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2013年中国29家创新类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类证券公司,创新类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纯技术效率对创新类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规模效率是决定创新类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创新类证券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存在投入冗余问题.深入分析创新类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27家证券公司2013~2015年的经营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是主要短板,但规模效率问题也逐渐突出。其次通过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分析发现我国券商技术水平有所进步,未来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最后结合DEA实证分析结果对证券公司未来经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涛 《中国外资》2013,(12):125-127
本文使用15家上市证券公司2009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它们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在三年均表现为DEA有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优。其他证券公司或者技术非有效,或者规模非有效,需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以及通过调整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报酬不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DEA模型对11家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DEA有效性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对银行经营业绩进行效率评价,为对银行进行客观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各家银行提高效率提供数据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DEA模型(C2R)对我国十一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DEA有效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测度了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计算了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源利用水平,为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信息,同时也指出了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春海 《保险研究》2011,(10):22-29
研究国内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文献多采用DEA二阶段模型,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剥离环境和误差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运用能够调整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DEA三阶段分析方法,对2009年我国财险业的46家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差距较大,我国大部分财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适度扩大规模来提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需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产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16家产险产险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9家公司为DEA有效,6家公司为非DEA有效,1家公司为弱DEA有效,导致部分公司运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人员冗余、固定资产占用过大、管理费用支出偏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DEA方法的CCR模型难以解决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而超效率模型通过重新定义生产可能集,可以对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和评价.以中国9家石油天然气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CC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2009年石油天然气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效率值大小的顺序即是各个公司经营效率的强弱排序,对投资者投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模型的绩效评价——以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建立评价工程机械业11家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效率的数据包络DEA模型,以测算各公司的总体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收益状况,从而对非DEA有效的公司提出使其达到有效的可行措施,同时分析经营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若干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通过经营成果与业务结构两组指标体系的结果测算分析,以及Tobit回归检验,研究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现状与成因,得出结论: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高低与公司资本规模和业务规模没有直接联系;各家券商的经纪业务均无明显的比较优势;金融控股公司型、创新型、上市型、传统型四大类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相比较,传统型落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势在必件引培优秀的人才以及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机制是提高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DEA下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国内64家综合型证券公司2006~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表明,国内综合型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其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效率,但样本期内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趋势。利用趋同模型分析我国综合型证券公司同期的技术进步率、纯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的趋同性,发现技术进步率与纯技术进步率具有趋同性,而规模效率不具有趋同性,这为国内小型、新型证券公司的"后发优势"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在评价时对出现的多个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无法进行评价,而超效率模型将决策单元本省排除在生产可能集之外,避免了出现多个决策单元相对有效的情况,从而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本文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两年(即2006年、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09年超效率值较06年有所下降的结论,并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多阶段网络化DEA模型对于打开经营“黑箱”,评价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传统模型的重大改进。本文通过研究风险因素对传统DEA模型和多阶段DEA模型计量的经营效率的影响,找出对多阶段网络模型所得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收益”和“风险控制”是影响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相对而言,“收益”较“风险控制”对效率的影响更大。通过研究将有助于管理者确定生产过程的非有效来源,确定效率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相比一般的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对均处于效率前沿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评价,但是该模型无法剔除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从而无法得到真实的效率值。在超效率DEA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方法(SFA)进行优化调整,分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超效率DEA三阶段模型较超效率DEA模型更具合理性,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以及适度的机构规模调整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阶段网络化DEA模型对于打开经营"黑箱",评价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传统模型的重大改进.本文通过研究风险因素对传统DEA模型和多阶段DEA模型计量的经营效率的影响,找出对多阶段网络模型所得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收益"和"风险控制"是影响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相对而言,"收益"较"风险控制"对效率的影响更大.通过研究将有助于管理者确定生产过程的非有效来源,确定效率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C2R模型和DEA超效率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0家国内商业银行2005年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超效率模型确实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从而解决了C2R模型无法对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而效率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C2R模型和DEA超效率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0家国内商业银行2005年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超效率模型确实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克分评价和排序,从而解决了C2R模型无法对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而效率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保险公司是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基于公司视角评估农业保险效率,对于确保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公司农业保险业务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构建了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市场份额选取五家保险公司作为样本,采用DEA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整体效率、技术效率均为弱DEA有效,规模效率均为DEA有效;而阳光农险、安华农险和中航安盟三家保险公司整体效率均为DEA有效,即既技术有效,又规模有效。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互联网金融的推广与普及,我国商业银行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关键期,而提高经营效率成为各商业银行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TOPSIS分析法构建两阶段TOPSIS-DEA模型,对我国17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同处于相对有效的评价单元进行了有效排序。研究结果证明了两阶段TOPSIS-DEA模型评价银行经营效率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仍有较多银行的经营效率处于相对无效区域,而同处于相对有效的评价单元由于在资金组织及资金运用方面的差异存在二次排序现象。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上市,来改造证券公司治理,从而提高证券公司经营绩效,这是解决我国证券公司运行效率普遍低下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直接上市对构建有效的证券公司治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上市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深入考察。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已上市的两家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及上市后的绩效表现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