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前进 《新金融》2010,(10):10-15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完善;其次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最后指出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民币汇率逐步增加弹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高频利率意外和股价意外的协同关系识别货币政策公告发布的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研究货币政策公告发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公告的紧缩性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均会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对政策冲击的响应方向均为贬值,对信息冲击的响应方向由升值转为贬值。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会通过积累汇率贬值预期和引发投资者关注行为两个渠道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  相似文献   

5.
在Rudebusch and Svensson(1999)模型中引入了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和汇率因素,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该反应函数显示,中央银行既要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变化,还应该考虑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基于GMM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反应函数能够较好刻画过去10多年间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体而言,该反应函数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考框架,货币政策应该对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1998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协整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民币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有利于维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的均衡模型,实证分析汇率弹性与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在新古典的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中,较低的汇率弹性具有较高的通胀管理效率,而汇率弹性的增加有助于通过汇率波动释放增长压力。央行在产出与通胀目标间的权衡决定了汇率弹性的实际水平。当人民币汇率进入升值通道时,央行是否愿意牺牲一定的货币政策效力而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将决定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石峰 《海南金融》2016,(4):12-18
本文基于小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引入贸易顺差及其观测值,发现以下结论:央行的货币政策考虑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入贸易顺差后,实证结论更加支持这一观点;外部冲击是引起我国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世界产出冲击很好的解释了我国产出和净出口波动,而世界通胀冲击则能够很好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内部冲击,如技术和央行货币政策冲击,在短期内对我国产出和净出口的影响不大,但货币政策冲击能够部分的解释CPI等名义变量的波动;人民币存在汇率脱离现象,汇率波动对净出口的影响较小,因此仅依靠人民币升值无法有效消除我国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月度数据建立协整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民名义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有利于维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汇率在一国宏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2005年7月20日至202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的时变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币汇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大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较大。(2)利率对货币供应量、消费价格指数、工业产出增加值均有较显著的脉冲效应,工业产出增加值则对货币供应量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脉冲效应,且对其冲击整体均表现为负向的。(3)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优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基于股市与汇市的数据,研究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地产指数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地产指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汇率波动是地产指数的 Granger 原因,汇率对地产指数的长短期走势均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地产板块跑赢大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实际汇率研究进程与人民币实际汇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剑平  沈超 《新金融》2004,(7):8-11
只要一国的汇率与其国际竞争力相联系,该国的实际汇率就会被关注。本文从价值规律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对实际汇率的研究,比较了两种实际汇率分析方法,即价格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旨在说明价值规律还是左右着当前和未来对于实际汇率的研究,未来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研究将可能偏重价值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年度数据进行自回归分部滞后模型的最小二乘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长期存在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人民币小幅升值是适合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对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显著依赖汇率变化的幅度而呈现出非线性转换,机制转换的阈值为2.0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升(贬)值,汇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度变动,则汇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采取渐近式的策略,适当控制汇率的变动幅度,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杰 《新金融》2010,(6):27-32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部分是由于认为快速的经济增长应当与实际汇率升值相联系.这与"巴拉萨萨谬尔森假说"相关联,它认为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但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显示出长期升值的趋势.本研究首先扩展"巴拉萨·萨谬尔森假说",并引入扩展的1-2-3(CGE)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在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压低了中国的实际汇率,从而没有观察到"巴拉萨·萨谬尔森假说";如果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服务业部门,即非贸易品部门,实际汇率也将面临向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短期影响并不明显,但长期影响显著.因此,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应该尽快转变对外依存度太高的出口增长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企业的建立和培育,通过构建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冲击;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避外汇国家持有带来的巨大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uses a structural VAR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s of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95Q1–2015Q4, taking into account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macroeconomic shocks including technology, government spending, monetary policy, foreign demand, and risk premium shocks. These shocks are identified using sign restrictions derived from predictions of an open economy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alibrated to China’s economy. We find that foreign demand shoc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real exchange rate, which explains approximately 20% to 40% of the variance in 20 quarters. It is in line with the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show real demand shocks are the key contributor to fluctuations i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Nominal shocks such a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risk premium shocks play relatively important roles at the short-term horizons, but their effects decay rapidly.  相似文献   

18.
王凯  庞震 《济南金融》2012,(2):28-3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经历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其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较快,这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中国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显著成立的,从长期看中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使用2005年-2013年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收入水平为解释变量,进出口贸易额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额和实际收入水平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只存在统计上的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许先普 《海南金融》2009,(12):12-16
本文基于跨期最优化贸易模型,通过引入外部不确定性,分析了实际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则实际汇率变动率增大将导致企业出口量及利润增加。因此,要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尽量避免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做法。鉴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可导致出口贸易部门差距扩大,故需引起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