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 GDP 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以防范银行出观信用风险.贷款损失;隹备的计提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但由于计提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使得贷款损失准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各种操纵行为的工具.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者通过调整贷款损失准备来达到利润操纵、控制风险以及进行信号传递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龙飞  许芳 《价值工程》2019,38(31):19-21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农商银行承担着较大的贷款风险。为提高农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监管部门要求农商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并提倡计提比例越高越好,这与税务部门的税收政策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杨振武 《价值工程》2022,41(10):1-5
本文基于2014-2018年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将贷款损失准备金和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分析风险管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类银行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我国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后,除金融等极少数行业按会计准则提取的准备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外,大部分企业在会计上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都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我国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政策历经多次变更,政策规定的不断变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征纳双方都造成了很多困惑。本文围绕金融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变更脉络,分析现行政策在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金融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上市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IASB预期损失模型是未来我国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必然趋势。我国上市银行在未来两年内应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努力开发制定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软件系统,逐步达到全面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银行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实证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似企业的坏账损失准备金。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不良贷款仍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一、对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规则的监管权力 在一些国家,规则由私营的会计标准制定实体来制定;在另一些国家,规则由议会、财政部或银行监管者颁布。银行监管者可能独立颁布贷款分类条例。监管者通常会被授权执行这些条例。大多数当今的贷款分类条例是在过去十年颁布的,反映了贷款分类制度作为计提适当贷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旨在对贷款资产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反映和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资产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起来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  相似文献   

10.
财会(200)20号为了满足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 (以下简称“上市银行”)会计核算的要求 ,规范上市银行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特作如下规定 :一、上市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本规定 ,其他业务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其补充规定(以下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二、上市银行发放的贷款本金 ,应按实际发生额计量。其中 ,贴现贷款应以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计量 ,贴现票据的到期价值与支付的票据贴现款项之间的差额 ,作为贴现利息 ,…  相似文献   

1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提取坏账准备的思路和方法都有很大改进,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缺陷,笔者认为应规范统一制定标准,对应收款项的损失程度做出合理判断,并在企业内部设立应收款项损失认定机构,由财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具体资产范围 按照《指引》第二条规定,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那么,这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贷款究竟指哪些呢?对此,《指引》第三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说明,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  相似文献   

13.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提取坏账准备的思路和方法都有很大改进,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缺陷,笔者认为应规范统一制定标准,对应收款项的损失程度做出合理判断,并在企业内部设立应收款项损失认定机构,由财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视角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提出银行在运用新准则对金融工具进行减值计量时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对A股上市银行2020年半年报的分析,从减值准备计提、贷款阶段划分及各阶段贷款拨备率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疫情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对疫情背景下银行应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了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加大不良拨备及...  相似文献   

15.
一、贷款减值损失确认与计量第一,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商业银行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些客观证据相关的事项必须  相似文献   

16.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支柱,其信贷安全是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重点内容。现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入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微观层面入手所开展研究的却不多。文章以企业盈余管理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贷款客户的两类盈余管理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借款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股权质押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会正向影响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借款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显著提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数量。为此,应加强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管控,保证银行的信贷安全。  相似文献   

17.
栗岚 《西部财会》2007,(8):32-33
原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制度的不明确性、随意性和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等缺陷。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改进后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明确了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了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等,提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所依据的市场环境和加强上市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以下简称"指南")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核算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从该规定不难看出:贷款损失准备的真实内涵是为贷款的减值所做的准备,旨在当贷款发生减值时,对应冲销其减值。但指南中有关贷款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却未能充分体现贷款损失准备的原本内涵。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资金时间价值观的不同于指南规定的新的贷款减值核算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以下简称“指南”)规定:“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核算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从该规定不难看出:贷款损失准备的真实内涵是为贷款的减值所做的准备,旨在当贷款发生减值时,对应冲销其减值。但指南中有关贷款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却未能充分体现贷款损失准备的原本内涵。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资金时间价值观的不同于指南规定的新的贷款减值核算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各项资产的价值实现与可收回风险日益增大.为规避风险,运用谨慎性原则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日常的对策之一,是对那些可能带来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准备金共八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它们的本质相似,但计提方法和所体现的内涵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