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由于2013年前中东地区250万吨/年的低成本苯乙烯将投放市场,全球苯乙烯市场正在走向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继续小幅增长。已达11733万吨,增幅为3.9%,全球有4套新建装置投产,分别为扬子石化-巴斯夫的60万吨/年项目、广东惠州大亚湾的80万吨/年项目、巴西石油公司及其合资公司的52万吨/年项目以及朱拜勒联合石化公司的100万吨/年项目。分地区看,南美和中东、非洲地区的生产能力增长最大,分别为12.6%和10.2%。预计2006年全球乙烯的生产能力将新增389万吨,截至2010年共有2500万吨左右的新增能力,届时全球乙烯产能的增长将超过需求量的增长,装置的开工率将有所下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及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的减少,使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达到1.693亿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使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五年上升,200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6.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高硫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到4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保持在1/3.原油进口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份额降低到45.2%,这是自1997年以来对中东原油依赖度最低的一年.中东和非洲原油占进口总量的3/4以上.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至555.64万吨.2007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战略石油储备进油的需要将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裂化和脱硫能力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装置和油品结构调整正在改变炼厂供应格局,增产石脑油将减少汽油的出口量,增建加氢装置将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经济低迷、乙烯新增产能投产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2009年世界乙烯产能达到1.33亿吨,需求量为1.12亿吨,装置开工率为84.2%,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占需求量的13.4%。中东地区多数项目推迟投产;中国和沙特乙烯产能增长迅速,地位进一步巩固;装置规模和集中度继续提高,2009年全球266家乙烯生产厂的平均规模为50.0万吨/年,同比增长4.0%;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仍是乙烯生产的最主要力量,2009年世界十大乙烯生产公司的产能总计6121.8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46.0%;中东地区成本优势十分显著。未来5年世界乙烯产能还将稳定增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东北亚将成为世界乙烯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占全球乙烯市场需求比例将由2000年的21%增长到25%,中东将由7%上升到16%,北美将由33%降至24%。具有原料优势的中东地区以及具有市场潜力的亚洲地区大量乙烯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必将导致亚洲、北美以及西欧地区一些竞争力差的装置永久性关闭。  相似文献   

5.
环球潮汐     
亚太地区成为化学行业投资热点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些专家认为,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原料丰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10年,亚洲在世界化工市场需求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4%提高到38%,远远高于北美的22.6%和西欧的24%。在该地区,中东由于其廉价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跨国化工公司投资热点。美国化学市场协会估计,在2010年前,世界新建和扩建的全部新增石化产能将有50%出现在中东地区。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拟扩增VCM产能日本三菱化学公司计划将其在日本水岛的氯乙烯单体(VCM)工厂产能提高5万吨/年,在2005年11月份达到40…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2月11日—2024年1月10日国际印度石油扩能项目推迟完工2023年12月12日,印度石油公司(IOC)宣布,该公司帕尼帕特炼化扩建工程将推迟一年多,至2025年年底完工。由此,该项目成本增加10%,达3623亿卢比(约合44亿美元)。该炼油厂产能将从目前的1500万吨/年扩大到2500万吨/年,并增加一套45万吨/年聚丙烯(PP)和其他下游装置。  相似文献   

7.
徐海丰  陈华国  石卫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48-56,112,113
2010年,全球炼油能力比2009年增加约5030万吨,增速放缓。亚太地区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比例从2009年的27%增至2010年的28.2%,欧美等发达地区炼油业在复苏中继续调整,西欧地区炼油能力继续下降。全球炼厂总数达到662座,炼厂平均规模从2008年的653万吨扩大到2010年的666万吨。随着国际油价逐步回升,2010年对石油下游产业的投资开始复苏,一些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暂时搁置推迟的项目重新启动,新兴经济体和产油国提出了更多的新建炼厂计划,中东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新建炼厂,非洲寻求外资扩大炼油能力。跨国石油公司继续调整和缩减炼油业务,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炼油资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需求的高速增长和石油产量的有限增长,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原油及油品市场产生影响。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油品需求将超过2亿吨,到2005年将增加到2.6亿吨。2000年中国原油产量预计约为1.6亿吨,原油和油品净进口量分别为2000和3000万吨;到2005年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将分别达到7000和3500万吨。中国缺乏炼油业投资,严重依赖油品进口,可能会带动亚太地区油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增加中国自己的石油进口费用;而外资进入下游业,目前面临产品定价、市场准入和管理控制等一系列障碍。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高度依赖一个地区即中东所生产的石油。与美国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相比,在石油供应保障方面,中国的处境并不安全。  相似文献   

