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的职业分化和收入差异化,不仅是村落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推动着村落社会新的分层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对一个普通村落的农民分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分化的日益加深,农村正形成稳定态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分化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阶层不断分化,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演变,农村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研究表明,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具有多元性、不彻底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农民工阶层固化、进城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居民结构异化。农民阶层分化是今后研究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视角,尤其不可忽视农民阶层分化所附带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又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胡善清 《时代经贸》2011,(22):17-2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针对当时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笔者认为,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而增加农民收入,首要问题就是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主体出发,促进农户的分化,把更多的农民从对土地的单一依赖中解放出来,发展多元化经营,培养、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本文以学者对农户分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诸城市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为分析的切入点,归纳出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规律,进而探求当前制约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影响的因素。最终目的是探索在当前农户分化的背景下,稳定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包括六个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论文选题的相关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农户行为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阐明了论文遵循的研究方法及探索创新之处。第二章,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及特征。本章着重分析了百尺河镇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民收入结构的总体状况,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变化所起的作用。本章着重分析了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四章,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农户分化背景促进农民增牧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全文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对农户分化产生内生推动作用,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户分化的外生机制。农户分化与农村非农化、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理想的农村发展模式。而制度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户分化和农村非农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变量。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应逐步实现制度变迁,在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农村社会分化的加速,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农民思想观念的分化会极大地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没有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状态、动态过程、发展态势3种信息分化形式,探讨了信息分化的类型,研究了信息分化的社会特性及其对社会结构的负面效应,从社会和谐结构层面对信息分化现象进行了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驻村企业的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Y村的实地研究发现,驻村企业在推动农村发展,刺激农民收入差异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对村庄内部造成村民组间收入差异和阶层利益冲突,村庄内部收入高低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文章针对如何减少驻村企业对农民分化过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驻村企业、村委会和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义媛 《开放时代》2013,(4):137-156
以“列宁一恰亚诺夫”之争为理论起点,本文从生产关系的不同维度对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界定,探讨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对农民家庭经营模式的改造。文章从经验中对这种农场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探讨农业发展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来分析这种农场得以产生的结构性条件。以此为基础,文章也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进行了再讨论。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既不同于只耕种自家承包地的小农,或免费耕种亲友承包地的中农,也不同于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经营;它能够借助政府或资本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起来,也正在从村庄内部内生性地形成。其兴起的结构性条件在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推广。以此为契机,文章试图打破以往以村庄为基础的农民分化分析,而以县为单位,从农业生产本身分析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并试图考察小农、中农、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以及资本主义式大农场在结构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前农村也取得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存在较阶层上的分化,这就为当前农村社会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制约了我国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文章对当前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消除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结构调整、重构的变迁过程,是农民接受现代文明,实现自我改造和城市文明逐渐渗透到农村社会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内容丰富,农户经营活动兼业化趋向强烈,农民的经营分化在更加广泛的范围进行。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这种分化是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任其发展,过度分化则会孕育着未来的危机。因此,应对过度分化采取调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9,(8):87-102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住房部门以及宏观货币政策变量,构建了城市间房价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实证上,通过基准回归和添加交互项,验证房价分化的影响因素及货币政策影响房价分化的机制。研究发现,住房供需空间错配导致大小城市间房价不断分化,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大小城市间房价分化。要想减弱城市间房价的过度分化,政府应建立"人地挂钩"制度并创造其发挥作用的配套条件,让土地及住房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趋向匹配。保持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中性作用,加强金融监管,严格限制资金过多地流向住房市场。采用差异化的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组合,抵消货币政策等对城市间房价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了农民能力式文化资本、商品式文化资本和体制式文化资本以及文化资本转换的状况和特点,认为文化资本的缺乏已经成为农民社会分化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张笑寒 《财经科学》2005,(1):188-194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村土地交易费用越低.因而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刘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20-121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程度一直差强人意,同时该地区的职业分化程度相当低,正是因为职业分化作为一种社会有机团结的柔性手段存在缺失或者说不能成为现行刚性制度的必要补充,从而导致该地区的社会低整合状态,因此,大力促进职业分化,是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达到高分化高整合合谐状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市郊县绪塘草莓产地为例,探明了由农户自主选择草莓种植并自行承担销售、流通任务而"自下而上"的农民型主产地形成机制。依据时间脉络,划分出了产地形成的历史阶段。基于农户阶层分化视角,结合主产地形成的商品化、农民经济、生产力及阶层视点,着重探讨了主产地形成的生产与流通要素。农民型主产地的生产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主业经营层是生产的中坚力量,而流通的承担者则是从2~3亩的经营农户中分化出来,农外兼业层也是产地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但是,农村利益过速分化、过度分化以及持续分化不可避免地会加大村庄治理难度,使村庄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鉴此,必须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抑制农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村庄治理模式,以实现农村社会的科学治理与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流转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以来,政府长期致力于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以加快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政府过度地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足,农村土地交易费用低。因而建议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激活和重组了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最为明显的是大规模农民流动的发生。农民流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其在职业和居住模式上的剧烈分化。可以认为,基于职业分化的农民流动更多的是需要测度一种非定向的流动规律,即农民在不同职业间的空间转换过程中对于传统农业的依赖差异;而农民的房屋买卖与居住地迁徙,则是需要测度农民的定向流动规律,即农民对于社区本身的归属程度。随着农民的大量流动,村庄出现明显的经济社会分层,主要包括富裕阶层、中农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和贫弱阶层。这里的阶层分化不仅仅是职业意义上的,也与基层治理主体直接相关。其中,半工半农阶层与中农阶层的形成和互补,构成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层基础;通过这两个阶层的流动性与互补性,并且最终以中农阶层为载体,中国农村的发展就找到了最有利的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