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有不少地方是制约资源产业发展的,不少规定没有充分考虑资源产业的特点及其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不少做法有悖于国际惯例。如何建立有利于我国资源保护的资源税收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07,(9):6-9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近日提出,我国环境税费制度存在四大缺陷,应该同步建设环境税费制度,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对这些缺陷进行弥补。他认为,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实行,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税费,其中包括资源收费、生态补偿费、生态恢复保证金、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等。此外,有关环境关税也出台了一些调整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现行的石油资源税费制度与其制订初期的目的已经相差甚远,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石油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出发,就石油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比例以及征收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闻浏览     
焦点我国环境税费制度存在四缺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近日提出,我国环境税费制度存在四大缺陷,应该同步建设环境税费制度,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对这些缺陷进行弥补。他认为,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实行,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补偿机制的缺失和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突出.如何让资源开发价值对西部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现行的资源税费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加大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力度.论文从资源补偿法律制度、产权制度、税费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五个方面对当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加快矿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理顺资源开发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法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先受惠权,提高矿区居民参与当地资源开发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龚高健 《江南论坛》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资源性大省,现行资源性产品税费体系主要由“一税、四费”构成,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税费并存”且“费多税少”,现行税费分享体制已制约了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省内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改革相关税费制度,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健全资源性产品管理体系,是保障资源有序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条件。介绍了黑龙江省资源性产品现行税费制度,阐述了资源性产品税费管理体制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税费规制与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包括一级所有一级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矿权收益分配制度,和国际油气资源矿权制度相比较,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存在单一产权引发投资经营权高度集中、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存在冲突、矿业权市场不健全、有偿使用制度不健全、忽视了油气资源地的利益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创新油气资源初始矿权配置制度、健全矿业权市场、规范石油税费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能够完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李男  孟磊 《经济师》2008,(12):108-109
目前世界上市场经济主要矿业国家都建立了以权利金制度为核心的矿业税收制度,但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并未与国际接轨,也不太适应当前矿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美国的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结构、水平都比较合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税费制度改革与物业税的开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费制度存在着不足之处,与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不适应。在对我国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征物业税是重构和完善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现实选择,即开征物业税将影响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规范房地产市场、发挥宏观经济调控杠杆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应选择合适的物业税立法模式,理顺税、租、费关系,以物业税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税费体系。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资源价格扭曲的四大"症状"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要重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资源间的价格关系、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创新资源产权制度和健全资源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市场失灵”,政府会通过制度安排来加以管制。但制度的不合理会造成经济当事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低效率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受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导向作用,当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中产权、价格、税费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经济当事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仍然存在产权不明哳、资源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及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所以在建立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时,应该要考虑建立长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如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实行自然资源开发权拍卖制度,建立开发权交易市场;建立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建立押金抵押返还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韩丹 《当代经济》2018,(2):124-125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生性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基础.但当前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意识薄弱,针对生态补偿的政策也缺乏完善.致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突出矛盾,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制约经济高效发展.为此,要全民树立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资源保护理念,形成完善的立法体系,建立合理资源税费制度及资源市场价格体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玉雪 《时代经贸》2009,(10):19-20
重构我国资源税费体系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应以什么作为构建的理论基础?又如何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税费体系?笔者认为矿业地租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该理论的引导下,文章提出了重视矿业发展的特殊性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正税理费,适当提高资源税的比重,降低费率比例,促进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表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中使用者成本的缺失。提出以明晰产权、合理征收矿山地租、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和形成竞争性市场价格的途径,实现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中使用者成本的充分补偿。  相似文献   

16.
与矿业活动有关的各项赋税方案的一揽子财政制度的总和构成了矿业税费金制度,是国家管理、调控、干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税种.资源税在中国矿业税费金制度中应当具备主导功能、杠杆功能、调控功能.但是,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歧义容易导致税费重复征收、资源税税率偏低难以客观体现级差地租、资源税课税范围过窄造成非应税资源被掠夺式开发、经济全球化对资源税征收提出新要求等问题,影响了资源税功能的发挥.在分析中国矿业税费金制度、尤其是资源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税在中国矿业税费金制度中功能定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源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税作为中国资源税费制度的主体,应该在保护环境、引导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资源税改革已经超出了税制优化本身的意义,背后隐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内涵。  相似文献   

18.
畅品菊 《时代经贸》2007,(4Z):112-113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费制度存在着税制繁复、税负不平等弊端。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房地产税费的功能,应对现行的房地产税费制度进行改革,以保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婧 《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87-188
矿产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对矿产资源税费研究的情况,包括我国的矿产税费制度,国外的矿产税费制度,我国矿产税费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四方面。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现行关于环境税费制度的运行状况,我国的环境税费制度改革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改革现行的资源税费制度,发挥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资源税改革。(1)由于资源税同矿区使用费的性质相近,可以考虑将矿区使用费合并到资源税中,由税务部门统一管理。这样不但能够起到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国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