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资产转让是一个基本交易环节。债权资产的转让必须符合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涉及追索权、剩余索取权、赎回选择权、交易价格的确定、对应收款账户的控制权等基本问题。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债权资产转让的司法审查标准逐渐由实质主义向形式主义转变。我国应通过立法确立资产证券化的债权资产转让的标准,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安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证券化资产“真实出售”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真实出售”的确认是关键的一步,也是证券化资产转让交易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一、“真实出售”的界定及意义 (一)“真实出售”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冯克红 《会计师》2011,(10):21-22
<正>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判断基础资产转让行为究竟是"真实出售"还是"担保融资",是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发起人都期望把证券化基础资产确认为销售,以便将该资产移出财务报表,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和降低负债比率。表外融资是发起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动机。在许多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基础资产的转让方式可能采取多种形式,而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会计确认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住房贷款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方式的特点是将特定的贷款资产的风险同发起人(原始所有人)其他资产的风险相隔离,从而有效地提升以该特定贷款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为此,住房贷款从发起人到SPV的转移必须被认定为“真实出售”。从真实出售的方式、手续、担保以及影响其效力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真实出售的法律的界定以及在证券化的结构设计中真实出售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从资产证券化的独特运作机制考察信息披露的纵向逻辑1·资产证券化的独特运作机制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是:原始资产权益人将可预测在未来将会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一个专为发行资产证券而设立的特殊中介机构(SPV),并通过担保机制实现基础资产信用增级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属于金融创新产品,其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依然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要素。其中,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的衡量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中之重。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计量框架的改革,体现了科学地简化处理、风险敏感度和审慎性提高的特点。本文着重从衡量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出发,结合最新资本监管要求,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交易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阐述了交易中的"真实出售"和"风险自留"的意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从资产证券化的独特运作机制考察信息披露的纵向逻辑 1.资产证券化的独特运作机制 资产证券化运作原理是:原始资产权益人将可预测在未来将会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一个专为发行资产证券而设立的特殊中介机构(SPV),并通过担保机制实现基础资产信用增级.  相似文献   

8.
彭惠  李勇 《新金融》2004,(8):45-46
资产证券化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两在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发起人财务比率的影响上有很大差异。融资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的主要区别在于证券化资产是否被真实出售。根据美国FASB发布的FAS140,判断真实出售的标准为所转让资产的法律控制权是否已改变,即:  相似文献   

9.
为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作资本公积,且这部分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的资本公积不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还原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面目,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发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64号文)指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  相似文献   

11.
风险隔离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而真实出售是风险隔离的核心环节,而我国法律中未有真实出售的直接表述,其相关规定分布在零散的法律文件中不成体系,真实出售认定标准不完善、监管部门也未将真实出售纳入监管范围,法院更是尚未有真实出售案件审理的经验和裁判规则,这些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尚未建立起真实出售制度.因此,完善认定标准、强化对相关主体的监管并建立以风险隔离为目标的实质性审查,是我国建立真实出售制度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流动性不强,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重组,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资产重组原理、破产隔离原理和信用增级原理。其中,破产隔离是证券化交易的重要特征,通过破产隔离,实现“真实出售”。它是“风险隔离”的一种较强形式,也是影响会计确认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目前世界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金融工具,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资产从发起人向特设机构(以下简称SPV)的转移过程是其核心环节,其中隐含着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投资者希望对发起人保持追索权,从而在其无法从SPV的资产中得到足够清偿时,还可继续向发起人追偿;而为了提高资产转移的价格,发起人有时也愿意提供这种追索权。另一方面,为达到隔离发起人破产风险的目的和保持对其他债权人的公平,法律又要求资产转移必须采取真实出售的形式。法律必须对这一矛盾做出回应,进行适当的平衡。相比较而言,各国均倾向于优先设计真实出售的法律框架,以隔离发起人破产对投资者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在资产转移这一运行环节,主要法律问题均围绕隔离破产风险而展开,具体包括资产真实出售和构建SPV两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后果分析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被确认为发起企业的“真实销售”还是“担保融资”,以及发起企业是否合并SPE的会计报表,是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会计处理下的经济后果。论文认为,将资产证券化作为“真实销售”处理与不合并SPE对发起人、证券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助于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然而,如果发起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滥用“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以操控报表数据,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反映经济交易的实质,既有可能影响发起企业原债权人的利益,也会加大证券投资者的风险,最终将危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正常推进。因此资产证券化会计必须明确规范“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议在上位法中明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性质;同时,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特别法的出台,明确SPV载体的性质,解决资产"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等关键性问题,构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则体系和运作流程。随着近年来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大规模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创新的主要领域,并成为推动证券公司收入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具体体现,而其中,又以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典型。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发挥着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信用增强等创新功能.伴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其中风险弊端不断暴露,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成为资产证券化结构中的核心环节.SPV作为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妙笔",是整个隔离机制的枢纽.构建SPV需保持其独立的法律人格,并在严格限定的业务范围内活动.同时,需在发起人与基础资产之间建立起"真实出售"的防火墙,在发起人与SPV之间"防止实质合并",选择符合法律、经济标准的基础资产,用于防范资产证券化的外在风险.尽可能地使信用增强、信用评级的过程及结果客观公正,是对资产证券化本身的风险隔离提出的要求.唯有多管齐下,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积极发挥效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我部制定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附件: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违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严重违反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  相似文献   

18.
周妮  乔炜 《上海会计》2003,(4):23-24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在证券市场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类现象引起了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交易的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出售资产交易、承担债务、承担费用、委托及受托经营等问题的会计处理,均本着谨慎…  相似文献   

19.
以“QYSJ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RXZL2017年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研究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交易结构和产品设计,对比两案例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情况;其次基于证券化前后的财务数据,通过Z值变动判断资产证券化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专项计划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合理选择基础资产、使用信用增级措施和采用供应链这种交易结构均能够对证券化项目的信用风险防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借鉴QYSJ-ABS的成功经验,从证券化项目交易结构的设计、证券化项目基础资产的选择和信用增级举措的选择三方面总结了版权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流程。最后,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入手,对未来拟进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险证券化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保险证券化包括保险资产证券化和保险风险证券化。保险资产证券化是指把保险公司的缺乏流动性的、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融资过程。其实质是将保险公司的现金流转化为可以交易金融证券。如零息国债,有担保抵押的契约等有价证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