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财务报告、消息或政策出台)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超出预期合理水平的现象。"反应不足"现象是与"反应过度"相互对立的,当市场上有重大的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进行实证研究,先分析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是否存在,然后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和股票价格变动数据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多元回归法对沪市信息响应的时滞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于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的反应是不对称的,其中利好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更明显,利空信息的响应时间更长。考虑到市场信息效率对市场反应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信息噪音、分析师跟踪等维度考察了信息效率对沪市财务报表信息响应特性的影响。最后,文章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体投资者等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视角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研究发现,投资者利用季度和年度盈余信息时存在显著差异:投资者一方面对季度盈余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季度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另一方面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年度盈余公告后反转现象。研究结果显示,业绩预告制度是造成投资者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钟覃琳 《中国外资》2012,(16):158-159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吴慧慧 《投资研究》2022,(4):91-112
基于异质解读和过度自信,建立投资者情绪分歧资产定价模型,探究投资者情绪分歧变动对公共信息市场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投资者正确认知公共信息情形下,交易量降低,信息质量越高,公共信息市场反应越强烈;(2)异质解读情形下,异质解读不影响股价,但对交易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3)异质解读和过度自信情形下,异质解读(过度自信)减弱(增加)公共信息对股价的冲击,且异质解读和过度自信均正向影响交易量。  相似文献   

7.
游家兴 《金融研究》2008,(4):161-173
本文以2000至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为研究切入点,考察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模式及其对股票收益的时间可预测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相对理性,而个体投资者更为强烈的反应过度将整个市场推向过度反应的非理性状态;在中长期内,个人投资者逐渐走向理性,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对新信息存在一个反馈调整的渐近过程,在其主导下,市场整体表现出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8.
刘杰  陈佳  刘力 《金融研究》2019,473(11):189-206
涨停的股票能否被交易公开信息披露取决于收益率排名中的随机因素,与股票的基本面特征无关。本文利用这一机制设计自然实验检验了投资者关注对股价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易公开信息披露使股票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增加了小额资金的净流入,减少了大额资金的净流入和股价的短期收益率,抑制了股价短期波动率,同时降低了股价在长期发生反转的可能性。频繁登上交易公开信息的知名营业部买入的股票受到更多关注,相应的市场反应也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监管性信息披露引发的投资者关注通过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抑制了股价反转。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有不同反应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一个两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着重考察了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六种代表性合约的收益率和交易量对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冲击的不同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与股票市场类似,期货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而对私人信息反应过度,并且私人信息短期内可以造成剧烈冲击,而公开信息冲击较小且不持久,投资者确实存在过度自信现象。最后,根据期货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阳 《金融与市场》2006,(11):32-35
有效市场假说不能很好地解释“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原因在于“信息无成本获得”基本假设过强。如果放松这一假设,理性的知情机构投资者为获得合法“私有信息”需要付出固定成本,为了弥补该成本,必须通过“本量利分析”制定“保本点”持仓量,并用策略性交易来掩饰真实意图。因此股票价格对于私有信息的反应肯定是“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而股票价格对于公开信息的反应,则要取决于理性的知情机构投资者理性的持仓量是否达到“保本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E-G两部法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Granger因果性检验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全面剖析了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股票指数短期的过度偏离会导致长期非均衡误差的弱势修正,当市场受到确定性信息冲击时,股票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具有助涨助跌作用;当市场受到不确定信息冲击时,股票现货市场对股票期货市场具有助涨助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沪港通标的股票为研究样本,借助账面市值比与收益率正向变动的经验证据,并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沪港通机制对沪、港两市的事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沪港通对沪市产生了持续的正向作用,而对香港市场影响有限;(2)在事前的消息层面上,沪市对沪港通"反应过度",其市场不如港市有效;(3)沪港通"短期阵痛"成本主要体现为助长了沪、港两市的投机氛围;(4)交叉上市股票对沪港通这一事件信号不敏感,短期内,沪港通的实施未在AH溢价率收窄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未来深港通的实施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包括中小板)中2001-2011年间发布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公司为样本,以累积异常回报率作为市场反应的替代变量,采用事件分析法对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更正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并不遵循有效市场假说情形下的随机游走,而是对补充更正前的年报信息有着很强的功能锁定效应,即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锚定于之前年报发布后的市场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效率还比较低,即使进行了一定的制度性改进,但对信息的合理反应依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温权 《上海金融》2019,(12):12-18
