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前,随着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零售存款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存款融资占比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为支撑的短期批发融资。本文对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及其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商业银行融资模式的内涵和分类,分析融资模式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机理,综述现有实证研究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结论,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变化及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批发融资市场的市场约束问题。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批发融资市场存在市场约束,银行偿付风险对批发融资成本存在正向影响;第二,不同规模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约束程度不同,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中小银行面临更为严苛的市场约束;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降低机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紧缩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机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本文结论对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以及银保监会对批发融资市场风险的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结构研究对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的中国银行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回报率和平均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时期的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并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到资本结构管理的指标矩阵。这有利于合理确定银行的资本结构,满足投资者的股权回报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国内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方式,以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建立适应各自规模和定位的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结构研究对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的中国银行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回报率和平均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时期的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并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到资本结构管理的指标矩阵。这有利于合理确定银行的资本结构,满足投资者的股权回报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国内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方式,以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建立适应各自规模和定位的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构建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行为动机的Logistic模型,选取国内2005-2014年间42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对资产证券化选择有显著影响,具有较低不良贷款率和较高资产收益率的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机更强;短期内,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选择;长期来看,付息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流动性管理压力逐步增大将成为驱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直接动因。总之,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手段、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资本市场不断下挫,融资利率市场化下的影响,银行传统业务利润逐渐萎缩,尤其是对中小型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较大,从而刺激了同业业务发展。过快的扩张速度下,近年来批发型融资速度剧增,对原有贷款机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批发性融资对贷款的影响分析,可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运鸿 《西南金融》2005,(10):23-24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商业银行受到的资本约束效应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影响对改善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成因、影响,据此提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为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资本充足率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将在2011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目前的观点普遍认为,资本充足率对资产和存款的控制不如准备金率。笔者认为,这是静态分析的结果,存有很大的偏颇。如果考虑市场的制约,商业银行无法在市场上顺利实施股权融资,如此必然造成资金的短缺与紧张。商业银行改变盈利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的不同周期,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是不同的,理解宏观经济如何调节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对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8—2018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等,对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及宏观经济对其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杠杆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宏观经济通过加强或削弱商业银行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产生调节效应.针对结论,提出了加强对杠杆率监管并引导适度杠杆率水平、合理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并多渠道增加资本金、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以促进资本高效安全运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影响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水平指数及净利润增速对核心资本充足率具有显著性影响;除不良贷款增速外,其他变量在长期内对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呈现出正向影响;在影响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因素中,除自身外,变量影响程度的排列顺序为资本水平指数、净利润增速、资产规模增速、不良贷款增速以及贷款占比变动。中国银行业应加大对资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寻求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同时也要逐步建立科学的内源融资渠道,避免对外源融资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1.
对2006~2016年中国14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杠杆变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行为,但是批发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性,甚至使杠杆率呈现逆周期效应。批发融资对杠杆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在资产规模较小、批发融资占比较高以及杠杆率水平较低时较为显著。但2014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在控制批发融资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缓释策略,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行为。  相似文献   

12.
徐明东  陈学彬 《金融研究》2019,470(8):113-132
企业投资对资本成本的敏感性是识别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是否畅通以及IS曲线斜率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新古典投资模型框架,使用2004-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估计了中国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并侧重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资本成本敏感性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1)上市企业投资的加权资本成本弹性显著为负,且已具有较强敏感性(长期弹性系数为-0.16~-0.27),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条件在上市公司投资环节正逐渐具备 ;(2)对加权资本成本的结构性估计显示,企业投资主要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变动较为敏感且系数显著为负,而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动敏感程度较低且不稳定;(3)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是,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显著低于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较强的融资约束是导致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较低的重要原因,应重视民营经济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批发融资周期敏感性对银行信贷周期敏感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银行批发融资的周期敏感性,增强了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敏感性程度。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信贷亲周期性相关文献,也启示银行业监管部门不仅要关注批发性负债融资的数量特征,还需关注批发融资的期限和借款频次等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林红 《浙江金融》2007,(11):26-27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今年初曾表示,资产证券化一方面有助于改善银行业存贷错配状况,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通过将部分风险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减少总量,在资本金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与企业债券发行不同的是,ABCP需要相应的资产作为抵押,融资风险相对企业债来说较低,正是这一特点给了市场对信用等级不高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的加速发展,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零售存款融资在总融资中的比重下降,批发性融资的比重开始上升。本文使用了我国16家上市银行在2010年四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期间的财务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批发性融资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批发性融资的发展会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有度、有节地发展批发性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负债结构;而监管当局应该认识到批发性融资的风险隐患,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特点是间接融资占企业融资总额的比例偏高,长期达到80%左右。这就决定了宏观经济要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就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呈现相应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和资本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将会长期面临如何有效补充资本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商业银行外延粗放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资本补充的各种方式,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资本充足率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本文构建了反映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产关系的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会引起资本结构的变化,从而对风险资产产生影响。风险资产的变化又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风险资产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动因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目的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然而资本补充只能在短期内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无法彻底扭转银行需不断融资补血的困境,也无法促进银行经营模式、经营效益的改善。因此,要想彻底摆脱目前商业银行规模扩张与资本限制的窘境,就必须改变其高扩张、高消耗的经营模式,深度调整业务结构,向“轻型化运营”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路径 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在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教训之后,<巴塞尔协议Ⅲ>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2015年初,全球各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2%提高到4.5%;同时还要求资本防护的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的2.5%;一周期的资本缓冲要达到2.5%.按照这样计算,商业银行要达到安全经营,其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一13%,这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琴田 《时代金融》2011,(17):26-27,4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外众多金融机构破产,使得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探讨资本充足率监管政策效应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引言中讲述了研究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致的看法。进而结合我国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现实状况,选取2006-2010年五年间我国10家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上市银行的数据样本,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资本充足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