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路楠楠 《价值工程》2011,30(8):135-135
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本文将予以分析和讨论,并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农村综合改革涉及经济层面更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利峰  王香婷 《价值工程》2014,(31):193-19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惠农任务,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陈塬街道办事处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横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镇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机遇。税务部门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从而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但现阶段农村税收还存在着税收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笔者结合当前新型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以龙口市新  相似文献   

6.
前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上、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忖建设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工作的一条工作主线、推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纲,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端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还将起到带头作用,乡镇企业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带农;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渠道和载体,实现就业带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动力,实现龙头企业带农;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财力保障,实现财力带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实现辐射带农。  相似文献   

7.
安礼奎 《物流科技》2015,38(2):94-95
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农村物流的重要性,针对吉安县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此,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丽水新农村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决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环境,改善农村民生,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1.
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作为农业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劳务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户籍制度、发展城镇经济、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革土地制度、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以品牌战略拓展劳务输出空间的发展对策,促进农民有效增收。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民增收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宏军 《价值工程》2011,30(25):327-328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其收入水平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阐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探讨了制约农民收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重庆市农民新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贯彻落实重庆市委三九会议关于建成2500个农民新村的决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三个差距。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重庆市农村目前贫困人口、贫困村仍较多,城乡差距较大,有必要通过城乡统筹的农民新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布局较零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差、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新村建设中应探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重庆在农民新村建设上已有大量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后续农民新村建设应积极吸取以前新村建设的良好经验;重庆农民新村建设还面临新村选址、资金保障、农民入住、农民退地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论:为有效解决重庆市农民新村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切实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可以开展新农村选址适宜性评价、构建以"地票"交易资金为主体的多渠道融资平台、加大农民新村建设及退地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促进农民入住新村相关办法及退出原有宅基地补偿机制、在新村建设之前与农民签订新村入住协议及退出宅基地复垦协议。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一词高频出现,在全面打造新型的城镇化中,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上。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国民经济逐步发展,现已初步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体系的结构逐渐显现出弊端,急需快速解决。农村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农村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以及农产品销售,它是保证农村物流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和运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农村物流系统结构的不断完善来促进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杨凌杜家坡等村农民素质现状,指出农民素质较低对杨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冯飞龙 《价值工程》2011,30(5):211-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依据和路径,提出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保护开发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等举措,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处。  相似文献   

18.
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兵 《城市问题》2007,(2):45-50,70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引发了庞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的高失业状况.正确认识这种状况,需要运用适当的理论,予以科学的分析.利用托达罗模型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加剧我国城镇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短期内利用新农村建设缓解我国城镇失业压力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加快发展北海农村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与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部署农村信息化建设。北海市位于广西沿海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现代农业、海洋产业是北海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当地农业人口占城市人口70%以上,在北海市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信息化,对加快北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北海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北海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北海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作了概括,分析了目前北海市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北海市农村信息化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任守文 《价值工程》2013,(29):293-294
农村社区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举措,但是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村社区建设有政策支持,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最后还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