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全球一体化形成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格局还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也促进了金融业的产生,而潜藏在金融业中的金融风险也逐渐成为各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金融风险不仅会阻碍其内部的管理效率,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金融会计这一视角出发,探讨金融风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金融风险具有了极强的联动性和传染性,做好区域金融风险测度和预警研究,有助于掌握金融风险的可能“引爆点”,协助政府多举措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本文通过熵值法对宏观经济风险状况和微观金融市场风险状况项下的16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CRITIC法对宏观经济风险状况和微观金融市场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最后,从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优化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从经济金融危机史来看,产业波动 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金融风险,再从金融的视角反思产业 发展,结合全国和重庆产业发展以及其中产业风险与金融风险的演化,梳理总结出产业发展演 进中形成金融风险的三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金融开放和区域金融风险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区域金融开放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开放水平和金融风险水平的省际差异悬殊,各省金融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各省金融开放水平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以各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为基础,在经济基础较弱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通过金融开放可以降低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在经济基础较好和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区域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带来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蔡辉恒 《中国外资》2022,(14):44-46
金融科技的创新是当前发展的主流方向,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技术的应用,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全面的行业内部资源整合,是有效防范数字金融发展风险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大及范围广,且传染性强,甚至会导致金融功能的丧失,由此波及整个实体经济领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过高、金融市场过度创新、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危害性、顺周期性等特征。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控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掌握金融不安全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和客观规律,采取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党对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控监管体系、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等相关防控举措,对于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总体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危害,为了弥补传统金融调控框架的缺陷,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以及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人民银行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俨然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核心主题。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金融风险定义的基础上,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进一步提出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芳 《时代金融》2014,(8Z):52-52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广东金融风险的特点是,金融风险集中爆发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风险处置代价大,地方性金融风险有从银行业向保险业、证券业扩散的趋势,外源性金融风险有扩大之势。风险处置中的不足和问题是,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后续工作进展缓慢,市场退出制度化建设滞后,新设金融机构长期系统性风险防范薄弱。应通过建立区域金融安全协调合作机制、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明确中央银行再贷款职能,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金融顺周期性及其影响的理论反思,首次基于金融周期视角研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首先剖析了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逆周期机制及防止危机传染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不足。其次,梳理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指出在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再次,从推进政策国际协调方面展望了未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各地区金融周期特点,及理论分析政策协调国福利提升情况,提出应以区域金融治理优先的思路,同时以宏观审慎政策局部协调和货币政策向下协调为主推进政策国际协调,并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正在逐步化解,但由于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种矛盾积累已久,从根本上处置和化解我国地方金融风险的难度很大,特别是有些地区的金融风险仍在不断暴露,直接影响了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应引起高度重视,笔对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金融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均衡理论认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和权益的风险暴露的不匹配。资产和权益的静态和动态的风险暴露分别匹配是资产和权益均衡的充要条件。当会计主体的资产和权益满足:第一,资产和权益的会计数值相等;第二,资产和权益的风险暴露相匹配,会计主体处于会计均衡状态。按照会计主体的层次不同,可将会计主体分为企业、行业和国家三种。当某个层次的会计主体的风险匹配失衡后,会出现企业倒闭、行业衰退或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Alter、Beyer(2014)的思想,将各省份地区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将额外的溢出效应定义为传染性,并引入控制变量来控制共同因素影响,使用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变化来考察各省份之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结果表明,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传染特性,实施传染的主要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受传染的主要地区为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的省份。一些省份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交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方意  邵稚权 《金融研究》2022,499(1):38-56
宏观审慎政策关注各金融子市场在时间维度上的金融周期和空间维度上的横向关联。本文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视角,使用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信贷市场的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金融周期和横向关联的波动特征、作用关系与频域叠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金融周期与空间维度横向关联的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我国金融周期长度约为10.33年,横向关联波动周期的长度约为10.58年。从作用关系上看,首先,我国房地产周期达到波峰后,会对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随后,股市周期达到波峰后,会向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最后,我国信贷市场接受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溢出后,信贷周期会逐渐达到波峰。从频域叠加机理的角度看,我国金融子市场间横向关联的波动主要由中低频波段驱动,中低频波段横向关联的持续期在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牢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金融稳定和金融监测、预警的重要任务。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风险指标。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择既要考虑金融风险因素的普遍性,更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充分体现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东发展的特点,选取反映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风险主要因子,并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预警,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数量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调控,首先,要进行区域经济发展中宏观协调:要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行政区域的协调;要进行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利益的协调;要进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其次,再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调控:要根据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制定新区域间的财政调控政策;完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税收结构,从收入和区域发展角度关注非国有经济;建立财政合作机制;促进区域间财政的有序竞争;将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结合起来;要进行财政的综合配套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