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蟒蛇乡亲     
我真的没想到在福建的樟湖镇,人能和蛇走的这么近,几年前去武夷山,看了蛇园.尝了很多蛇的料菜.总以为蛇和人是对立、格格不入的。第一次给我人能和蛇如此亲密接触的震撼,是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1年第11期由马提  相似文献   

2.
11月23日—12月1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展”,130多幅经典摄影作品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高山河流峡谷岩石地理学直观而粗浅的理解。当摄影遇上了地理,一切都不仅仅于此。视觉让位于心灵,震撼超越了美感。地理变成一首安静的诗,灵动的画,一段视觉之外的故事,缓缓淌过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雷与闪电、熔岩与人,大自然最自然的表情恰在那一刻露出神秘微笑,凝固成亘古的记忆。1888年10月,世界上第一本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出版,它有着粗糙、棕色的封面,在第一页上写着这本杂志的宗旨,即让人们更加了解地理。100多年过去了,美国《国家地理》的杂志封面不断变化,也逐渐推出了其他语言的版本——从陈列在展厅  相似文献   

3.
《旅游时代》2013,(7):7-14
(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利用公  相似文献   

4.
在新墨西哥吉拉国家森林的西南边,包括里面的悬崖屋和未遭破坏的岩石峡谷在内,就是国家第一个正式列入保护的荒野,这是一个不允许筑路和其他现代人类一行为侵入的区域。“究其实质,荒野就是一个让自然力量来主宰一切的地方。”本文作者杰夫·瑞尼克说。  相似文献   

5.
书讯     
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时尚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290.00元/册本书共504页,是1888年创立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精心筹划,以20种文本在全球同步推出的摄影集。它汇集了《国家地理》杂志图片库231幅最壮观动人的画面,是110位摄影师的佳作,包括Sam Abell、William Albert Allard、Jodi Cobb、Steve McCurry、Nick  相似文献   

6.
书讯     
《野性大地:地球最后的伊甸园》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策划:北京时尚博闻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06年1月:定价:178元/册本书横跨七大洲,介绍了一些地球上最荒僻的地区,向读者展开了一幅那些基本上还未被人类涉足地区的宏伟画面。尽管人类文明的印记已经遍布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以武强年画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旅游所用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二、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去年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国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已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各地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法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对于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对其进行合理而必要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用作旅游开发等问题,却还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旅游信息化作为旅游产业融合方式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巎 《旅游学刊》2012,27(7):7-8
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质的飞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以及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第一次蒸汽技术革命和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之后,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与IBM近来联合发起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地理研究项目,计划组建世界上最大的DNA数据库,以揭示人类地球迁移史。主持项目研究的是学会驻会科学家斯宾塞·威尔斯博士,他的足迹遍及全球。我们的聊天从他的旅行开始并渐渐深入。“分析原住族群的DNA样本和实地研究是本项目的中心。原住族群血样中的DNA含有上百代而未改变的重要遗传标记,通过这些标记  相似文献   

10.
历时8个月、巡展了7大城市之后,“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终于进入第一阶段的最后一站——上海,上海站展出时间为4月1 5日~5月7日。4月15日,“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如期拉开帷幕,在隆重的开幕式上还同时成功举办了“自有我主张——SONY 华夏人文地理数码摄影大赛的颁奖仪式”,有多位知名摄影专家到场,场面异常热烈,多家媒体争相进行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1.
珠峰被西方人尊称为Mt.tverest,50年前的一次冲击,它第一次被人类踩在了脚下。人类其实不仅仅是征服了世界最高峰,更重要的是征服了自己。每个拿到《Into thin air》(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的人无不是一口气把它读完,那里面所描写的关于1996年珠峰的那一夜.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我刊特此推出中国的六大初级雪山,尽管它们的难度、特点各不相同,但毕竟是梦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坭兴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之一,是特色文化的一个基础,但看现阶段的发展并不良好,不能很好的对其起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对坭兴陶类产品进行设计对其保护与传承与发展有着较强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坭兴陶类产品发展概述,随后简单分析、介绍了坭兴陶类产品设计在新时代下可能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给予设计人员相应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与《旅游学刊》 我看《旅游学刊》 我评《旅游学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学刊》引领我成长欣闻《旅游学刊》1 0 0期 ,作为一名 1 0多年的忠实读者 ,我为推动旅游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学刊编辑部感到骄傲 ,为中国旅游业有这样一份导航灯式的权威期刊感到自豪。回顾起来 ,我与《旅游学刊》的情缘甚笃 ,《旅游学刊》让我有了许许多多旅游学术活动的第一次 ,我就是在这些第一次中成长起来的。早在 1 989年 ,我有幸参与荆州古城墙的保护工作 ,当时的工作思路主要是侧重保护 ,对旅游开发利用认识不足 ,工作比较被动。基于工作需要 ,我专程到湖北大学请教时任湖北省青年旅游学会会长的喻学才教授 ,他分析 ,我们…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和人类世界的宝贵财富,无论任何人和政府都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其中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也应当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这里既包括政府部门出资、出人才和物力来进行直接的保护,也包括向游人进行宣传教育及收取一定的费用。笔者认为,采取按人头收取丽江古城维护费的做法并采取征稽队流动查验  相似文献   

15.
严冰  吴杨  刘哲 《旅游时代》2011,(6):49-51
"什么?世界末日改成4006了,原先不是说2012吗?"一位网友听到梵蒂冈档案室研究员近期最新公布的研究后说,这也是末日猜想的"最新进展"。根据这份"研究",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的半月形窗户上刻着地球毁灭的密码,4006年将会有一场全球大洪水,那年11月1日,将是人类"最后的晚餐"。2012,或是4006,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末日猜想。从1806年英国利兹的"先知母鸡"下了一只"基督来了"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对甘肃酒泉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以及传统民俗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剖析酒泉老城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用于酒泉老城区的保护和利用建议,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及未来发展对策,以充分发挥酒泉老城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持续发展传统商业街区,并对老城区的用地功能和居住用地进行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夏秋时节,人类在雅鲁藏布 江进行了第一次漂流考察。通过这次壮举,人们对雅鲁藏布江及大峡谷的生态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环境正在恶化 在雅漂队员们的印象中,雅鲁藏布江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比他们想象的要大,比长江上游还严重,一些资料记载的生态状况已不存在:分布在江源地区的众多冰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其代表了人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人类的创造(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大自然的创造(世界自然遗产)、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因此,对它们的保护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整个国际社会的使命.可以说,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类以往价值观缺憾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灵石静升古镇,是2003年11月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历史化名镇之一。也是山西省作为北方地区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古镇。盛名之下,一个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新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并且成为目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笔认为,静升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势在必行,就古镇物旅游资源本身的含金量而言。不仅具有可开发的远大前景,而且对推动县域旅游和服务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期八个月的“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巡展,在辗转了七个城市,终于进入本次巡展最后一站——上海站。回顾各站的巡展,美国国家地理凭借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所到之处均迅速形成了一股文化消费热潮。长沙:借国庆东风巡展酋站迎来开门红借着国庆节的东风以及美国《国家地理》这个招牌人文地理杂志的巨大影响力加上长沙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长沙站的火爆在意料之中。据悉,长沙站每天到场的人数平均达到2千多人,国庆七天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