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与本国的出口贸易及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到本国的引进外资与技术、就业状况与产业发展。它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密切关注。本文以中国为例,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进步中已有文献的总结分析,阐明已有文献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我们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时有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贾瑛 《金融经济(湖南)》2015,(6)
随着近年来我国外向直接投资的兴起,以及对出口结构改善以提高本国产品长期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主要研究出口贸易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关系.通过1990-2012年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方程的估计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本文在研究两者关系时,主要关注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渠道产生的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出口规模的壮大,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候,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升的贡献值.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CH变形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CDI是技术进步的长期原因,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稍大于出口的溢出效应,所以我国在经济转型之际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分享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出口规模的壮大,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候,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升的贡献值。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CH变形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CDI是技术进步的长期原因,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稍大于出口的溢出效应,所以我国在经济转型之际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分享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各自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体现在整合全球知识资源的能力上.我国正从以吸收外资为主的阶段转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阶段.本文在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中国1990-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促进效用的作用机理.最后,本文为中国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圉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对我国企业而言.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标的对外资本输出,其投资方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集中于我国本身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是一种“逆向型投资”.传统投资理论对此很难解释。而国内理论界对此领域尚缺乏应有的关注.诸多现有研究集中在中国海外投资的区位、产业分析上.对技术问题涉及甚少:同时国内大量有关FDI与技术问题的研究则局限于讨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围绕海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展开的理论研究几近空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投资便利化水平与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且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本文从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制度和规则建设,以及强化形势研判,防范投资风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利用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科研资金(R&D试验内部经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入(R&D人员当时量)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很明显的正效用.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利用lnP=αlnR+βlnS+γlnOFDI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科研资金(R&D试验内部经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入(R&D人员当时量)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很明显的正效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