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莫森模型,假定风险资产是财富的一定比例,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发现财富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风险资产所占比重、损失概率和保险费率等因素。使用1999年~2011年中国各省非寿险密度、寿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对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保险需求富于弹性;寿险比非寿险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低、中低和中高收入组寿险需求弹性的离散程度较高,高收入组则相反;在不同收入组,随着收入增加寿险需求弹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低收入组需求弹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非寿险市场的产品创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方兴未艾的非寿险长期型产品有效地改善了我国非寿险行业的产品结构,同时对于我国非寿险公司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韩国非寿险市场上,长期型产品的业务量已经占到整个非寿险市场的近50%,成为韩国非寿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底,中国保监会在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国际研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大力发展将会对我国非寿险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投资型非寿险的发展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仔细研究。但是,欧美等保险发达地区并没有开办此类业务,国际可供借鉴经验不多,而我国历史上也只有很短时期开办过投资型非寿险业务,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与此同时,投资型寿险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在将投资型非寿险产品与投资型寿险产品对比的基础上,借鉴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发展的教训,分析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欧元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已成为欧洲第二大非寿险业务,占欧盟非寿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当前欧洲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保险业务板块。  相似文献   

5.
审视非寿险投资型保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寿险投资型保险是非寿险公司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竞争力而面向个人客户开发的一系列新型保险产品。这类产品由财产险(非寿险)公司经营,具有保险保障(但不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和投资价值或储蓄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寿险市场多极化竞争格局日趋明显,呈现出三大公司群的市场地位悬殊,非寿险市场多极化趋势明显和三大公司群的内部差异很大的特点。展望未来十年,我国非寿险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非寿险市场将沿着多极化方向不断调整,三足鼎立格局日趋明显;第二,非寿险竞争格局的不平衡特征将长期存在;第三,非寿险市场格局中的“各极”内部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众多研究成果表明,非寿险产品的消费受到经济、制度和人口统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由于非寿险产品的购买决策最后都要落实到自然人身上,而自然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可能还受到非经济因素如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研究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时有必要放松消费者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采用Hofstede的文化维度的文化变量作为模型假设,选择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9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把经济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分析文化对非寿险需求影响时,权力距离、个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对非寿险需求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男性/女性主义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尧 《上海保险》2012,(3):42-45
非寿险银行保险主要是指非寿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开展。由于非寿险银行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复杂程度不一,因此采取适合的销售模式是成功销售的关键,即如何根据产品特点合理安排销售渠道、明确银行和保险公司人员的销售职责分工、设计相应的销售流程,从而使产品从保险公司制造端通过银行渠道有效到达客户端以实现价值交换。  相似文献   

9.
余海丰 《上海保险》2005,(11):27-29,23
一、非寿险市场多极化竞争格局的形成(一)非寿险市场集中度的加速下降2001-2004年,我国非寿险市场前三位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CR3)分别为95.42%、94.4%、89.37%和79.87%;同时,我国非寿险市场前四位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之和(CR4)分别为96.3%、95.2%、90.9%和85.7%。从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很直观地发现两点:第一,我国非寿险市场集中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以前,前四位财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CR4)高于90%,2004年仍处于85%以上的水平;而前三位财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CR3)直到2004年仍接近80%,这表明我国非寿险市场集中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10.
近来随着我国股市的低迷,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保险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分析入手,进一步认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自主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兴 《上海保险》2007,(7):41-43,49
我国银行业200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对私信贷余额与对公信贷余额之比为1:8左右,(对公信贷主要是非寿险业务的商机;自2003年开始保监会允许非寿险公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所以在对私信贷中寿险和非寿险都有商机,非寿险商机还要广一些。)  相似文献   

12.
产险公司的产品创新 急需调整保险投资政策 自1999年以来,我国保险业总体上保持了29%以上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保险市场独树一帜,但这种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寿险拉动的,产险业即使在高速发展的近几年,增长率也一直在12%左右徘徊,而且这种速度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非寿险密度和深度都比较低的状况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企业这一优势平台,与其建立业务及合作关系,推动非寿险业务的发展。借助物管平台,构建非寿险业务拓展新渠道将成为非寿险公司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郝君富 《上海金融》2012,(8):30-34,117
非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的非寿险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产品集中度因素对非寿险公司的综合费用率及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资非寿险公司的产品集中度可通过对综合费用率的影响进而对经营绩效带来显著影响,我国中资非寿险公司的产品集中度对公司的综合费用率和经营绩效呈"U型"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非寿险公司合理布局产品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濛 《时代金融》2013,(8):21-22
随着非寿险市场地不断发展,我国非寿险公司必将面临着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风险,这必会影响到非寿险公司乃至整个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系统就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对当前非寿险公司的风险预警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风险预警对非寿险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之后通过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从建立原则、系统结构、系统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非寿险公司的全面风险预警系统框架。最后探讨了其运行模式和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如海  张宏坤 《上海保险》2007,(6):35-38,4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是带有投资性质的非寿险保险产品,该产品在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保险人将保费中的投资金代为投资运用,所得收益按照合同约定返还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是非寿险公司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竞争力而面向个人客户开发的一系列新型保险产品,具有保险保障(但不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和投资价值或储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由于保险公司经营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的业绩不够理想,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供给意愿,并导致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尽管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在销售数量达到一个较大规模后,可以降低单位成本进而有望实现规模效应,但是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供给的社会收益得不到补偿,因此供给不足是保险公司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为此,在政府给予保险公司的社会效应补偿的同时,要实现保险公司的非寿险产品的供给效率,保险公司还应当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非寿险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寿险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低估准备金、快速扩张、恶性竞争等问题,恰是欧美非寿险公司20世纪90年代破产的主要原因,从而对监管问题提出巨大挑战.目前,我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识别预警上述问题,并且结构上的缺陷不能通过修正计算比率、临界点加以弥补.因此,我国非寿险监管有必要借鉴美国风险基础资本RBC监管模式,探求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璐 《保险研究》2009,(9):72-77
我国人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赋权,而主观赋权一方面会导致对某个或某些因素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寿险公司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会诱使寿险公司粉饰或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本文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以2007年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的34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选择17个指标构建截面数据,对样本公司的风险水平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很好地解决了主观赋权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保险业的转型和非寿险市场逐步规范和健康发展,与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业务信息流量和存量都在迅速增加,与之相应的业务知识数量和质量都在随时改变。因此,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生产和管理效率以至保险业务的供给能力,影响到非寿险公司的业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