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平 《发展》2012,(12):38-41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规范农村社区管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的必要措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户籍城镇人口”和“统计城镇人口”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均存在较大程度低估。为排除人户分离困扰,本项目从乡村基层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演变趋势和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考察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已在世纪之交出现增速缓缓向下的拐点,民工荒不是短期性、局部性、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没有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不存在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城市化政策需要从加速增长的速度型向稳定增长提高质量转型。  相似文献   

4.
我们利用最近所做的农民工汇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汇款的因素和农民工汇款的用途。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年龄和打工收入、农村老家的非汇款收入和耕地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失业经历、是否全家一起外出打工以及家庭中外出打工劳动力的数量对汇款量具有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在工业化初、中期,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结果。特别是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平台和空间,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省十一次党代会基于“四区、两带、一线”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全力加快发展,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区”的新要求。因此,加快我省东部城镇化步伐,对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经济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秦凡 《魅力中国》2011,(5):87-87
当今社会存在了许多的农民工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走进城市,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了解农民工进城的阻碍因素后,提出了一条解决其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使农村发展向城市靠拢。  相似文献   

7.
黄雨艳 《中国经贸》2014,(10):120-12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解决城镇化高速发展中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重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同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而广义生活方式,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的变更则是城市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在准入条件和土地制度上有创新和突破。推动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和城镇化。但是同时也存在法律上的困境和一些其他问题。本文对这些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数以亿计的"候鸟型"农民工所演绎的半城市化,使城市化发展不彻底的特征愈加显著,因而城市化缓慢不彻底的总格局仍未改变,由此影响城市化质量、三农问题破解与社会和谐。要有效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可持续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选择一个契合国情的城市化稳健推进的战略模式。城市化缓慢和不彻底阻碍城乡协调发展1.中国城市化发展长期缓慢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1.6%微升到17.9%,30年间城市化率增长6.3%,年增率低到0.21%;进入加速期后,城市化有所加快,但缓慢的局面无根本改变。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官方统计值虽已达51.27%,标志着我国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该数值可能包括庞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须政府、企业与农民的良性互动。我们究竟该到哪里寻找宜居之所?是更加现代化的城市,还是相对宁静平和的乡村?就现状而言,也许二者都不是理想的答案。这也正是中国城镇化围城困境产生的缘由。事实上,我们更多地提倡"城镇化"而非"城市化",正包含了对现有城乡发展模式的反思。中国的城镇化,既不应是乡村的边缘化,也不应是在缺少科学战略规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构建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湖北,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的是江西和安徽,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是湖南和山西,协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的是河南。  相似文献   

13.
14.
我们谈论的"城镇化"是一回事吗?地方的理解和中央一致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中央政策已明确,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它不等同于"城市化",也不等同于"投资建设"。但令李铁郁闷的是,尽管他费尽口舌,但地方官员想的做的总是"另一种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偏向注重和追求一个简单的人口空间上向城镇集聚的发展路径,更应该是尊重中国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走一条新型的更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区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项目,其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相融合为基础,以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内容,全面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效拉近了城乡的距离,推动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扎实的后备力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阜康市为主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瓶颈,在归纳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问题的提出 全面建小康,农村是我们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这一认识同样适用于南京。南京强市弱县特征明显,二元结构鲜明。缓解二元结构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通过不断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数量和品质,最终逐步消解二元结构。对南京郊县农村公共品的初步调研,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发展农村公共品是加快实现全面达小康的重要路径。南京郊县这两年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密切相关的.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地区,在性质和形态上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界定。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是否还存在城市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必然趋势。2012年,江西城镇化率达到47.5%,较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照诺瑟姆提出的“城市化过程曲线”,江西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从横向比较看,2012年江西城镇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06个百分点,位居第19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