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福元 《基建优化》1998,19(1):15-16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多的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00多万劳动力,其中直接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占70%,剩余劳动力约有1200万人。剩余劳动力向何处转移,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和必须考虑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将影响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民工潮的出现也再所难免。多年来,在正确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方面,山东已有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2.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剩余比例大,而劳动力供给仍在稳定增长。由于西部落后地区多是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人多地少矛盾尤其突出。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3.2亩,而西部落后地区不足1.5亩。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多年跟踪调查,在农业生产现有装备水平条件下,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7亩土地,据此推算,则这些地区现有劳动力中有79%的劳动力剩余。  相似文献   

3.
刘爱华 《科技与企业》2014,(19):133-134
农村生产力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后解放的,虽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等待更高层次和范围的解放。本文首先概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对其转移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得我国存在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和职业技术教育不到位是制约其转移根本原因和因素。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富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提高劳动者收益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安农"的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就业,提供所需技能、职业培训,加快和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缓解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育农"的作用,帮助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有助于当地"土行业"的传承和发展。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学模式,办学满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打造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立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伊犁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伊犁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是相当严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伊犁州实际,要以积极培养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开发、利用、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内转、外输、回引为基本转移途径;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农村劳动力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伊犁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剩余比例大,而劳动力供给仍在稳定增长.由于西部落后地区多是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人多地少矛盾尤其突出.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3.2亩,而西部落后地区不足1.5亩.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农民面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城市务工农民收入提高,于是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省内转移以乡内为主,转移劳动力以青少年、男性为主,转移去向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这一过程,存在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减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关键。本文就从相关文献回顾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路径现状,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王妍妍  李亚民 《价值工程》2010,29(16):138-139
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问题是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将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和科学地转移与配置,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歧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我国农民工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社会转型中的特殊群体,对我国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矛盾日益突显,其中由于大量农民工的涌入带来的城镇治安、环境问题,导致歧视问题严重化。文中从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待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玉萍  马丛 《价值工程》2010,29(13):115-116
国家审计局原局长李金华曾指出"中国经济存在马太效应,地区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光伟 《价值工程》2011,30(2):167-168
建设知名劳务品牌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劳务竞争力的关键。论文从市场营销学及经济学角度分析劳务品牌的内涵和特点,探析其对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并结合有关案例提出建设劳务品牌的具体思路,尤其强调要防范劳务品牌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杨鹏程 《价值工程》2011,30(1):146-147
发展大理州农村经济,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大理州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体制创新能力弱、资金缺乏等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大理州自身的特点和近年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更好促进大理州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潘博 《价值工程》2014,(28):102-103
本文以中型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以江苏淮安为例论述了中型城市进行城乡规划的思路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岳世召 《价值工程》2011,30(23):322-323
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到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务农和进城打工的收入差距、进城打工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城镇失业率这三个宏观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农民之外和农民自身都存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制约因素.为此,应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孙亚男 《价值工程》2011,30(2):11-12
本文通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总体来看,劳动力流动并未对城市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不必担心因为流动劳动力的不断增加而导致城市失业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