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沪市为对象考察了我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西方国家股市普遍出现的“小公司 1月份效应”。但小公司“规模效应”表现显著 ,其中小公司股票在 3月份和 8月份的相对收益率明显强于市场指数 ,而剔除风险因素以后 ,统计数据显示小公司效应几乎在全年大部分月份都有较显著表现。分析上述“异象” ,我们认为 ,中国股市复杂的市场结构和制度背景所导致的小公司股票独特的流动性问题 ,是小公司股价存在持续超额收益率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1997年~2003年沪深两市的A股指数的日收益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相对于其它月份而言,中国股市三月份及一月份存在显著的高收益率,而七月份、九月份则表现出显著的低收益率。文章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A股市场规模效应的检验,发现近四年来小公司规模溢价转变为负,表现出和发达国家股市20世纪80年代后相似的规律,与当前股市机构抱团大市值股票现象也相互印证。本文基于流动性冲击视角对规模效应的变化提供了解释。研究发现,个股的流动性冲击与同期的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流动性冲击对规模溢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样本期内,大小公司承受了非对称的流动性冲击,调整流动性冲击带来的影响后,小公司规模溢价仍然为正。实证结果显示,只要控制了流动性冲击的影响,规模效应并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发现了中国股市存在“高价股溢价”现象,这个结果无法用常见的流动性溢价、规模效应或者账面市值比效应解释。以199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发现中国市场的低价股存在显著的折价,即高股价组合的收益率在统计上显著高于低股价组合,进一步以考虑了风险的夏普比率作为业绩测度,结论不变。最后以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考察,发现在控制了市场因素、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效应之后,高价股依然存在显著的溢价。这种现象难以用市场有效假说解释。最后试着给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5.
吴世农  许年行 《经济研究》2004,39(6):105-116
本文以 1 995年 2月— 2 0 0 2年 6月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和对比三个定价模型———CAPM、三因素模型和特征模型。实证研究发现 :(1 )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账面市值比效应”(BMEffect)和“规模效应”(SIZEEffect) ,但对于小公司则不存在“1月份效应” ;(2 )三因素模型比CAPM能更好地描述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变化 ;(3 )基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是由公司特征决定”的非理性定价理论的特征模型不成立 ,而基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是由风险因素决定”的理性定价理论的三因素模型成立。这些发现说明 ,账面市值比和公司规模这二个变量代表的是一种“风险因素” ,并非“特征因素” ,因此中国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变化取决于风险因素 ,而非特征因素。作者认为 ,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长期的同涨同跌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个股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建模,分别对沪、深股市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及中国股市整体上都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且市场下降时的羊群效应比市场上升时强.羊群效应的不对称性可用行为金融学及其期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CAPM模型,通过使用空间权重矩阵将同行业其他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纳入了解释变量之中构建了一个收益率交互影响模型,并通过FF三因素模型从股票市场中找出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的相关变量作为联动效应变量的工具变量,克服了联动效应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这三种股指所包含的股票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证实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中确实存在收益率之间的行业联动效应,并且联动反应系数大约为0.7到0.8之间。  相似文献   

8.