传闻作为一种未经证实的、具有极强不确定性的信息,是冲击股价、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棘手问题,因此研究传闻如何影响股票价格、投资者能否对传闻做出理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研究的是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成熟资本市场,其市场特点与新兴资本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已有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新兴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理性程度。本文手工搜集了2007.1.1-2013.12.31期间所有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公告澄清的并购传闻,实证检验了真假并购传闻发布前后的投资者反应(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能够在传闻报道日(事件日)区分并购传闻真伪,表现为在事件日和事件日后真实传闻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高于虚假传闻。本文为了解新兴市场的投资者理性水平提供了直接证据,发现了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理性水平差异,探析了可能的原因,丰富了已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信息提前泄露问题;虚假并购传闻增加市场噪声,引起市场非理性行为等。本文为监管层更好地完善中国证券市场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79起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样本,测度和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本文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从主并公司股权结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短期市场反应的关系,本文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波动率预测,采用隔夜波动率和交易时段波动率预测模型,其中,隔夜波动率模型考虑了周末效应对波动率的影响,在交易时段波动率模型中,"已实现波动率"采用基于周平均收益率的函数系数形式,以考察短期收益与高频信息的交互影响,建立了函数系数GARCH模型。基于上证综指的实证分析显示,隔夜波动率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交易时段波动率"杠杆效应"显著,短期收益与高频信息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科  邢晓旭  何理 《金融研究》2023,511(1):188-206
在推进并购市场契约创新背景下,研究业绩对赌协议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构建了并购双方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理论效用模型,并以2006—2020年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资产收购为样本,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业绩对赌协议中对未来承诺期限规定越严格,溢价规模越大,且业绩对赌相对规模与溢价呈倒U形关系;第二,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股价异常回报情况,发现业绩对赌协议和市场反应之间为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并购溢价在两者关系中的中间遮掩效用和门槛效用;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溢价会对合约细节与对赌结果、市场反应与对赌结果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研究有助于企业避免由过度保护、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估值溢价偏差,进而合理利用并购溢价和协议细节调动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情绪与信心。  相似文献   

18.
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实际上是向市场传递了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及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号,同时代表了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我国目前关于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规则不完善,导致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披露,致使市场过度反应,进而误导投资者.本文通过对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案例的全面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捷豪  黄佳计 《时代金融》2012,(33):150-153
黑天鹅事件指发生概率极小,冲击极大的事件。本文基于FF三因子模型和CAR模型的事件研究法,探究了A股市场上自1997年来的黑天鹅事件的当期市场反应,以及黑天鹅事件后个股的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黑天鹅事件存在过度反应,黑天鹅事件个股在市场过度反应后短期内会产生显著超额收益。但这种超额收益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表明市场的有效性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验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能否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股价反映出来,本文选择2013-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归属地为首批低碳试点省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自行设计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不同窗口期内碳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以及碳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能够引起股价的短期波动,在前后三天的时间窗口内与累计超额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只有在披露的全是好消息时,才会出现显著的负向反应;对全是好消息样本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披露水平低组的负向反应程度更大、更显著、也更稳健,而披露水平高组的负向反应不再显著;随着窗口期的延长,虽然出现了正向反应的趋势但并不显著,在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前,也没有发现碳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市场价值的证据。经验分析表明,短期内只披露好消息的成本较高,特别是披露水平较低时,这可能是大部分公司缺乏披露动力的主要原因。鉴于碳信息披露是支撑双碳行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提高碳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最后又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