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所选取地理单元进行归类。本文认为四大聚类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收支与劳动力就业及教育水平等社会建设指标、资本量及各次产业产值等经济量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指标、资源储量指标。在比较各聚类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就如何发挥本地比较优势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而我国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规范要素配置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开放度、关税等制度性因素和国民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邮电业务总量等非制度因素作为代表性变量,建立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合理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促进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的不同作用及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结构化模型、约化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公司违约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指标体系简单,预测准确率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负外部性如结构畸形、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失衡等也日益凸显并加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技术、体制、供给、需求等四大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以制度安排为根本保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策略来促进其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主成分分析在多指标评价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这种方法能消除样本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来反映样本的主要信息。皖北六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徽省,文章利用皖北六个城市2011年的12个经济数据构建成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这六个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双轨制特征,造成技术引进的成效不理想,国内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不够等。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深化技术引进工作,扩大技术引进成效,以及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宜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是优化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会计指标法对我国零售商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零售商并购后绩效得到改善。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零售商并购绩效,政府需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并购环境,而零售商自身也需加强并购整合力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量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发展经济学界涌现一大批对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展开经验研究的成果。鉴于作为整体的制度难以量化,人们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常常容易陷入用非精确数据来解释精确化事实的尴尬境地。本文在对计量和统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探讨制度对经济发展相互关系时,采用包括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在内的多元统计方法来弥补计量方法在度量制度整体结构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对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流动对增强东道国自身技术吸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来华留学生数与留学回国人数以及外资就业率作为人力资本流动的代理指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来测算技术进步,就人力资本流动对FDI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FDI和人力资本流动相结合与技术进步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正效应并不显著。因此,我国应当提高人力资本流动质量,提升其总体水平,为FDI技术溢出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是要完善竞争制度,建立完整的竞争制度框架,建设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和健康的竞争文化;三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四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努力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观,通过制度创新为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明确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 AMO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企业重视化程度、企业统计力量、统计人员知识水平、统计人员地位、组织正规化程度等6个公共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关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统计数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发展方式既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国内学术界总体上从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并呈现如下六个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以生产力为标准、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凸显以实践为引领、重视以改革为动力、注重以开放为推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加强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2008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对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政府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之间具有协整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政府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是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大,政府行为和技术进步因素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数据,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上升的命题。结论表明,中国已经处在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阶段,实际工资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上升也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1978-2012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通过GDP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平均每人纯收入来综合度量。引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变量一阶单整条件下构造反映福建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并且在考虑了短期变动因素情况下,构造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即VEC模型。模型的结果显示出能源消费增加拉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就会提高0.34%,并且在短期,能源消费增长率在t时期对前一时期的调整力度为9%。  相似文献   

19.
将区域经济开放划分为对外开放与区际开放两个层面,对广西的区域经济开放格局进行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两组开放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实际作用,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