张婷  于瑾 《经济与管理》2012,(12):41-46
以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沪深两市所有A股、香港和台湾股票市场所有股票为研究样本,利用Fama-MacBeth时间序列横截面回归法发现,中国内地存在"一月价值溢价效应",而香港和台湾市场存在"一月小公司效应";根据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将三大新兴市场的股票分别分成5个组合发现,中国内地投资者偏好高BM的股票,而香港和台湾的投资者更加偏好小公司中的高风险股票;如通过选择息税前利润和GDP增长率作为年终奖金的代理变量发现春节文化背景下的年终奖金可以作为解释"一月价值溢价效应"和"一月小公司效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β异象的存在意味着高β公司有较低的股票收益率,这会降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进而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中国股市β与公司杠杆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资产β与公司杠杆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账面总杠杆率、市场总杠杆率、账面净杠杆率和市场净杠杆率这四个杠杆率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小于零;不同市场状况下资产β对公司杠杆率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下行资产β对公司杠杆率的影响明显大于上行资产β;权益β与市场总杠杆率和市场净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账面总杠杆率和市场净杠杆率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低税率组中多数公司选择了高杠杆而非低杠杆,表现出一定的"高杠杆率之谜",与传统权衡理论不一致,中国股市β异象的存在可以做为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的风险因子.研究结果表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较CAPM模型能更好地解释中国A股市场的股票收益率;中国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存在规模与价值效应,股票(或股票组合)收益与公司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公司账面市值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横截面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1997年至2004年所有A股月收益率进行的逐月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1997-2000年间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此后基本消失;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组合以及同一规模组合在规模效应消失前后月换手率的变化,证实了过度投机是规模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小市值股票的超额收益是对因过度投机产生的噪音交易风险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期间效应,以一月效应为例,并选取证监会行业分类牡的CSRC制造业,CSRC金融业,CSRC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中的上证股票做实证分析,分析其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以及CAMP模型是否适合上海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中国股票市场按发展成熟程度不同进行了两个时间阶段的划分,并运用带虚拟变量的GARCH(1,1)模型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沪市和深市均存在多月份效应;第二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符合经济学解释且与国外一月份效应类似的年关效应和其中沪市表现为四月效应和十二月效应,深市表现为二月效应和十二月效应。由此可见,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是随着股市发展程度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B股市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30年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有效性经历了无数实证研究和检验,有些支持和肯定,另一些则提出了质疑和挑战,甚至认为β对股票的平均收益不具有解释能力,从而宣告这一理论已完全丧失了其有效性。利用B股市场开放后的这段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后的B股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与β值关系的估计值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同时还证明公司规模与收益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周末效应也可称作星期效应,是指证券市场一周中各交易日收益率的差异。周末效应包括两大子效应,即“收益率周末效应”和“波动性周末效应”。西方学者将周末效应与市盈率效应、市净率效应、小公司效应等称为市场异例现象。市场异例导致投资者可以凭借过去信息获得额外收益。投资者根据一周期内各日收益率的差别,在高收益日卖出,低收益日进,从而使有效市场假说(EMH)失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正式盈余公告披露目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计算隐含相关收益率并构造投资组合,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盈余公告信息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相关公司的影响,发现盈余信息在行业内及行业间存在传递性。同时,在控制盈余动量效应和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效应的基础上.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可以认为,这种反应不足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但并未被证实的市场“异象”。交易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此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张雪  徐文强 《时代经贸》2010,(12):160-160
对小公司效应的检验是研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沪市A股200只股票2005~2009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市存在小公司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一、引论小公司效应,通常也称规模效应,是指公司规模与证券异常收益率呈反相关。Banz对小公司效应做了最早的研究,他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为样本,以公司的总市值为标准,把它们分为五个相等的组合,经研究发现,在1936——1977最小规模组合的年平均...  相似文献   

19.
对小公司效应的检验是研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沪市A股200只股票2005-2009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市存在小公司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肖军  徐信忠 《经济研究》2004,39(3):55-64
本文以中国深沪A股股票市场为考察对象 ,分析了价值反转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深沪A股股票市场上 ,以帐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 (B M)、B M GS等指标构造的价值反转投资策略可以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率 ,并且其显著程度因持有期不同而不同。接着 ,作者利用CAPM模型、Fama French三因素模型并引入了协偏度 (coskewness)和协峰度 (cokurtosis) ,构造出多风险因子模型来解释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我们发现 :在经过传统风险因素调整后 ,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效果依然明显 ;CAPM模型无法解释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 ;Fama 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最为显著 ,但对于有些价值投资策略 ,在Fama French三因素基础上加上协偏度和协峰度因子后 ,模型的解释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