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收紧与资本监管趋严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二者的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区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引发银行信贷收缩,而资本监管标准的趋严无法直接、显著地作用于信贷,必须藉由货币政策变动才能发挥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应谨慎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本监管的交叉作用、合理把握调节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济南金融》2011,(12):18-22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行为调整传导了调控政策,同时也引致了对冲调控策略行为。为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约束力的量级差异,本文以银行信贷期限配置行为和房贷行为为例,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纳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4.
潘海艳 《银行家》2012,(1):46-47
正2011年以来,中央银行为收缩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先后6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将保证金存款纳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趋紧,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为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缓解监管考核压力,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转存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企业再以银行承兑汇票形式获得信用支持,从而导致银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量激增,"票贷保"搭车营销现象较为普遍。为了解银行承兑汇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大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仍旧是我国企业外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存款,资产也仍旧以贷款为主,有价证券所占比重较小,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往往较为敏感,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进一步产生了信贷配给问题,这种信贷配给机制会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效应.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羊群行为特征日益凸显,不仅恶化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鉴于我国银行信贷羊群行为是信息不对称、银行经营者声誉及报酬考量、行政干预及政策导向、银行风险观及市场定位趋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弱化商业银行信贷羊群行为,应完善银行信贷监管、促进信贷信息资源共享、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与担保体系,并引导商业银行推进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2002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结合"CC—LM"模型研究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7天加权平均利率可以作为恰当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在央行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依旧能够对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9.
张丽莉 《金融博览》2012,(21):52-53
自2011年以来,在央行持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趋紧.信贷投放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监管部门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信贷的投放,其中之一便是根据各行(社)贷款发放情况来调整在该行的财政性存款金额,即以财政存款作为杠杆,撬动银行的信贷资金向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和企业投放。  相似文献   

10.
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供给主导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贷款利率的提高(降低)有可能使银行的贷款数量增加(减少),从而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存在着资本监管,情况则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建立关于单个银行的模型来考察银行的行为,认为资本监管可以通过资本渠道和贷款供给的利率弹性渠道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继而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相似文献   

11.
资管新规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资产负债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数据,基于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信贷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相较低风险行业,资管新规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投放,即起到风险防范作用;第二,资管新规抑制了理财产品的发放,导致银行融资渠道收缩,进而引起整体信贷收缩;第三,为承接理财资金,银行加剧了存款竞争,存款利率因此抬升,并传导至贷款利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导致的信贷配给使得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供给主导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贷款利率的提高(降低)有可能使银行的贷款数量增加(速少),从而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存在着资本监管,情况则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建立关于单个银行的模型来考察银行的行为,认为资本监管可以通过资本渠道和贷款供给的利率弹性渠道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继而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以来,在央行持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趋紧,信贷投放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监管部门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信贷的投放,其中之一便是根据各行(社)贷款发放情况来调整在该行的财政性存款金额,即以财政存款作为杠杆,撬动银行的信贷资金向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和企业投放。为此,近期人行阜阳中支对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行(社)财政性存款存放情  相似文献   

16.
一、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的涵义 1.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之分.根据监管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银行监管可以分为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所谓货币监管,是指为实施货币政策所必需的旨在确保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的有效性而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督管理.而所谓机构监管,则是指监管当局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日常营运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监督管理.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部分监管职能,如对与中央银行有贷款关系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达不到标准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对有关直接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管制利率、信贷限额、消费者信用控制等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这部分监管职能是货币监管而不是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的同时,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在众多的银行业监管指标中,贷存比监管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贷存比对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从宏观层面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认为,贷存比监管不能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即在货币政策需要宽松时,贷存比约束仍可能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打折.同时,贷存比监管还会干扰货币信贷统计、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存款利率管制产生冲击,并阻滞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不宜废除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李冀申 《新金融》2013,(9):16-20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的同时,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在众多的银行业监管指标中,贷存比监管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贷存比对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从宏观层面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认为,贷存比监管不能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即在货币政策需要宽松时,贷存比约束仍可能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打折。同时,贷存比监管还会干扰货币信贷统计、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存款利率管制产生冲击,并阻滞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不宜废除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著。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法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能引起贷款利率、信贷规模以及实际产出的变动,而政府控制通过影响利率的变动对产出也有积极效果,但对银行利差的影响不太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