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先华 《经济师》2008,(10):78-79
实现司法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司法公正的科学含义、评判标准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体现,深刻剖析阻碍实现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路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当前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圆满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周密部署。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阶段特征和主要实现途径等重要问题做一些研讨。一、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有序有效有情:解读和谐社会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一科学命题,进一步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为社会有序、社会有效、社会有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房艳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205-20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来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具体分析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发展现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坚持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总结了信访工作实践中成功经验,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信访条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做好企业信访和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罗汉 《经济》2007,(1):95-9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重要思想的阐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努力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友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金永胜  洪东 《江南论坛》2010,(12):32-32,33,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必将通过现实的具体的方法论来体现和落实。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罗汉 《经济》2007,(2):95-9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重要思想的阐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努力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因此,加速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企业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成为企业界的一项重要职责,构建和谐企业可以从以下诸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社会舆论多元化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认识和把握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庞欣 《经济论坛》2007,(3):128-12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首位,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为党和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南。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脉,作为交通客运管理部门,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充分认清发展农村客运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把解决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出行难、条件差等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把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网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和新特点,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沁源是一个煤炭大县,又是一个森林大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度理解、用心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创建的深刻内涵,大胆改制、高标准发展、快节奏迈进,实现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同行,百姓利益同社会发展共享的和谐局面。特别是2008年全县"六大和谐"的提出,为在新时期更高层面的和谐社会创建,设置了一个全面的目标。为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对"经济决定论"的制度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辉 《经济导刊》2009,(7):124-125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经济决定一切”的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特殊作用的会计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样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和谐社会"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会计行业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集全党和全国人民大智慧之命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去研究和把握。从社会学与经济学角度而言,和谐社会应当以公平与公正为目标和评价标准,以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福利增量为衡量指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构建和谐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要解决城乡矛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今后长期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必然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重大变革。作为实现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体制的相应改革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策调整的要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和重要奋斗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最高宗旨的充分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反映。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具备各种条件和要素,而大力发展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非常吻合,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当前企业方方面面的主要工作。同时,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因此,加速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企业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成为企业界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