9.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10.
<正>据报道,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共同推进揭阳2000万吨/年南海炼油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华南地区又一大型炼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投产。中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经投产,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也将于年内投产。民营企业的一个个2000万吨/年以上的大炼油项目也在纷纷上马。根据已基本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在国内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新的大型炼油项目仍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地大但物不博,尤其又是一个石油缺乏的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我国石油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占20%,而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已达35%。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不断上升。2000年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过5000万吨,2002年达到7000万吨,2003年预期将达到8000多万吨。据保守估计,到2010年进口将达至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世界甲醇的总生产能力为4797万吨/年,主要集中在亚太、中东和南美地区;总需求量为3680万吨.世界新增甲醇产能正加速向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中东和南美地区转移.预计2010年世界甲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7600万吨/年,而需求量约为5735万吨,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将会加剧.2006年,我国甲醇产能合计为1 344.4万吨,但1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装置占了绝大多数;甲醇产量为874.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968.7万吨,同比增长45.4%.2007年1-5月我国甲醇进口量同比下降58.7%,出口量同比增加9倍,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国内甲醇产能急剧膨胀.预计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2542万~3212万吨/年,产量将达到2033万~2570万吨,而需求量约为1900万吨,市场存在过剩的风险,价格将继续下滑.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来看,我国甲醇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当前在产业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并存,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亚太地区主要石油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其中汽油、煤油、柴油呈净出口状态,主要进口油品为石脑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亚太地区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石脑油需求的增长.2006年亚太地区的石脑油进口量约为90万桶/日,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石脑油进口量将分别接近120万桶/日和超过140万桶/日.2006年亚太地区燃料油的进口量约为65万桶/日,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达到85万桶/日和120万桶/日.2015年前,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需求年增长量将基本维持在75万桶/日左右.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炼油能力的不断扩大,2015年亚太地区的石油产品供需将基本平衡,其中,汽煤柴油的供应仍将大于需求,部分需要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燃料油等产品需要从中东等地区进口.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的扩大将使该地区的石油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从而使亚太地区的炼油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世界石化工业继续处于景气状态,主要石化产品需求增加,乙烯生产能力较上一年增加2.8%.中东地区生产乙烯的原料结构面临调整,全球低成本石化原料开发延伸到北非和中亚.世界石化生产基地继续东移,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石化项目投资持续活跃,拉美地区新兴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引人关注.跨国石化公司并购趋向专业化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2006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从2005年的766万吨跃增到968万吨,乙烯产量达到941.2万吨,比上年增加22.2%,其他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石化产品进口增长幅度下降,出口明显增加.中国乙烯项目的合资建设方式由技术与资金的合作,转向原料与资金的合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跨国石油公司提供了合作机会.预计未来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新的投资重点将趋向于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0.9%的微幅增长以及产量3.2%的下降,2010年的石油产储量则呈现出大幅度的逆转,产量约为7236.9万桶/天,增长近2%,储藏量从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长8.9%,该增幅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世界炼油能力则连续第9年实现增长,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43.6亿吨/年)增加到8822万桶/天(44.11亿吨/年),增加了约100万桶/天(5000万吨/年),产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聚酯工业发展现状1、产能持续增长据英国PCI咨询公司报告,2003年世界聚酯总生产能力比2002年增长8.87%,为4293.9万吨。其中北美增长6.20%,为714.4万吨;南美、西欧略为减少0.2和1万吨,为76.8万吨、371.3万吨;东欧增长18.15%,为71.6万吨;非洲/中东增长6.03%,为110.8万吨;亚洲/远东增长11%,为2949万吨(见表1)。2、美欧等发达国家在非纤领域仍保持较强的优势近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西欧等,已逐步将合纤工业的重点转向发展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上,而不在单纯追求产能的增长。因此,这些原来合纤主要生产国近10几年产能产量增长并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将是石化生产转折之年 据总部在美国休斯敦的化学市场联合公司(CMAI)分析和预测,2007年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需求增长率为4.4%,2008-2010年间的年增长率为3.8%-4.1%,相当于新增需求20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讯     
《中国石化》2013,(7):6
美国石油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由于近两年页岩油等非传统石油产业的飞速发展,今年5月美国石油日产量高达730万桶,首次超过其日进口量726万桶。美国正在逐步削减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  相似文献   

19.
庞晓华 《中国石化》2007,(10):58-59
富产油气的中东地区正在经历着从聚丙烯(PP)净进口地区到全球主要的PP出口地区的转变,不仅如此,中东地区最终还将成为全球PP贸易的主导力量。近年来中东地区的PP进口量逐年下降,2007年有望首次成为PP净出口地区。据总部位于休斯敦的Nexant化学系统公司(NCS)称,2006年中东地区(包括土耳其)的PP净进口量为33.2万吨,比2005年下降26%,预计2007年该地区的PP净出口量为16.5万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同比增长8.8%,达到21838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估计达到56%;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大规模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导致成品油供应增长速度超过需求,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使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45%,至1192万吨,降至7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柴油净出口量创下267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汽油净出口量也由上年的不到5万吨骤增到490万吨;航空煤油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航煤净出口.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得石化原料需求大增,10年来中国首次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80万吨.因民用需求增加,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回升至409万吨,与2007年相当.未来,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的同时,成品油出口也将继续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将使燃料油需求进一步下降,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也将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