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农民进城 城乡双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长春市约有农村劳动力190余万人, 依照全市目前的耕地面积、耕作水平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只可满足约70万人的就业,这样全市就有约120万人的富余劳动力。土地资源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结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在于加强对转移农民就业前的培训。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一、规划制定背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转的思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以劳动力转移增收为目的,促进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流动起来;二是以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为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定居转移,三是以劳动力转移改变身份为目标,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根本目标是实现富余农民的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人力资源,一定程度缓解了土地压力,提高了农业效率,发展了农村经济。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与土地“藕断丝连”的现状。又导致农村富余人力资源转移非农产业层次低,造成农村“人多、地少、效率低”无法根本解决,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瓶颈”所在。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较多的智力投资,创造条件进行制度创新,以降低农村富余人力资源转移的就业风险,将会更有效拉动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向非农产业的高层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实 《农业经济》2002,(10):35-3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报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加速跨地区流动,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的总体情况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有4.6亿农村劳动力。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经济建设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除进城务工和从事非农产业外,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  相似文献   

9.
观点     
我国实际只需要1.7亿农民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  相似文献   

10.
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 出:“农村富余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的载体--农村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佛山市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战略举措。但是从农村过渡到城镇化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的集体土地、资产的处置、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反之就会阻碍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南海区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搞试点,1993年在全区农村中全面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分析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欠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农民工目前是建筑、采掘和一般服务业的劳动者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非农产业各个领域的辛勤劳动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学者探讨的论题。本文通过探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现状和成因,从法律角度提出关于这些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是九十年代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民要富裕,农村要繁荣,除开发非耕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业投入,走土地节约型农业之路,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创造条件,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现代化产业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存量不断增加,而转移量又小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实行有序的转移,进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齐峰 《农村经济》2004,(9):62-64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对以为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鸣  魏一 《农村经济》2003,(5):63-6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 ,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因素。而且 ,农民劳动力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对城市发展已经做出并正在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一些不完善的制度安排的原因 ,使得农村想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并不能走得出去、工作得好、生活得安心 ,成为了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非农产业与农业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同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精神,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元 《中国土地》2003,(12):11-14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进一步加速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载体和基本要素,是城镇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相关。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土地从哪里来,二是城市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土地的配置、调整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城…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3月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为“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非农产业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