通所遭受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建立科学的农产品流通风险机制,既是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农产品流通的自我行为,必须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正确处理管理者和微观经济主体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建立起适应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形式和渠道,达到高效化、权威化、协调化,国家有宏观调控能力,地方政府有管理手段,微观经济主体有经营活力,渠道畅通,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19.
从消费者对价格改革所持有的比较消极的态度看,产生的心理根源主要有三点。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虽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在其性质和范围上都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商品经济关系,但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一些基本内容必然存在。如商品和商品交换、货币和货币职能以及价值规律等等。这种商品关系及其内容必然在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反映出来,并制约、调节着一切消费活动。首先,我国消费者的一切消费活动都必须在这种商品经济关系中进  相似文献   

20.
价格工作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借助各种先进的方法、手段,正确制定价格政策以驾驭和推动经济发展.后者指运用价格杠杆,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